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7篇

本文已影響 1.95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意圖:

5—6歲的孩子已開始能從內在的隱蔽的原因來理解各種現象的產生並感興趣,摸一摸、玩一玩是他們最渴望做的事情,學前後期的幼兒對周圍生活有着積極的求知探索的態度,科學積極倡導讓幼兒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大班科學活動《摩擦力》就是通過讓幼兒親身體驗、自主操作、想象創造等,瞭解摩擦力特徵,激發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發現與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對生活的影響。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課件3個,兩次實驗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寫圖片。

兩雙鞋底有什麼不同?

換穿可以嗎?爲什麼?

二、第一次實驗,感知物體表面與摩擦力的關係。

1、這裏藏着什麼祕密嗎?實驗。

2、2條滑道——紙滑道和絨布滑道,2個紙筒。輕輕放上去,輕輕放手,會發生什麼?

3、四人一組進行。

4、小紙筒從滑道上滑下來是有什麼不一樣?(距離遠近、速度快慢)並記錄(出示課件一)

5、爲什麼同樣的紙筒有不同的結果?

出示課件二, 教師小結:紙筒劃下去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牢牢拉住紙筒,不讓它滑下去,這種力叫做摩擦力。當物體粗糙時,摩擦力就大,當物體光滑時,就拉不住紙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實驗,感知

1、實驗要求:同樣的滑道,給紙筒穿上不同的衣服(衛生紙、瓦楞紙、毛巾),與光紙筒的比較。

2、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這樣?(毛巾最粗糙)

四、討論

如果登山員穿上冰刀去爬山,會怎樣? 如果…… 會怎樣?

小結:登山員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穩步爬山,冰上運動員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件三:廁所裏爲什麼要墊防滑墊?(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減少摩擦力)

活動延伸:

手太滑打不開瓶蓋,怎麼辦?

活動反思:

活動中體現了“做中學”的思想。在實驗活動中,充分引導幼兒操作各種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種阻力,不斷感受、體驗摩擦力現象的問題。體驗到發現、探索的快樂,產生“我想做、我願做、我能做”的學習態度。讓孩子探索瞭解生活中離不開摩擦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對順數、倒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感興趣,理解順、倒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從10以內任意一個數字開始進行順接數和倒接數,用語言表達操作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形成可逆思維。

通過比較1-10順、倒數的不同規律,感知自然數列的等差關係,知道順數時後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多1,倒數時後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少1。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點數10以內數和比較數的大小的經驗。

課件準備:“紙箱樓梯”圖片;“去購物”圖片;“去車站”圖片;“搭錯車”圖片。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紙箱樓梯”,引導幼兒感知數字1-10之間多1少1的等差關係。

——熊貓奇奇要去小夥伴家做客,可是小夥伴家住在高高的平臺上,這裏有一些紙箱,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紙箱排好了,你覺得他們像什麼?(樓梯)

——樓梯的每一層分別用了幾個紙箱?(1-10個)

——每兩層相鄰的臺階之間差了幾個紙箱?(1個)

——所以每兩個相鄰的數字之間相差數字幾?(數字1)

小結:數字1-10,每兩個相鄰的數字之間相差1,例如1比2少1、2比1多1;2比3少1、3比2多1;……(以此類推)。

出示圖片“去購物”,引導幼兒學習10以內的順數。

——奇奇和小夥伴們打算去郊遊,需要先去商店買點東西,從小夥伴的家到商店一共有多少級臺階?(10級)

——奇奇要按什麼樣的數字順序上樓?(1、2、3、4、5、6、7、8、9、10)

——從第一級臺階開始,後面的數字有什麼變化?(越來越大)

——後一個數字比前一個數字大幾?(大1)

小結:按1、2、3、4、5、6、7、8、9、10的順序數數叫做順數,順數的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後一個數字比前1個數字大1。

出示圖片“去車站”,引導幼兒學習10以內的倒數。

——奇奇和小夥伴們買完郊遊用的東西準備去車站,從商店到車站一共有多少級臺階?(10級)

——奇奇要按什麼樣的數字順序下樓?(10、9、8、7、6、5、4、3、2、1)

——從第一級臺階開始,後面的數字有什麼變化?(越來越小)

——後一個數字比前一個數字小几?(小1)

小結:按10、9、8、7、6、5、4、3、2、1的順序數數叫做倒數,倒數的數字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後一個數字比前1個數字小1。

出示圖片“搭錯車”,引導幼兒進一步鞏固順數和倒數,掌握10以內任意數的順數和倒數。

——車來了,奇奇和小夥伴們搭上了車,可是它們弄混了車票都上了錯誤的車廂,仔細聽要求,幫助他們回到正確的車箱。

——奇奇/妙妙/蜜蜜/小福要去8號/4號/2號/7號車廂,它要經過哪幾節車廂?這是順數還是倒數?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請幼兒回家後仔細觀察,看看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順數的?哪些東西是倒數的?進一步感受順數和倒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依據日記進程,大膽猜測,連貫表示。

2、在圖片排列的過程中,享受故事的樂趣。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PPT、背景音樂、小筐、拼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小朋友們好!我是閆老師,現在給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吧!

2、師:今天閆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種東西,看是什麼

幼:日記。

師:日記裏都寫什麼?

幼:用圖畫記錄的每天事情,

師:有的日記記錄的是高興地事,有的記錄的是悲傷的事。

師:(出示小老鼠)這個日記本是他們倆的,看看他們的這本日記本用圖畫記錄的是什麼事?

師:他們帶的什麼?

幼:相機、地圖、繩子、筆。

師:這兩隻小老鼠的日記本里出現了相機、地圖,帶這麼多東西去幹什麼?這次要去叢林裏去探險。這是一本《小老鼠的探險日記》

二、中間部分:

(一)、觀察圖片1——4幅圖,並猜測內容。

1、兩隻小老鼠想去尋找野生動物了(出示動物剪影)。兩隻小老鼠天還沒亮就出發啦,一座巨大的山崖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小老鼠的探險日記從這一天開始了。

2、小老鼠的記錄就從這裏開始了。

第1天:他們像專業運動員一樣登上山坡。

第2天:他們在山坡上走了很長的路。

第3天:他們遇上了大嘴的老鷹,還給她拍了張照片。

第4天:在山坡上依然爬行,眺望遠方,看看有沒有發現野生動物。

3、小朋友們,小老鼠的記錄記到這裏有幾天?記錄了什麼事(第1天,第2天,第3 天,第4天)。

4、老師完整講述4天日記。

(二)觀察5——10幅圖,並進行猜測。

1、現在有四天小老鼠的日記,那10天的日記還有幾天?6天的日記要是讓一個人去記有些困難,那15個人,三個爲一組,說說六天的日記怎麼記?先找到好朋友坐在一起。3人一組怎麼分第5第6一個,第7第8一個,第9第10一個小朋友,閆老師把六天的日記一下子給大家,你們要按照分好的天數認真的去看去記。等音樂消失,這些圖片就全部消失了。要把六天的'事情牢牢記住喲!

2、放音樂,出示6天PPT,時間夠了,每人要記住自己的那兩天事情喲!都記住了嗎?

3、關掉PPT,請3人一組到前邊,出示10天的PPT,請幼兒到前邊講述,講一張打開一張。

幼: 第5天:他們到懸崖邊,好像走到了盡頭.

第6天:他們下山了,帶着降落傘降落了。

幼:第7天:他們走進山洞去探險,用手電筒照了一下,什麼動物也沒有。

第8天:他們在山洞鋪上桌布,吃野餐。

幼:第9天:他們在山下睡覺。

第10天:他們正準備回家呢,突然天上飄起雨來,小老鼠準備回家了。

4、老師完整講述5——10天內容。

第5天:兩隻老鼠什麼都沒找到,繼續往前走,他們到懸崖邊,好像走到了盡頭,小孩子還是不要走到盡頭。

第6天:他們下山了,帶着奶奶的降落傘安全着陸了。

第7天:他們着陸之後走進一個巨大的的山洞,可是山洞裏面什麼也沒有。

第8天:他們實在太餓了!決定在大山洞裏先美美的吃上一頓。

第9天:他們在山洞裏美美的睡上了一覺。

第10天:當他們正準備回家的時候,突然天上飄起雨來,小老鼠準備回家了。

小結:6件事情,每人記住兩件就OK了。

5、師:10天探險,他們爲什麼而去呢?幼:去探險野生動物,

有人覺得有,有些人覺得沒有,那按照每天發生的順序,去拼一拼,說不定有新的發現。

6、幼兒動手合作去拼圖,將幼兒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7、師:按照第一天的順序完整講述進行播放。

第1天:我們像運動員一樣登上山坡,小老鼠正在爬,已經爬上了山坡。

第2天:他們在山坡上走了很長的一段路。

第3天:他們遇上了大嘴的老鷹,還給她拍了一張照片。

第4天:在山坡上依然爬行,眺望遠方,看看有沒有發現野生動。

第5天:兩隻老鼠什麼也沒找到,繼續往前走,他們到懸崖邊,好像走到了盡頭,小孩子還是不要走到盡頭。

第6天:他們下山了,帶着奶奶送的降落傘安全着陸了。

第7天:他們着陸之後走進一個巨大的的山洞,可是山洞裏什麼也沒有。

第8天:他們實在太餓了!決定在大山洞裏美美的吃上一頓。

第9天:他們在山洞裏美美的睡上一覺。

第10天:當他們正準備回家呢,突然天上飄起雨來,小老鼠準備回家了。這是雨嗎?這是犀牛的尿。

8、講述最後一張。不過小老鼠是有備而來的,他拿出自己準備好的雨傘回家了,小老鼠覺得這次旅行太美妙了,一直爲自己沒有找到野生動物而傷心呢!可是他們不知道!原來他們就是在犀牛的身上做了一場旅行。咱們到圖書管裏找找這本書,看看小老鼠探險日記裏還有沒有其他更有趣的事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生活中各種靜電現象。

(2)知道靜電是如何產生的。

(3)瞭解常用的三種起電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討論建立對靜電現象的認識。

(2)通過實驗探究瞭解三種起電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電的三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_起電。

3.電荷守恆定律

1、思考與討論:日常生活中,你瞭解或碰到過的關於靜電的現象有哪些?請舉例。根據初中的學習,怎樣使物體帶電?如何檢驗?

結論:

2、討論與探究:以摩擦起電爲例,探討起電的本質。(靜電現象的解釋)

結論:

3、討論與探究:摩擦起電是使物體帶電的唯一方法嗎?

1、課堂鞏固:(1)學習與評價P2、1

(2)學習與評價P2、2

(3)(雙選)有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當一帶絕緣柄的金屬球A靠近驗電器的小球(不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減小,則金屬球A()

A、可能不帶電B、可能帶負電C、可能帶正電D、一定帶負電

(4)學習與評價P2、4

2、課後提升:(1)書本P5、1——3

(2)學習與評價P3、5——10

請完成思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感受顛倒歌語言的節奏韻律,體會顛倒常理的可笑,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2、幼兒瞭解《顛倒歌》的特點,初步嘗試仿編顛倒歌。

重點難點

掌握顛倒歌的特點,初步學會仿編簡單的顛倒歌。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聽,什麼聲音?(火車)對了今天火車要帶我們去一個神祕的地方,準備好我們一起出發吧。

二、學習顛倒歌

1、看一看聽一聽

(1)火車到站了,咦,你們發現了什麼?對房子是顛倒的,人也是倒立的,真有趣。這裏呀原來是顛倒王國。

(2)請你們把眼睛閉上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有趣的兒歌?(播放兒歌)不過老師有個要求請小朋友一定要仔細聽聽完後要告訴我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3)誰能告訴我你聽了什麼感覺?(很好笑很有意思)

(4)爲什麼這首兒歌這麼有意思這麼好笑那它裏面都說了些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聽(放課件)

(5)他是怎麼說的?小魚擺尾應該在哪裏遊啊?他卻說在天上飛。(圖片)

(6)小鳥展翅應該在哪呀?他怎麼說的?

(7)青蛙和狐狸應該誰吃掉誰呀?他怎麼說的?

(8)螞蟻和老母雞誰會踩死誰呀?她卻說螞蟻踩死老母雞?螞蟻能踩死老母雞嗎?那這句話正確的我們應該怎麼說呀?而兒歌前後意思怎麼了說反了聽起來很可笑。

(9)山羊和獅子誰厲害誰會追誰跑呀?他怎麼說的?

(10)兔子和惡老鵰誰會嚇跑誰?爲什麼?兒歌裏卻說?小朋友的耳朵真靈這首兒歌裏面說了這麼多有趣的事情老師說一遍。

小結:原來這個兒歌裏把我們平常生活中所有正確的事情故意說反了讓我們聽了很好笑很開心像這樣的兒歌就叫顛倒歌。

2、這麼有趣的顛倒兒歌我們再來聽一聽會說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說(放課件)。

三、仿編兒歌

1、小朋友們真能幹從顛倒王國學到了這個本領,那首顛倒歌是別人編的我們自己也來試一試編一首顛倒兒歌好不好呀?

2、這樣吧我先說一正確的話小朋友試着把他顛過來。媽媽送寶寶去上學,誰會把他顛倒了說,我再來說一句路上碰見狗咬人這句話對不對小朋友一起編這次老師想讓小朋友當一次小老師你來說一句正確的話讓老師來點到說其他的小朋友來顛倒了說誰想當小老師上前說(個別提問)這次我要加大難度請四個小朋友上前來說分別說一句正確的話然後把他顛倒了說這四句連起來就是一首兒歌了

3、咱們自己編的這首兒歌還沒有名字呢我們給他起個什麼名字好呢?(個別提問)連題目一起說一遍。

四、遊戲

今天小朋友真了不起都學會了編顛倒歌,現在我們一起和後面的老師玩一個遊戲叫《逗你樂》我數三下每個小朋友都趕快找一位老師然後把你心裏想說的顛倒歌給他說一下,看能不能把老師們逗樂。聽懂了嗎?現在我給你們一分鐘時間想一下,記住了是一句顛倒的話,想好了嗎?一二三

你說的什麼?你覺得好笑嗎?老師聽了什麼反應啊?

五、結束活動

把你學到的和自己編的顛倒歌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在很勞累的時候也開心一下好嗎?好了快上車了我們的火車要開了(放音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菲菲情緒變化的過程及原因,知曉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學會自我調節。

2、圍繞故事情節展開討論並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4、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瞭解菲菲情緒變化的過程及原因,知曉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學會自我調節。

 教學難點:

圍繞故事情節展開討論並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菲菲生氣了的ppt

 教學課時:

1課時(30分鐘)

教學理論依據:

這個繪本故事是大班主題活動《我自己》的一個談話活動,故事《菲菲生氣了》從孩子們最經常遇到的問題展開故事,一步步展現小姑娘菲菲如何慢慢地平息怒氣,又回到家裏,避免了與姐姐的正面衝突。故事裏有一句關鍵的話語:"是廣大的世界安慰了她。"給孩子們提示了一個解決問題和平復情緒的方法。

情緒教育是幼兒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門課題,尤其是已經懂事的幼兒常常不知道要如何處理憤怒、生氣的情緒,因此出現爭吵打鬧,而《菲菲生氣了》正是一本談"情緒"相當好的繪本,故事中菲菲的情緒變化過程描寫得非常逼真,能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給幼兒良好的暗示。透過故事幼兒可以理解菲菲情緒變化的過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嘗試自我調節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繪本中畫面色彩與故事情節配合得相得益彰,畫家在創作這本繪本是是用顏色來表現菲菲的情緒的。菲菲生氣時的紅色畫面,衝出家門時連樹林都是紅色的,隨着她步入樹林,怒氣漸漸消散,畫面顏色演變成橙色、深紫紅色、深藍色,到菲菲坐在大橡樹的樹幹上面對平靜的湖水時,整個畫面已經是藍、白、綠的清涼色調。最後,菲菲安靜地回到家裏時,畫面又轉爲溫暖的橙色。

然而作品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繪本以圖爲主,文字簡單,如果僅僅按照文字進行朗讀是沒有情境的,在講故事時許多地方是需要展開的。因此,在教學活動前,按照教學的需要對作品進行一定的改編。

爲了幫助幼兒更清晰的瞭解菲菲情緒的變化,我們對作品進行了分析和處理。

1、爲作品分段,理清思路。

根據菲菲情緒的變化,可以將作品分爲四段:第一段--菲菲爲什麼會生氣(生氣的原因);第二段--菲菲生氣但聽不到別人勸(升起的狀態);第三段--菲菲怎麼自我調節情緒(讓自己從生氣到不生氣的方法);第四段--菲菲回家(不生氣了)。

2、調整相應情節,改編故事。

在分段的基礎上,對於故事中的一些情節進行了調整。當菲菲生氣時,有很多"角色"都在勸慰她,在這些"角色"中,我們保留了大樹、小松鼠、小鳥、大石頭、小花小草、微風,這些爲幼兒所熟悉的"角色"。同時,因爲這是一次談話活動,因此也將一些不必要的情節,如"爬樹"等進行了刪減,幫助幼兒更清晰的掌握故事的來龍去脈,爲談話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提問:

1、這個小孩叫"菲菲",你們發現她怎麼了?

2、生氣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3、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她是爲了什麼事而生氣呢?

(意圖:通過觀察畫面,知道菲菲生氣了,引出故事。)

二、圍繞故事線索,展開談論

(一)、欣賞故事第一段

1、出示畫面(幼兒觀察圖片,結合故事內容討論、講述)提問:菲菲爲了什麼事而生氣呢?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姐姐用力奪走了菲菲的大猩猩,菲菲跌倒在地上,菲菲生氣了,她踢呀打呀,她叫呀喊呀,她想把所有的東西都砸掉,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生氣,菲菲是一座就要爆發的火山,她跑了出去……"(過渡到第二段)(意圖:通過談論畫面,瞭解菲菲生氣的原因。)

(二)、講述故事第二段

1、師講述故事第二段,幼兒傾聽提問:

(1)"菲菲跑了出去,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到了森林裏。"大樹看到生氣的菲菲會對她說什麼呢?(幼兒回答後用故事語言繼續往下說--大樹說:"菲菲,你怎麼啦?"菲菲理也不理,繼續往前跑。)

(2)小松鼠看到了又會怎麼說?(幼兒回答後用故事語言繼續往下說--小松鼠說:"菲菲,你怎麼啦?"菲菲聽也不聽,還是繼續跑着,直到她再也跑不動了,她靠着大樹嗚嗚的哭了起來。)

(3)大樹和小松鼠都想要關心菲菲,菲菲爲什麼對他們理也不理呢?(她很生氣)

2、小結:生氣的時候是什麼也聽不進的,菲菲繼續跑,繼續跑,一直到她跑不動爲止,她靠着大樹嗚嗚地哭了起來!

(意圖:通過傾聽故事,瞭解菲菲生氣的狀態。)

(三)、講述故事第三段

1、出示菲菲不哭的圖片,啓發幼兒觀察。

設疑:菲菲到底用了什麼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呢?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咦!……慢慢往家走。"(幼兒安靜傾聽)提問:

爲什麼菲菲剛纔很生氣,現在不生氣了?(引導幼兒說說故事裏的內容)(預設提問:其實菲菲在這裏已經找到了好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菲菲看到了誰,好像在對菲菲說什麼?)

3、小結:菲菲發現,聽聽鳥叫、看看美好的事物、安靜地休息會就可以讓自己平靜下來,感覺好多了,於是菲菲慢慢的往家走。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魚要生活在乾淨的水裏,水被污染了,魚就會生病或死亡,激發幼兒同情和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有初步的環保意識,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體會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3.嘗試給垃圾分類,懂得資源是有限的,應充分利用。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課件《魚寶寶生病了》、垃圾圖片若干、垃圾箱圖片兩張、磁性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魚寶寶生活在什麼地方嗎?(在河裏、江裏、湖裏、海里)美麗的魚寶寶在水裏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觀看課件一:體會魚寶寶在清水裏開心快樂的心情。

提問:

師:從剛纔的動畫中你看到魚寶寶們在水裏幹什麼的?(游來游去、吹泡泡、吃東西……)河水怎麼樣?(藍藍的、清清的,水象透明的一樣很乾淨)。

在這麼幹淨的河水裏,魚寶寶們生活得怎麼樣?(生活得很開心、很幸福)魚寶寶們生活得這麼幸福,你心裏會有怎樣的感覺?(很幸福……)

三、觀看課件二:瞭解魚寶寶在污水裏的生活,體會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1.觀看《污水中的魚寶寶》,瞭解魚寶寶在污水中的生活。

師:突然有一天,水裏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是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提問:

(1)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情?

(2)水變得怎麼樣?(越來越髒、越來越暗、海水被污染了……)(3)水被污染了,魚寶寶怎麼樣?(很難受,很傷心、魚寶寶們都哭了……)那河裏的水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2.表演《污水中的魚寶寶》,體會魚寶寶的痛苦,激發幼兒關心和同情小動物的感情。

(1)看到生病或死亡的魚寶寶,你心裏覺得怎麼樣?

(2)如果你是魚寶寶,這時候你心裏會怎麼想,想對人們說什麼呢?

我們來把自己當成魚寶寶,在髒的海水裏遊一遊,把你難受的樣子和你想說的話告訴人們,好嗎?(幼兒表演,有的哭,有的暈頭轉向,有的打噴嚏說"嗆死我了""給我乾淨的水吧"有的說"我難受,快來救救我吧!"有的說"善良的人們,請你們不要把垃圾扔到海里,我會死的"有的說"可憐的人呀,你們害了我們,也會害了你們自己的!")

3.加深幼兒對污水危害的認識,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1)被污染的水對魚寶寶的傷害可真大呀。污水除了會危害魚寶寶,還會危害什麼呢?(髒的水到處流,人們就沒有乾淨的水喝了;水髒了,人們就沒有水用了;水髒了,生活在河水邊的小動物就沒有水喝了;植物也沒有水喝了……)

(2)那我們怎麼做才能使河水不被污染呢?(不亂扔垃圾,不向河裏扔東西)那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告訴身邊的人呢?(可以在河變邊立一塊牌子,在上面寫上"請保護水資源";在河邊放一個垃圾箱提醒人們把垃圾放到垃圾箱裏)

四、操作課件《垃圾》,學習垃圾分類方法。

師:你們想出了這麼多的辦法,那些亂認垃圾的人在你們的幫助下一定會改正的。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垃圾回收後經過工人叔叔的再次加工又可以做成新的東西,我們卻把它們扔掉了,太浪費了。於是工人叔叔就把垃圾進行了分類,一種是可回收垃圾,一種是不可回收垃圾。

誰知道什麼是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回收後可以進行二次加工做成新的東西的垃圾)那不可回收垃圾呢?(就是回收後不能進行二次加工的垃圾)你們知道下面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師小結:小朋友分得真不錯,剛纔我們發現了廢紙、易拉罐、廢玻璃、廢塑料、一次性快餐盒回收後都是可以進行二次加工做成新的東西的垃圾,所以都是"可回收垃圾"。而象剩飯剩菜、瓜果皮殼、動物的骨頭呀,能不能進行二次加工呀?(不能)所以這些垃圾都是不可回收垃圾,要用特殊的處理方法將它們處理掉,要不然我們的環境就會受到污染。

五、遊戲:垃圾分類大比拼。

師:現在如果讓你們來投放垃圾,你們會不會投錯?好,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垃圾分類大比拼",請你們把垃圾圖片分類貼到垃圾箱上,我們一組一組的來貼,比比看哪一組貼的又快又好,好嗎?(幼兒操作)六、結束:聽音樂學魚寶寶游出教室。

師:我們學會了將垃圾分類投放垃圾箱,魚寶寶們再也不怕他們的家被污染了。瞧,它們又開心地游水了,我們也來學一學小魚開心的樣子!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