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三年級下冊語文《畫楊桃》教案

本文已影響 1.82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畫楊桃》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語文《畫楊桃》教案

三年級下冊語文《畫楊桃》教案1

一、複習引入

1、認讀生字

2、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知道作者謹記父親的話,認認真真地把桌上的楊桃畫下來,當我把畫交上去的時候,同學們是怎樣說的?老師又是怎樣教育的呢?它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研讀課文,

1、默讀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這部分主要講一件什麼事?

(2)找一找“我”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實物擺到桌上,讓從不同座位的同學說說自己看到楊桃的樣子,特別是前排靠邊的同學說說自己看到楊桃的樣子。

(4)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體會“我”畫畫實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楊桃畫成了“五個角的什麼東西。”,是因爲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③、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3)我遵從父親的教誨,認真地看,老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滿以爲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揚,然而,同學們是怎樣看的呢?

2、研讀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爲這幅畫畫得怎麼樣?

②老師的神情爲什麼變得嚴肅了呢?

(2)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老師的兩次發問和學生的兩次回答。

① 對比朗讀教師與同學們的兩次對話,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

A出示兩段對話,學生自由對比讀兩段對話。你有什麼發現?(第一段話中同學們的答句後面都是感嘆號,表示想當然不假思索的語氣;第二段話語中多了兩處省略號,說明同學們的回答支支吾吾,結結巴巴,遲遲疑疑。“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麼?”“像五角星!”“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那麼,像什麼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個。”

B補充提示語,在體驗中表情朗讀同學們嘲笑我的話語。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可以用肢體語言,如神態,手勢,抓重點詞、標點、語勢等,同時說說爲什麼要這麼朗讀?學生互相評價。“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同學們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聲說)“它像什麼?”“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異口同聲地回答)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________。(那個同學發現他這時候看到的楊桃真像個五角星,有點難以置信)

“那麼,像什麼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遲遲疑疑地說)“好,下一個。”

②想象說話。老師請同學們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楊桃,是老師巧妙設計的教育學生的時機。請你想象當時的情景,同學們這一看,看出了怎樣的結果?這一看,________;這一看,_______;這一看,_________。

A、這一看,同學們發現從“我”的角度看楊桃,它確實像個五角星。

B、這一看,同學們知道嘲笑“我”是錯的。他們的神態發生了變化,一個個臉色通紅,說話結結巴巴。(學生表演朗讀)

C、這一看,同學們都不好意思了,一個個臉羞得紅紅的。他們請求我的原諒。他們說:“對不起,我們不應該嘲笑你。你能實事求是地畫出你看到的,是多麼不容易。原諒我們吧!”。

D、這一看,同學們懂得不能想當然地嘲笑別人。要實事求是,設身處地,尊重別人的看法。

E、這一看,同學們理解了我。他們嘲笑我的時候,我沒有流淚,而這時候,我卻熱淚盈眶,我的心裏感到暖融融的,因爲我得到了同學們的理解和尊重。

多麼優秀的老師呀!他引導孩子們輪流坐到我座位上認真觀察,讓事實說話。請看大屏幕,讓我們來讀老師的話,看老師要告訴我們什麼?

3、品讀老師的話。

a.自讀自悟

b.小組交流

c.班中交流,並欣賞不同角度的楊桃圖片。

d.指導讀好這段話。先自讀,現在你們就是這位老師,先練一練,你打算怎樣講給你的學生聽?

指名朗讀(2-3名)注意聽他哪兒讀的好?

師範讀,引導評價老師,在評價的基礎上再指名朗讀。

4、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

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是那麼相似,他們的教誨使我——。齊讀最後一節。理解“教誨”

(1)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2)爲什麼說老師和父親的話對我來說一生受用?

5、同學們,“楊桃”風波結束了,但美術課繼續上下去,孩子們繼續畫羊桃,你猜想一下,這時他們的楊桃會畫成什麼樣子呢?

三年級下冊語文《畫楊桃》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叮囑、哈哈大笑、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詞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段。

3.能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

4.繼續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聯繫上下文,體會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講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繫,體會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題質疑導入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例:(1)誰畫楊桃?(2)怎樣畫楊桃?(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作者爲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三)檢查自學。

(四)理解詞義。

1.查字典理解詞義。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五)自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知道本文寫的是“我”在圖畫課上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學們大笑。老師仔細觀察後,肯定了我畫的內容是對的,並講明瞭道理。

2.讓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句,提出質疑。

(六)作業。

1.寫詞語。

2.熟讀課文。

三年級下冊語文《畫楊桃》教案3

 (一)讀題導入。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用一句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完整。

(1)“我”在圖畫課上畫楊桃。

(2)“我”在圖畫課上畫楊桃,把它畫成了五角形。

(3)“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師的肯定。

3.提問引入

“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學們大笑,老師沒有批評,反而肯定了“我”畫的是對的,這是爲什麼呢?讓我們仔細閱讀課文,弄清其中的奧妙。

 (二)抓住重點,理解內容。

1.指名讓三位同學分三部分朗讀課文。

(1)第1自然段爲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數第2自然段爲第二部分。

(3)最後一自然段爲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這位老師的話同我父親講的是那麼相似,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

(1)什麼是教誨?什麼叫受用?

(2)老師講的是什麼話?父親講的又是什麼話?

(3)指名回答後,引導提問:爲什麼老師和父親教誨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讀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2)這是誰在什麼時候對“我”說的話?

(這句話是父親在“我”讀小學四年級初學畫畫時,經常叮囑“我”的話。)

(3)經常“叮囑”是什麼意思?

(“叮囑”是再三囑咐的意思。經常叮囑說明父親不止一次地這樣教導“我”。)

(4)指名讀句子。

(5)“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畫走了樣?”

(“想當然”是憑主觀想象,認爲事情應該是這樣。“畫走了樣”是指畫出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實物不一樣。”)

(6)父親爲什麼告訴“我”不要“想當然”?

(父親告訴“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否則就會把東西“畫走了樣”,失去了原物的本來面目。)

(7)讓學生說說自己理解父親這番話的意思。

4.讓學生自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想圖畫課上“我”畫的楊桃是什麼樣子的?爲什麼會畫成這個樣子?

(1)讓學生依照課文內容回答。

(圖畫課上“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個五個角的什麼東西。“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3)指名讀句子後,討論:爲什麼圖畫課上作者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呢?

(因爲“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樣子。)

(4)作者爲什麼沒有按照他平時看到的楊桃的樣子畫?

讓學生聯繫上文父親的叮囑,回答這個問題。

(因爲從小父親就教育“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所以“我”認

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

(5)看了“我”的畫,同學們有什麼反映?老師又是怎麼做?怎麼說的?

同學們哈哈大笑,老師先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讓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

位上觀察,最後和顏悅色地講明道理。

(6)老師是怎麼說的?指讀這段話。

(7)讓學生想一想這段話共有幾句?

(8)讓五位同學分別讀句子,說句意。

(9)讓學生默讀這段話用“‖”號給這段話分層。

(10)討論:這段話可以分爲幾層?(分兩層)

第一層(1~2句):用具體事例說明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

第二層(3~4句):教育學生不要譏笑別人,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

(11)這兩層之間是什麼關係?(因果關係)

(12)老師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不要隨便譏笑或否定別人,要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問題,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5.老師在這樣做,這樣說的時候表情有什麼變化?

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老師神態的詞語。

審視 嚴肅 和顏悅色什麼是審視?老師審視之後表情爲什麼變得嚴肅了?

(審視是仔細周密地查看,說明老師看得很認真。看後他發現“我”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別人卻說“不像”。這

種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變得嚴肅了。經過“半晌”認真思考,老師和顏悅色地對學生進行了教育。)

 (三)回顧全文,聯繫實際。

談話引導: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讀了這篇文章後受到哪些教育?讓學生聯繫實際談收穫。

 (四)總結全文。

  (五)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父親教誨 叮囑

28畫楊桃 審視

老師啓發 嚴肅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悅色

相信

三年級下冊語文《畫楊桃》教案4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9個生字,會認本課14個生字。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積累詞語。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水果嗎?(讓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怎樣畫楊桃?

(2)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3)作者爲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它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二、檢查預習情況,交流重點字詞

1、指讀生字詞,同桌互讀,開火車讀。

2、交流易讀錯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而:零聲母音節,念“ér”。肅:平舌音,念“sù”。

晌:念“shn”,與“響”要區分字形。

嘻:念一聲,“x”。誨:念四聲,“huì”。

3、學習多音字“倒”,做組詞練習。

4、指導書寫,教學重難點字。

擺: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寬,“四”字中間是兩豎。

嘻:注意右邊“喜”的寫法,“士”不要寫成“土”,第三橫要長。

5、讀“讀一讀,記一記”中的詞語。

三、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標出自然段序號。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主要講“我”和同學們在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引起了同學們的譏笑。老師通過讓學生輪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了做事應從實際出發。)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全班交流解決。

問題預設:

(1)課文中老師怎樣提的問題?

(2)提的是什麼樣的問題?

(3)同樣是楊桃,爲什麼畫出了不同的樣子?

(4)老師爲什麼不直接把道理告訴學生,而是反覆地提出問題?

(5)爲什麼課文最後說“老師的教誨讓我終生難忘”?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看到“我”畫的楊桃,老師和同學們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2、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含着一個道理,究竟是什麼道理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深入理解課文,感悟文義

1、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聆聽並思考:

這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我”畫楊桃的過程)

“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理解“認認真真”“老老實實”“準確”等詞語)

猜測“我”把楊桃畫成了什麼?

(2)同學們仔細找一找,“我”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從“我”坐的角度看楊桃,楊桃就像個五角星。)

(3)老師出示楊桃實物,請同學們觀察。

(學生親自實踐,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麼樣子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第2~17自然段。

(1)朗讀課文,並思考:

開始同學們認爲“我”的這幅畫畫得怎麼樣?後來又有什麼變化?老師有什麼反應?

爲什麼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出來。

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爲什麼發生了變化。

舉例子說說爲什麼角度不同,看到的樣子不一樣。(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樣)

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當別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忙着嘲笑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2)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讀出對話時不同的語氣。

讀出同學一開始嘲笑的語氣,以及後來不好意思、尷尬的情緒。

讀出老師一開始嚴肅的語氣,以及後來和顏悅色的態度。

3、學習第18自然段。

(1)爲什麼說老師的教誨對“我”來說終生難忘?(板書:終生難忘)

(2)討論:老師的話只適用於畫畫嗎?(老師的話表明了一個道理:要實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這個道理不僅僅適用於畫畫,還適用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師所講的,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麼做?(板書:不要……要……,要……要……)

誰能用“不要……要……”說一句話?

4、老師親自來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楊桃,是想知道?

從“我”的角度去看,楊桃是不是“我”畫出來的樣子。

是不是“我”的位置有點偏,因此沒有把楊桃畫準確。

三、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先不要認爲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那麼,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老師說的那段話。

3、說說自己從這篇課文中懂得的道理。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蘊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學們的現實生活也很接近。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以實物導入新課,讓學生自己觀察楊桃的外觀,看看他們能不能有什麼發現。繼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書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再讀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做好了“讀”的鋪墊後,步步設疑,引導學生更深地進入課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整體來說,本堂課設計比較嚴謹,思路清晰。

課文講解快要結束時,我組織學生討論:老師的話是否只適用於畫畫?學生參與討論十分積極,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年級下冊語文《畫楊桃》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楊桃實物;小黑板生字詞

 教學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師出示楊桃實物,並請學生讀“資料袋”。

2、師談話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看看課文中的我從畫楊桃這件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輕聲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出示小黑板,認讀生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記生字):

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

指名讀,正音:“囑”讀zhǔ,不要讀成shǔ;“審”是翹舌音又是前鼻音;“肅”是平舌音;“晌”讀shǎng,不要讀成xiǎng

三、自讀自悟,彙報交流

1、默讀思考:“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同學們怎樣評價“我”的畫?老師怎樣做怎樣說的?(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交流課文內容: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找找哪幾段具體寫了畫楊桃的事。(邊讀邊用筆做記號)

2、練習朗讀2——18段。

指導朗讀要點:

(1)我”是怎樣畫楊桃的?“我”認爲畫得怎樣?

抓住重點句:“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體會“我”的一絲不苟。

(2)通過對比體會人物心情,把握準感情:

①同學們看到“我”畫的楊桃時認爲畫得怎樣?態度是怎樣的?老師的態度又是怎樣?

(找出老師的動作,分角色朗讀,老師、同學們的對話,體現兩者態度的不同。)

②當老師讓學生坐到“我”的座位觀察後,學生的態度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一次老師問“畫像不像楊桃”時,同學們嘲笑的語氣;第二次老師問“楊桃像不像平時看到的楊桃”,同學支支吾吾的語氣。(對比體會讀好這部分內容)

抓住“和顏悅色”一詞,指導老師耐心和誠懇地批評這部分。

二、昇華領悟:

1、出示父親和老師的兩段話,

①朗讀思考:他們的話相似在哪裏?都說的什麼意思?明白“教誨”的意思嗎?

通過反覆讀,學生能體會出父親和老師都是教育“我”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②再讀,老師的話哪幾句和父親的不相似,是什麼意思?(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③師總結:父親和老師教“我”做人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這是做人的根本!從畫楊桃一事中,“我”還明白了從不同角度去貫徹,會看到不同的結果,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讓“我”終身受益呢?

2、背誦老師講的一段話。

3、齊讀,交流體會:讀後想到了什麼?可引導聯繫《題西林壁》一詩、《畫雞蛋》一文,進一步理解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有不同結果的道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