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漁歌子》課堂教學實錄及板書

本文已影響 2.67W人 

老師:知道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嗎?來說兩句。

《漁歌子》課堂教學實錄及板書

學生:姜太公釣魚的鉤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魚餌。

老師:我還聽說,他的鉤離水面三尺,這能釣到魚嗎?

學生:不能,他是在釣有個人。

老師:哦,此話怎講?

學生:因爲他在等一個好的皇帝來。

師;我明白了,你說的那個皇帝其實是一個王,是——

學生:周文王。後來周文王果然來了。

老師:真的,姜太公是釣來周文王對他的重用,果然幫助周武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一、創設情景,理解題意

1、談詞,瞭解詞牌:

老師:同學們,在中國的詩歌寶庫中,有很多詩詞是寫釣魚的。這節課,我們去欣賞唐代詞人張志和的詞,感受他的釣魚世界。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老師:在學習課文之前,我爲大家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大家欣賞!(出示課件)

3、理解課題內容。

老師:剛纔大家欣賞的就是唐代詩人張志和寫的詞——《漁歌子》。請大家讀課題

老師:誰讀懂了題目意思?(漁夫所唱的漁歌)

老師:是的,“漁歌子”又叫“漁父”, 是一種詞牌名。

 二、讀通詞句 感受節奏美

1、學生初讀課文。

老師:同學們,學古詩詞,首先得把古詩詞讀通順,還要讀出節奏來。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漁歌子》,每人至少讀三遍,第一遍要讀得一字不錯,字正腔圓。第二遍,要讀得有板有眼,第三遍,儘量讀出詞的韻味。請同學們自由讀吧!開始!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指2名學生讀,重點檢查是否讀得通順和“塞”的讀音。

3、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出示課件)

老師:同學們,古詩詞光讀通順還不夠,它是有節奏的,詞與詞之間、句子和句子之間也有停頓,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哪位同學試一試?

4、師生合作讀

老師:真好!你們都聽出來了嗎?這就叫有板有眼。下面,我們也學着這位同學讀,我們來合作讀,我讀每句的前面部分,你們往下接,行嗎?

5、全班讀一遍。注意那個節奏,那個味道。

  三、品讀詞句 感受風景美

1、學生藉助註釋理解意思。

老師:同學們,學古詩詞,讀通順了,讀出節奏感了,那是遠遠不夠的,咱們還得讀懂它的意思。

老師:請同學輕聲地讀讀這首詞,藉助註釋,試着和同學說說這首詞的意思。

2、指名彙報。

老師:哪位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教師輕輕提示:可以藉助註釋)來,你說說看——

3、同桌互說意思

4、想象,品出詞中畫:

老師:剛纔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這首詞的意思。張志和這個詞人非常了不起。他不僅詞寫得好,還是一個大畫家。他寫的詞是畫中有詞,詞中有畫。讓我們到張志和的詞中去看一看,他給我們畫的是什麼?請同學們靜靜地讀,邊讀邊想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並用筆劃出有關景物。

5、學生交流找到的景物。

老師:這首詞一共寫了幾種景物。 請同學們按順序讀一讀這9種景物。

6、把找到的景物寫到黑板上。

老師: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個框,如果這是一幅畫,請你把這九種景物工整地寫在這個框裏,儘量使看上去像一幅畫。如鱖魚是遊遊在水裏的,所以我把它寫在畫面的最下面。(板書:鱖魚)

(請3名學生到黑板前把景物補充完整,其他同學在書上完成。寫完後請學生看上黑板,看這些景物的位置安排得是否合理,把這些景物按順序讀一遍。)

7、學生看着景物讀詞。

老師:好,同學們,一起看黑板的這幅圖,老師指着黑板上的詞語,你能按課文的詩句來讀一讀嗎?

8、引導學生理解詞的意境。

老師:看着你讀的景物,你一定能猜出這首詞寫的是什麼季節?

老師:張志和的《漁歌子》描繪的是春天的景物,它不僅的景物,還有聲音,我甚至於聞到了春的氣息,你們能聞到嗎?讓我們再到詞中去聞一聞,你會聽到更多,看到更多。但這樣的機會是給用心感受的同學,放聲地讀吧!(學生自由讀)

老師:在詞中你聽到什麼?聞到什麼?

老師:哎,先別忙告訴我,請大家閉上眼睛,你現在就是一個悠然自得的張志和,在你眼前展現的是怎樣美妙的世界?(出示聽範讀錄音)

老師:同學們感覺到了嗎?誰來說說?

老師:這桃花,這流水,不就是——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嗎?來,咱們對讀,我讀畫面,你讀詩句。

老師: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

學生:桃花流水鱖魚肥。

老師:這斜風,不就是 “吹面不寒楊柳風嗎。”?

學生:這正是“斜風細雨不須歸”啊!

9、出示課件:加深理解。

[!--]

老師:來,靜靜地,讓我們走進這畫面中,再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 。你看,遠處,連綿起伏的山雲霧繚繞,一羣白鷺鷥撲騰着翅膀,飛向青天;近處,粉紅的桃花盛開了,發出陣陣清香,斜風細雨中,花瓣帶着點點晶瑩的露珠飄落水中;鱖魚在溪中快活地游來游去;一個頭戴箬笠,身穿蓑衣的漁翁正在悠然自得地釣魚呢!

10、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神情。

老師:多美的春天風景圖啊!不僅我們被深深地陶醉了,還有一個人也被陶醉了。(多媒體展示張志和釣魚)這個頭戴箬笠,身穿蓑衣的人是誰呢?他在幹什麼?此時,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樣的?(學生:神情是那麼悠閒、自在、從容、快樂)(板書:悠閒自得)

11、指導有感情朗讀(放課件)

(1)指名讀

老師:多麼優美的畫面,多麼悠閒自在的詩人!請把你看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請同學們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誰願意來試試?

老師:從你的朗讀,我看到了,白鷺飛得真高呀!感覺到了,多麼悠閒的垂釣呀!所以張志和才說:斜風……

(2)全班讀,重點指導“斜風細雨不——須——歸”。

老師:雨再小些、再輕些,然後分組朗讀。

(3)男女賽讀,老師相機點評。

11、全班吟誦全詩

老師:來,讓我們靜靜地站在橋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吟誦《《漁歌子》——

學生:西塞山前白鷺飛……

四、拓展,品出“釣”中情

1、介紹張志和

老師:我們剛纔通過詞去想象畫面,把短短的27個字想象成那麼豐富的畫面。讀出詞中畫,還要讀出詞中人,那你瞭解張志和嗎?(出示簡介)

老師:(張志和不僅是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摺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後來因事被免去官職,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鬆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這首詞也是採用漁歌子的詞牌寫的。(出示古詩:全班讀)

2、師生和詩:

老師:這樣吧,我來當哥哥,你們來當弟弟張志和。咱們來一次作詩和詩吧。

老師: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學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老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學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老師:且須還!(由慢到快)

學生:不須歸。

老師:且須還!

學生:不須歸。

老師:且須還!

學生:不須歸。

老師:好一個“不須歸”

老師:弟弟啊,爲何不歸? ( 學生:哥哥,因爲這裏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這裏生活那麼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場上的人爭鬥了;看到那些官場上的人那麼明爭暗鬥,我實在不想跟他們一起,在這裏,我天天在釣魚,多舒服啊。)

老師:兄弟啊,聽說你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你釣到了什麼哪?(學生:我釣的是自己悠閒的生活;我釣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老師:正因爲 張志有這樣清閒飄逸的心,所以纔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出示課件)

3、朗讀蘇軾的《浣溪沙》

老師:瀟瀟春雨灑江天,漁人垂釣好悠閒!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爭先填寫傳唱《漁歌子》宋代詩人蘇軾太喜歡這首詞了,於是直接把它引入到自己的詞中,請大家看屏幕!百年千載,這不須歸的美景在蘇軾筆下悠悠迴盪,讀――

(出示課件)

《浣溪沙》宋蘇軾

西塞山前白鷺飛,揚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百年千載,這不須歸的美景在我們耳畔悠悠迴盪,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4、齊讀《漁歌子》,迴歸主題,昇華詩情。

假如你來到浙江湖州你一定會看哪座山?(西塞山)

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張志和)

想到張志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吟誦一首詞(漁歌子)

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漁歌子,就讓它在我們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恆畫卷吧!一起來——(出示課件)生讀《漁歌子》。

 五、古詞新唱,強化背誦

老師: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欣賞了由張志和寫的詞譜寫的歌曲,詞可以配上不同的調子進行吟唱。下面我們也來個古詞新唱。大家會唱《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嗎?我們就用這旋律配上《漁歌子》的詞唱一唱。

  附板書:

  《漁歌子》唐 張志和

  西塞山 斜風 細雨

  白鷺

  若笠 流水 桃花

  蓑衣 鱖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