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瑤族舞曲幼兒園音樂教案

本文已影響 1.15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瑤族舞曲幼兒園音樂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瑤族舞曲幼兒園音樂教案

瑤族舞曲幼兒園音樂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鋼琴曲《瑤族舞曲》,知道舞曲的名稱,熟悉舞曲。

2、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感受音樂的音樂形象。

3、能找出樂曲的節奏型。

二、活動準備

讓幼兒熟悉少數民族瑤族,跳舞唱歌的場景圖片,配樂朗誦磁帶《瑤族舞曲》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理解樂曲的內容,找出主要音樂形象。

1、教師可以向幼兒交代,我們今天來聽一首鋼琴曲《瑤族舞曲》(教師彈奏樂曲)。

2、提問:小朋友,你剛纔叫什麼名字?好聽嗎?從而引起幼兒再欣賞的興趣,教師可提出欣賞音樂的要求:你一邊聽一邊想,音樂中告訴我們叔叔阿姨在幹什麼(教師彈奏樂曲)。聽完樂曲,讓幼兒談感受(估計幼兒會說:叔叔阿姨在跳舞……)

3、對幼兒的想象加以,鼓勵幼兒邊聽邊想,同時可以出示圖片(瑤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場面,有長鼓,蘆笙,小河。樹,竹樓,晚霞……),再次引導邊看圖片變聽音樂,這次可要求幼兒聽聽音樂的速度是否有變化(有快有慢)。

4、組織幼兒分段分段欣賞。彈奏第一段,要求幼兒聽出音樂的速度是快還是慢的。在想象:聽了這段音樂,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樣跳舞的(估計幼兒會說:這段音樂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優美的舞蹈)。組織幼兒聽第二段音樂,要求幼兒講出音樂的快慢。再想象:聽了這段音樂,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樣跳舞的(估計幼兒會說: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爲這段音樂是快的)。讓幼兒聽第三段音樂,以同樣的要求讓幼兒邊欣賞邊想象,這時叔叔阿姨幹什麼?

5、在分段欣賞的基礎上再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樂曲,教師可配上語言(可以事先準備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兒想象講述的內容,教師即興組織的)。如第一段音樂可配上:“在風景優美的瑤族寨,住着許多勤勞的叔叔阿姨,這天,晚霞映紅了天邊,他們結束了一天愉快的勞動,來到了小河邊,唱着動聽的歌,跳着優美的舞”。第二段音樂可配上:“聽,他們越唱越歡樂,瞧,他們越唱越有勁,啊,他們在唱歌歌唱我們生活多美好。

6、最後,可放錄音(配樂朗誦的錄音),教師可自編一段瑤族舞蹈。把音樂、文學、美術、舞蹈有機地揉在一起,在欣賞過程中充分感受美。

(二)引導幼兒在欣賞樂曲過程中熟悉它的結構。

1、要求幼兒反覆欣賞音樂,開始的速度怎樣?中間的速度怎樣?最後的速度怎樣?

2、引導幼兒欣賞第三段音樂和哪一段音樂一樣?通過不斷欣賞,讓幼兒知道舞曲是(ABA)三段體的結構形式。

3、最後可再完整地欣賞樂曲,並配有圖片、舞蹈、語言,進一步讓幼兒感受到藝術的美。

(三)引導幼兒不斷地欣賞樂曲找出他的節奏。

1、可讓幼兒聽第一段音樂,找出它的節奏型。可以兩手分開彈,重點引導幼兒聽左手的音樂X—XX X—XX並可以啓發幼兒想象這聲音好像是什麼樂器的演奏(長鼓),同時讓幼兒拍手跟音樂打節奏。

2、用同樣的方法,聽第二段樂曲打節奏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找出兩種節奏型XXXX XX X或X X XX X,均可以,知要能反映歡樂的場面。並讓幼兒拍手跟着音樂打節奏。

3、最後完整地欣賞樂曲,讓幼兒選擇樂器打節奏,一邊欣賞音樂,一邊配上節奏,同時教師可以一邊跳舞,也可以讓部分幼兒跟隨老師舞蹈(鼓勵幼兒人人蔘與)

四、活動結束

1、

2、

瑤族舞曲幼兒園音樂教案2

活動目的:

1.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欣賞樂曲,感受優美歡快熱情的節奏。

2.啓發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動作、顏色、線條、繪畫等形式表現樂曲的各段不同特點。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鼓勵幼兒大膽仿編音樂,根據音樂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學會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音樂。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筆、畫紙、錄音機、樂曲磁帶。

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題:

“我國有許多少數民族,其中瑤族不僅山美、水美、人美,音樂也很美。我們一起來聽聽《瑤族舞曲》。”

3.完整欣賞樂曲。

第1遍:你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有幾段?

第2遍:哪幾段聽起來的感覺是一樣的?是什麼感覺?

小結: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與第三段感覺是一樣的,都是緩慢優美的節奏,第二段是歡快熱烈的節奏。

4.音樂欣賞與美術欣賞相結合。

(1)曲子裏快的節奏、慢的節奏,我們可以怎麼表現?(動作、線條、顏色、繪畫)

(2)出示色塊圖,讓幼兒講講圖上有哪些顏色?快的節奏可以用些什麼顏色?慢的節奏可以用些什麼顏色?

師小結:紅色、橙色、黃色讓人感覺很熱情,同它來表現快的節奏;藍色、白色、粉色讓人感覺柔和,用它表現慢的節奏。

(3)出示多媒體課件。今天,老師帶來了4幅畫,現在請小朋友一邊看着這些畫,一邊聽音樂,找一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與第一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爲什麼?

A: 藉助多媒體課件聽第一段音樂。

B: 聽第二段音樂,找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和第二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爲什麼?

5.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樂曲。

小朋友聽了這麼好聽的音樂,看了這麼美的'畫,也想自己動手來畫。你喜歡哪一段,就把這一段的感覺畫下來。畫完了告訴小朋友你畫的是哪一段?爲什麼要這樣畫?

6.幼兒相互欣賞交流,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說已經是很棒了。

瑤族舞曲幼兒園音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通過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意境,嘗試用優美協調的動作來表現,情緒與樂曲相吻合。

2、在老師的啓發下,能聽辯出樂曲的曲式結構是ABA結構,並能根據結構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出來。

3、體驗樂曲的優美和隨音樂表演的快樂。

4、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5、初步感受歌曲中親切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

活動準備:

瑤族的服飾圖片或實物;有關光碟

活動過程:

一、播放光碟,幼兒觀看

1、 瑤族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都穿什麼衣服?

2、 全體小朋友學一學瑤族舞蹈的典型動作

二、欣賞:瑤族舞曲

1、 整首欣賞後提問

① 你聽了這首樂曲有什麼感覺?

② 這首樂曲有幾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樣嗎?哪些一樣,哪些不一樣?

2、 分段欣賞

第一段(A段):旋律優美柔和,速度較慢,表現了瑤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歡快跳躍,富有動感,是瑤族的小朋友在狂歡。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開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賞完後,幼兒瞭解了旋律後,隨音樂用動作表現。

② 幼兒進一步瞭解ABA段落結構的形式。

三、幼兒隨音樂表演

1、 不要求動作到位,只要能隨音樂節奏表現,情緒與樂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瑤族舞曲的民族風格,進一步感受ABA結構特點。

活動反思: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感受與鑑賞式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幼兒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應激發幼兒聽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並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幼兒對音樂作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與感受。

通過對瑤族舞曲的學習,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讓幼兒感受音樂、鑑賞音樂,用音樂教育來培養幼兒熱愛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正確的道德觀念與高尚的生活情操。

小百科: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分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

瑤族舞曲幼兒園音樂教案4

設計意圖:

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老民族,再過幾天就是農曆十月十六日瑤族的盤王節,這天瑤族人民盛裝打扮,載歌載舞,除了娛神娛祖之外,還要走親訪友,開展娛樂社交活動,因此設計此活動,讓幼兒瞭解瑤族的民俗風情,感受樂曲的美,並嘗試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活動目標:

1、帶領幼兒繼續欣賞樂曲,並嘗試隨音樂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2、引導幼兒用分組合作的方式表現的節奏型,並在演奏過程中注意整體協調。

3、要求幼兒剋制過度興奮,不因急於表達熱烈的情緒而造成過分強烈的演奏,能與同伴的演奏保持協調,進一步體驗活動的愉快。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欣賞過A段音樂,聽過該曲,並對該曲的結構有初步的瞭解。

2、錄音機、音樂磁帶。

3、鼓、手鈴、木魚、沙錘等。

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聽A段音樂複習身體動作。

師:請小朋友找找哪張圖給我們的感覺和第一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差不多?爲什麼?

二、欣賞第二、第三段音樂。

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第二第三段音樂吧。

找找哪張圖給我們的感覺和第一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差不多?

第三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樣的?

三、幼兒跟隨老師的示範模仿練習以下朗誦和動作。

1、教師示範

2、兒在教師的指揮下從慢速開始練習:教師說鵝,並跺腳,幼兒說其餘字詞並拍手。

3、幼兒分組練習。

4、幼兒在心裏說有關字詞,傾聽教師用鼓聲替代“鵝”字及跺腳動作,從慢速度開始,教師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跟隨音樂做身體節奏動作組合練習。

四、跟隨音樂完整地做身體動作(A、B、A段)。

五、在老師的帶領下,幼兒探索樂曲的打擊樂配器方案。

六、在教師的指揮和哼唱伴奏下,幼兒做徒手練習。

七、在教師的指揮和哼唱伴奏下,幼兒用樂器演奏。

八、全體幼兒跟隨音樂完整演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