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4勤讀》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教學目標: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4勤讀》教學設計

1、能熟讀課文

2、能借助註解和字典瞭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的意思。

4、懂得抓緊“三餘”勤讀書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能借助註解和字典瞭解全文的意思。

 教學難點:

在大致瞭解課文後再多幾遍課文,理解“勤學”的真正含義。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課題。

1、講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懸樑刺股

漢代儒學大師孫敬元從小十分好學,即使到了十分疲倦的時候,也不肯休息。有時實在太累了,會不知不覺地睡着,於是他想了個辦法,用繩子將頭髮系在屋樑上,當一打盹低頭時,繩子就會扯痛頭皮,人便會清醒,這樣他就可以接着再讀書了。戰國時期縱橫派代表人物蘇秦從小下決心刻苦學習,每當深夜打瞌睡時,他就用錐子在大腿刺一下,疼痛使他有了精神可以繼續學習。

懸樑刺股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勤學苦讀的精神。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說說“勤讀”的意思。

 二、誦讀課文,理解意思。

1、師範讀,聽清課文朗讀。

2、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結合譯文和詞語意思體會文章的意思。

3、指名說出不理解的字詞的意思。

(出示:

解釋重點詞的意思。

(1)藉助註釋。

(2)藉助譯文。

(3)利用字典。

(4)請教他人。

4、自由準備,請學生逐句翻譯文章內容。

  三、深入體會,理解內容。

1、細讀全文,對照註釋,文中哪些話體現了勤讀的方法?

(1)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2)當以三餘。

2、這兩句話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

第一句:遇不肯教

第二句:苦渴無日

3、理解:遇不肯教、苦渴無日

4、理解: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總結:古人在“冬者、夜者、陰雨者”是不需要勞動的,讀書人就利用這些時間讀書。因此,讀書的時間是擠出來的。

 四、熟讀領悟,背誦古文。

1、反覆誦讀。(注意形式多樣)

2、領悟古文所講的道理:抓緊“三餘”勤讀書

3、指導背誦。

全文共有幾句話?各寫了什麼?

 五、拓展。

1、聯繫實際,談談讀書的體會。

2、或者思考:你是怎樣擠時間讀書的?

3、師補充:勤讀,是獲取知識和學問的重要途徑。學問源於三方面:讀書閱文、調查研究和消化創新。好的書本(包括報刊)知識,是前人與他人研究和智慧的結晶,需儘可能地勤讀多讀。限於時間和精力,有的精讀,有的粗讀,有的選讀,依書與文的內容和個人的需要而定。勤讀,不止眼勤,還需手勤。對需保留的文獻資料,或歸類保存,或剪貼成冊,或摘寫卡片,以備研究和寫作之用。勤讀,會使人不斷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啓發思維、提高水平。

  六、佈置作業

1、抄寫古文。。

2、熟讀古文,熟記解釋。

 教學板書:

讀書百遍 冬歲者之餘

抓緊“三餘” 夜者日之餘

陰雨者 時之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