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6篇

本文已影響 3.17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春天的景色,嘗試用泥工的手法表現春天的生機盎然。

2.在塑形的過程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設想,使作品富有個性。

活動準備

橡皮泥若干、各種泥塑輔助材料、一棵樹根、音樂《春天在哪裏》。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1.導入活動:《春天在哪裏》音樂響起,教師帶領孩子感受春天的到來。

2.小結:春天萬物復甦,有許多樹發出了嫩綠的新芽,各種花也爭相開放。

二、分組合作,大膽塑形

1.師:春天是這麼的美,樹根也想感受一下春天的美麗景色,讓我們用橡皮泥來表現春天美麗的景象,然後把它們展示在樹根上面吧。

你會使用哪些方法進行捏製呢?

2.提創作要求:

(1)3~4人爲一組,先商討要製作的內容,再一起協作完成。

(2)橡皮泥要搓得圓滑,可以使用泥塑輔助材料。

(3)作品完成後,展示在樹根合適的位置上。

3.幼兒製作。

4.交流講評。

(1)小組內幼兒互相介紹。

(2)每組推薦一名幼兒向其他組介紹。

幼兒園大班泥塑活動:特別的我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誇張的藝術形式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頭部,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2.培養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體驗自由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陶泥和泥工板若干,各種輔助物(豆類、鉛絲、火柴、羽毛、毛線等),背景音樂磁帶;

2.網上下載的臉譜圖以及一些大師的作品;

3.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

活動過程

1.師生一起玩“照鏡子”的遊戲:找一找自己頭部特別的地方。

教師:你覺得自己什麼地方最特別?

幼兒:我的眼睛小小的,還戴着眼鏡;我的耳朵象數字3;我的頭髮是卷卷的……

教師小結:每個小朗友都很特別,這些特別的地方都很有趣。

2.欣賞網上下載的有趣的頭部造型或大師的作品,拓寬幼兒思路,引導幼兒富有個性地想象。

教師:老師這裏也有幾張特別的臉,有的還用了一些特別的材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你覺得哪幅作品最特別?什麼地方最特別?它是用什麼材料來裝飾的?

幼兒:這些作品都很特別,有的耳朵象蝴蝶;有的一張大臉上還有三張小臉;有的臉象個愛心;有的辮子上還有兩個小臉;有的臉上還插着羽毛……

教師小結:這些作品有的很有趣,有的給人感覺很奇怪,但這些作品都很特別。

3.幼兒創作“特別的我”。

(1)教師:老師也想變一個特別的我。教師運用泥工的基本技能進行示範講解:先用紫砂泥做臉盤(紫砂泥有些硬,可以先捏一捏,再壓一壓,儘量使臉盤變大),然後用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做眼睛、嘴巴、耳朵等五官,最後選用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裝扮“特別的我”。

教師引導語: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變得特別呢?那你想變得怎樣特別呢?

幼兒互相交流後,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適時追問:“你爲什麼要這樣變?”“你想用什麼材料來裝扮自己?”

(2)幼兒操作,教師提示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進行創作。(放背景音樂。)

4.交流展示幼兒作品。

(1)請小朋友和同伴互相說一說自己什麼地方變得最特別?心裏是怎麼想的?

(2)同伴間互相評價:你覺得誰最特別?爲什麼?

(3)教師評價幼兒作品:表揚有創意、能顯示個性的作品。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每個小明友都用紫砂泥和輔助材料爲自己設計了一張特勳的瞼。老師覺得,只要我們小朋友能夠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大膽地表現出來。那你就是最棒的。

活動反思

泥塑是小朋友非常喜歡的活動之一,本次活動選擇了孩子們感興趣的材料——陶泥,並加以輔助材料:羽毛、鈕釦、吸管、毛線等,讓幼兒與材料展開積極互動,大膽想象和創作。另外,活動中還提供了一些大師的作品,讓幼兒與大師直接對話,感受其獨特的構思和創意,這爲幼兒的想象打開了更寬廣的空間。尤其是本次活動立足於讓幼兒在熟悉“團圓、搓條、壓扁”的技能基礎上,大膽想象創作出“特別的、與衆不同”的我,突現了幼兒對自己的想象和對自我的認識,促進了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幼兒園大班泥塑活動:小小手鍊設計師

活動目標

1.練習鞏固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的塑型手法。

2.能創造性地運用、搭配色彩,設計造型多樣的手鍊。

3.嘗試通過多樣化排列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設計出造型多樣的手鍊。

活動準備:白色塑型泥20克、其他色塑型泥各10克,手鍊實物或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先出示多種造型的手鍊實物或圖片,鼓勵幼兒嘗試從串珠的顏色、形狀以及排列規律上簡單描述每串手鍊的特點。然後,請幼兒選出自己認爲最漂亮的手鍊,並說明原因。最後,教師指出有些手鍊的串珠顏色搭配得非常美,有些手鍊的串珠排列得十分有規律……現在就請小朋友們當小小手鍊設計師,嘗試用塑型泥來設計色彩美麗、造型獨特的手鍊。

1.製作手鍊的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各種顏色的塑型泥製作串珠的基本造型:球形、柱形、水滴形。在製作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幼兒多用幾種不同顏色的塑型泥來製作每種造型,而且每種造型都應有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比如對球形造型,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用紅色、綠色、藍色塑型泥來製作,並且每種顏色的球形造型都包括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

2.嘗試多形式排列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做好的串珠嘗試設計漂亮的手鍊,在幼兒設計前教師可以提醒幼兒,請他們想想自己準備怎樣排列各種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的串珠?這些串珠怎樣排列才漂亮?在幼兒排列結束後,請幼兒互相欣賞、評價對方的設計。(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採用不同的方式多次排列串珠,設計多種造型的手鍊。)在串珠風乾後,教師可和幼兒一起用線把串珠串起來,做成手鍊。教師可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裝飾手鍊,如用泥塑工具刻畫花紋、用畫筆添畫等。

3.手鍊示例。

活動分析

1.豐富幼兒知識經驗,促使幼兒頭腦中“內在圖式”的積累。內在圖式指的是以信息形式儲存在頭腦中的`種種表象、概念,它是幼兒從事泥塑活動的原材料。比如,要設計新的手鍊,幼兒頭腦中就必須有手鍊的相關信息存在,以及與設計有關的色彩和樣式組合方面的感知,否則就很難表現。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擴大幼兒的知識面。

2.給幼兒創設審美環境,加強幼兒審美情感的體驗。要激發幼兒進行泥塑創作的動機,教師就必須先調動幼兒進行泥塑活動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泥塑活動中,教師應爲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去獨立選擇與自己的活動目標相適應的材料,並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操作。同時,教師還應爲幼兒創設充滿情感色彩的環境,使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從事泥塑活動。

3.適時引導幼兒,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在泥塑活動中,幼兒探索活動的意義遠大於做出一件作品的意義。在泥塑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讓幼兒自主探索,培養幼兒的泥塑思維能力,引導幼兒對事物的形態、色彩、空間等要素組成的完整形象進行整體性把握。這有助於在幼兒頭腦中形成美的意象,爲培養幼兒豐富的審美想象力、透徹的審美理解力和活躍的審美創造力打下基礎。爲此,教師要多用提問、暗示、創設情境等方法對幼兒進行啓發和引導,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引起幼兒進一步的思考,最終創作出富有創造性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通過牆飾中出現的不合常理的現象引發幼兒的思考和想象,激發幼兒創編故事的興趣;通過幼兒間的討論交流,開闊幼兒思維想象的空間,讓幼兒瞭解創編故事的方法,適時引導,提高幼兒創編故事的能力。

1、瞭解並依據故事的結構,學習創編有一定情節的故事內容。

2、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敢於並願意從多角度想象和表達。

二、活動環境與材料:

創設一面海底世界的牆飾,其中的動物植物等,都由幼兒根據自己興趣選擇放什麼,不放什麼。當幼兒的想法與牆飾內容不符時,允許幼兒先按照自己的願望表達。

準備一些白紙、彩筆等

三、活動準備:

從新學期開始引導幼兒討論在空空的牆壁上,我們佈置些什麼,引導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組織幼兒討論並基本達到共識。而後,教師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相應材料,教師也爲幼兒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和工具等,支持並幫助幼兒順利實現自己的想法,爲創編故事做準備。

四、活動過程:

1、以牆飾中隱含的問題情景引發幼兒思考和創編的興趣幼兒喝水的休閒時間裏,教師發出疑問"小兔爲什麼會在海里?

2、幼兒充分發表意見,教師耐心並認真傾聽幼兒的不同想法教師鼓勵幼兒依據自己的經驗做不同的設想。

3、教師提議以此"海底世界中的小兔子"爲主題創編故事。

4、與幼兒討論創編故事的方法·說明故事名稱·小兔子掉進海里的原因·小兔子掉進海里以後結果怎麼樣?

5、幼兒選擇獨立或小組結合的方式進行繪畫創編教師用規範的正楷字幫助幼兒記錄所講內容、名稱,並將記錄及經幼兒同意稍加整理不影響原意的文字念給幼兒聽。

6、創編交流活動在當天及以後兩週內的生活環節閒暇時間,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分別進行講述。

五、活動的延伸擴展:

回家後幼兒以繪畫表現想象內容和主題及講述中表達的語言水平判斷幼兒創編故事水平。

遊戲;我們要表演: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進行表演。自己分配角色,創造性的用動作和表情表演故事內容,製作演出道具,包括頭飾等,增強幼兒創編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線索推論前後的變化。

2、提高幼兒的視覺辨認能力。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圖片若干(大小不同)、海洋圖一幅、魔術統計表

活動過程:

1、穩定幼兒情緒--遊戲"大家一起來"。

2、提問幼兒:你有沒有見過大海?會變魔術的大海呢?(讓我們來看看大海是怎樣變魔術的)

3、魔術"神奇的海洋"。

--教師示範魔術過程!

--小的圖片進去,大的圖片出來。

--哭的圖片進去,笑的圖片出來等。

--讓幼兒觀察原本的東西,放入海洋,會有什麼變化?

--讓幼兒根據線索推論前後的變化。

4、"我是神奇魔術手"。

--請個別幼兒按照相同的規則變魔術。

--請幼兒把變出或者推論出來的圖片繪畫出來。

5、請幼兒想一想,還可以變什麼有趣的魔術呢?

6、教師講解題目,幼兒做練習。

7、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第三個環節設置的是讓幼兒自己動手做一做,在做之前,我先將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二頁的《魔法機器》講解了一遍,我着重想他們講了第一個魔法機器發出的是每樣物品比原有的多1的指令,然後我讓幼兒觀察第二臺魔法機器,看看第二臺機器發出的是什麼指令,在這個點上,我處理的不夠好,因爲有一部分幼兒知道了第二臺機器發出的比原物多2的指令,卻不是全體幼兒,所以導致在做第二臺時,仍有一部分幼兒照着第一臺機器那樣,畫了比原物多了1。我應該事先在講解時,兼顧到所有的幼兒,而不只是部分幼兒。

小百科:機器是由各種金屬和非金屬部件組裝成的裝置,消耗能源,可以運轉、做功。它是用來代替人的勞動、進行能量變換、信息處理、以及產生有用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幼兒瞭解、感知、體驗松江的過去與現在,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2、在多種互動中(師生、生生、親子),培養幼兒大膽交流,敢於提問的能力。

3、通過親子互動,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爲創建學習型家庭奠定基礎。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幼兒大膽交流,大膽提問的能力。

2、難點:通過親子互動,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養方式。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近階段開展的探索型活動主題並與幼兒共同收集相關資料,參與並支持幼兒的活動。

2、創設與主題相適應的環境,幼兒相互自由介紹,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3、以家庭爲單位制作幻燈,攝像參與本次活動。

4、在本次活動中提供電腦、投影儀。

5、準備一些松江的特產:馬弄口豆腐乾、紅菱、山芋、羊肉。

教學理論依據:

松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不但有衆多的文物古建築和旅遊景點,而且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世紀之交的松江到處都充滿着生機和活力,衆多的外資企業紛紛進入松江工業區,產品外銷各個國家,大學城、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各種公園等構成了美麗的松江新城區,老城新貌尤爲突出,逐漸成爲黃浦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大班的幼兒對松江已有初淺的感知經驗,對松江的風景點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對松江悠久的文化歷史及新城巨大的變化了解甚淺。但這些內容對幼兒愛家鄉情感方面的培養有極大的教育價值,值得我們去發掘和利用。鑑於以上分析,我們以"我愛松江"爲主題開展了系列活動。

活動的前期階段,我們選擇了以松江工業區爲切入點,通過幼兒收集資料瞭解工業區的發展從而將幼兒的視點引向瞭解松江的老城區、旅遊景點、建築、歷史文化等。但是在活動中我們發現雖然工業區與松江的經濟發展關係密切,但是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因此,活動不容易引發幼兒的興趣,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不高,而且工業區大多是外資企業,管理嚴格,收集資料很困難,給活動的深入開展帶來困難。爲此我們重新調整計劃,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抓住三個點,即:松江最好玩的地方,松江最好吃的東西,松江的變化,從而讓幼兒從多方面多角度瞭解松江。我們把調整的計劃通過召開家長會,發通知,個別聯繫等形式及時地告知家長,讓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資料,在收集資料時,幼兒可以三方面的內容同時收集,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有選擇地收集,形式也是豐富多樣,可以是照片、圖片、幼兒的記錄,也可以是幻燈、攝像、實物等,既滿足了幼兒收集資料,探索瞭解松江的願望又爲創設學習型家庭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本次活動是在幼兒通過收集資料初步瞭解松江的基礎上,採用多媒體手段並請家長作爲客座老師參與幼兒的活動,以親子互動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松江,同時增進幼兒與家長的情感,培養幼兒大膽提問,大膽質疑的能力,更激發了幼兒把松江建設得更美好的願望。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這幾天我們小朋友找到了許多關於松江的資料,瞭解了松江的許多事情,請小朋友來說說自己找到的資料。(簡單說說收集的資料內容)

2、張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資料看看對你們有沒有幫助。

3、幼兒觀看教師製作的VCD。

根據VCD內容,師生、生生討論交流。

4、這是什麼地方?你看到了什麼?

5、你還了解松江的哪些事?

鼓勵幼兒大膽交流介紹。

說明:形式爲集體討論。

二、親子互動

1、幼兒自由向家長提問。

提問要求:幼兒在收集資料中遇到的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

引導幼兒大膽提問,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明:問題是幼兒自發生成的。形式爲自由分組。

2、家長向幼兒提問。

提問要求:松江的變化和新貌。

說明:家長制作並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幼兒提問,從多種角度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松江的過去與現在,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1)幻燈:老城區(2)圖片:橋,佘山(3)攝像:新城區

三、活動延伸

1、品嚐交流。

2、抓住幼兒活動中的熱點鼓勵幼兒繼續收集資料,自主探索。

教學反思:

課程追隨幼兒是我們二期課改對課程的內涵給予的新的詮釋,也是對我們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在本次活動中,尤其是設計思路中,我們看到教師較好地把握住了這一點。教師能根據幼兒的經驗與生活及時調整、滿足幼兒的需要,使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本次活動爲幼兒創設了表達交流的舞臺,小朋友在活動中展開了激烈的交流,教師採用了多種形式的交流,如:相互提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親子互動。在多種互動中,提升了小朋友的經驗,獲得了發展。

在總結了前幾次的家長客做老師的經驗後,活動中家長參與的形式有了新的轉變,以多媒體的手段引導幼兒,既能進一步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對家長的參與產生親切感,又對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養方式進行了指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活動來源於我們的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象形字是中國歷史的痕跡,在活動中,讓孩子根據象形字的形瞭解中國有趣的漢字,潛移默化的幫助孩子積累一些中國的知識,激發孩子對於文字的興趣,讓孩子爲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圖畫、象形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2、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漢字,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瞭解本班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和識字的情況

2、VCD一盤,PPt一個

活動過程:

(一)看有趣的象形字的VCD

帶來一個動畫片,裏面藏着好多象形字,考考你的眼力,能不能把他們一個一個的找出來。

觀察要點,繼續增加孩子對於象形字的興趣和好奇。

(二)出示象形字

1、我們古代的人就用這麼字嗎?

2、看圖猜字:引導幼兒觀察漢字認一認,說說這些漢字是怎麼認出的。

觀察要點:

1、孩子是否對象形字感興趣?

2、孩子能否發揮想象,積極的思考回答?

(三)找漢字

1、你在哪裏看到過漢字?

2、這些生活中的漢字你認識嗎?(出示PPt)

3、我們教室裏有哪些字呢?

4、你們認識這麼多的字,真了不起,那能不能幫助孩子漢字找朋友呢?

遊戲:漢字找朋友

  觀察要點:

1、孩子能否能圍繞着老師的問題積極的思考回答?

2、在遊戲中孩子之間是否有合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的

1.引發幼兒觀察畫面,想象和講述富有童話情趣的內容。

2.激發幼兒創編詩歌的興趣,能在看看講講中學習整首詩歌。

3.理解詞:山腰、拋。

二、活動準備

1.背景圖,羣山,插入材料:花轎,虎頭兩隻(一隻笑嘻嘻搖扇,一隻在達瞌睡)。擡轎的八隻小狗。

2.扇子幾把。

三、活動過程

(一)理解圖意。

1、出示背景圖及一頂可移動的花轎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幼兒理解的詩歌內容。

師:山腳下有什麼?

猜一猜誰會坐在花轎裏?

讓我們來看一看誰坐在裏面?(掀開轎簾)

2、出示八隻小狗圖片

師:平時都是人坐轎,今天可奇怪了坐只大老虎那麼是誰來擡轎子?

有幾隻小狗擡轎子?

爲什麼要8只小狗來擡轎子?

老虎在轎子裏舒服嗎?

(移動一隻小狗成摔到的姿勢)問:發生什麼事了?

小狗爲什麼摔到?摔到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3、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氣得直叫,老虎睡大覺的圖片。

師;我們看一看小狗摔到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快幫小狗想辦法對付壞老虎。

4、移動轎子到山腰

師;看小狗用什麼辦法對付老虎?

(重點理解“山腰,拋”兩個詞)

語言概括小狗擡轎到山腰,想個辦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

(二)引導幼兒試編詩歌。

1、師:我們可以把故事編成詩歌,每一句的字數要一樣多,讀起來要順口。

2、出示圖片試編詩歌,把詩歌連起來說一遍。

(三)分組看圖、編後半部分。

(四)分角色表演詩歌(用道具),結束活動。

詩歌:

小狗擡花轎

八隻小狗擡花轎,老虎坐轎扇扇子。

一隻小狗摔一跤,老虎踢了它一腳。

小狗氣得汪汪叫,老虎卻在睡大覺。

小狗擡轎到山腰,想個辦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