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實施方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2.76W人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實施方案

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的大教學觀,在識字教學中,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利用教材優勢給學生創造更廣闊的語言交際環境,以識字和發展語言同步爲目的,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訓練。同時識字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又是一個新的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閱讀必須要有一定的識字量纔可以進行;而習作又建立在閱讀和寫字的基礎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足,將嚴重製約讀寫能力的發展。識字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着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在識字方面有所加強。僅一年級上冊課本就要認識400個常用字,會寫100個字;下冊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其中的250個字。這樣,低年級共認識1800個常用字,會寫1000個字。新教材寫字量大大減少,也就空出了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訓練。這樣設計完全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達到了語文課程標準的上限的要求。如何讓學生在原本枯燥的識字教學中學得更有趣、主動,記得更牢固、紮實,我們認爲營造氛圍、教給方法、轉變觀念是及其重要的。

二、課題的指導思想

呂叔湘先生說使用語文是一種技能,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使用語文的技能,所以一般稱之爲工具課。既是工具課也強調了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學好語文就成爲孩子們心理和智力全面發展的一個良好基礎,這是非常重要的。識字,就其本質看來說是接受性的,是把外界輸入的文字符號錄入大腦,與腦中已存貯的語音、語義相結合。對於尚無語音、語義的文字符號,大腦要同時接受與之相伴的語音、語義信息。無論哪種情況,識字過程的特徵都是通過視覺信息接受一種文字符號,並將其錄入大腦的過程。這一過程與屬於用字範疇的閱讀具有天然的形式上的一致性。有效識字,即對所認識字的鞏固率高,數量大,回生率低。我們學年預計通過“低年級有效識字的實踐與研究”,探索一套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實驗條件下的兒童的識字能力明顯高於常規兒童,同時促進學校素質教育深化,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三、課題界定

“開放識字”:社會,是開放的社會;教育,也是開放的教育。尤其是漢字,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的課題研究,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走出封閉的學校和教室,凝固的課本,以發展、開放的社會,以兒童的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爲“課堂”,讓學生在開放化的大環境中識字,進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識字能力”: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激起學習漢字的興趣,並在學習過程中隨着知識的積累,體驗和總結出來的規律的增多,逐步學會的獨立識字的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讓孩子多識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提前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拓寬識字渠道,小組合作,自主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3、拓寬識字途徑,增加識字量。實驗學生到二年級實驗結束,具有相當的自主識字的能力,熟練地認識2500-3000個漢字,實現獨立閱讀,基本無障礙閱讀。

4、提高獨立識字能力,養成自主識字習慣。

五、課題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不斷髮展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獨立個體和羣體。本課題的實施要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爲本。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學生應該嚐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喜歡語文,喜歡學習語文。因此,學生進行識字時,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讓學生識之有趣、認之有味。

3、全員性原則

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教師的任何教學行爲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是讓全體學生都參與,使全體學生都能從中受益。本課題也必須遵循全員性原則,提高全體學生的識字能力,最終提高閱讀能力。

4、情感性原則

教材裏,作者揮生花之筆,描繪了許多生動、鮮明的形象,飽和着豐富的情感。漢字,又集中表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淵源。小學生的情感是最易激發的,認字時學生一旦情不自禁、有滋有味地投入到其中去,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感染。

六、研究內容與措施:

根據課題的思想,跳出了單純的“爲識字而識字”或者僅僅“爲了閱讀和寫作”而識字的思維模式,從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開放漢字育人的功能,探討其學習的規律和方法。閱讀是建立在一定的識字量基礎上的,並由此而產生閱讀衝動,喜歡閱讀,在其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因此本課題研究中把滿足其閱讀需要的識字能力的培養作爲研究的重要內容,把由識字而激發起的閱讀行爲逐步引向閱讀能力的培養。

識字資源的開放:

多途徑激趣,以愉悅的情緒識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即使不教他去學,他們也會主動去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