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爭論的故事》教後反思彙編

本文已影響 3.03W人 

  《爭論的故事》教後反思一

《爭論的故事》這篇課文寫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並引導學生交流聽後的感受,說明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一事無成。課文結構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寫了盛老師給同學們講的一個故事,第二部分寫了盛老師啓發同學們談聽了故事後的感想。

《爭論的故事》教後反思彙編

本節課,我主要是與學生通過讀來共同解決兩個問題,問題1、兄弟倆是怎樣爭論的?問題2、課文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即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在“讀”上下功夫。於是在我的課堂上就出現了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訓練,如:第一層次,抓住兄弟倆爭論的語言,初步感受他們爭論地很激烈;第二層次,加上提示語讀,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學生在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兄弟倆的互不相讓;第三層次,分角色讀,這個時候,學生不由地進入情境,爭得面紅耳赤,甚至還做起了動作;接着師生合讀,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邁進,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課上下來,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了提高。通過朗讀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但在本節課中,也有一些考慮不周的地方。如:對學生的估計過高。感想部分實際上就說明了故事蘊含的道理。於是我在沒學感想部分前,就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採用了採訪的形式讓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實學生說的也就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因而在感想部分的教學中,我進行了淡化教學,沒作過多的理解,沒想到的是結果並不盡人意。還有就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能力。

  《爭論的故事》教後反思二

讓每個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把學習的舞臺,發揮的空間留給學生,堅持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總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自主去發現、感受和體驗,培養他們健全的個性、創新的思維和語言實踐能力。下面,我就《爭論的故事》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讓學生盡情地讀。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爭論的故事》一文中兄弟二人的對話很多,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

自讀、賽讀、分角色朗讀……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想象、體驗,進入課文所描繪的境界。

二、讓學生盡情地演。

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孩子喜歡錶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別接近兒童生活的戲劇形式,不僅喚起他們的新異感、好奇心,在角色意識的驅動下,全身心地投入地由“扮演角色”而逐步“進入角色”。在此理論的指引下,我充分的引導學生盡情飾演兄弟二人的對話部分,通過學生表演——改進——再表演等形式,使兄弟二人因爭論而面紅耳赤的.形象得以充分展露。

三、讓學生盡情地說、寫。

爲深化對課文主旨的認識,我抓住課文後面的省略號作了巧妙的延伸,讓學生想象同學們還會說些什麼,兄弟二人如果聽到這些話會怎麼想……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盡情地說、寫。這樣的延伸大大地拓寬了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有效地達成教學目的。新課標指出:要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整個教學中只是一個引導者。依據這一理念,課堂中教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分角色表演,說話訓練,續寫片斷等形式,爲學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發現、創新的舞臺。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層次地走進文本,進而超越文本。由此也達到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三維目標)的整合。

  《爭論的故事》教後反思三

預期計劃,今天教學完了《爭論的故事》一文,總體感覺,效果較好。孩子們不僅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幾個任務,還對本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學完本文,孩子們意猶未盡,想再讀書的,再表演的,再表達觀點的,再繼續挑戰的……讓我欣喜地體會到,文章是學不完的,知識是教不完的,課是上不完的,如果用標點符號來形容的話,一節好課帶給學生的不是句號,而是感嘆號,繼而問號。

通過教學本文,讓我看到,文章中兄弟倆的爭論,比起課堂上,咱們班孩子的爭論,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其一:課堂上,學生們就兄弟倆笨還是不笨,這個問題,脣槍舌戰,各執一詞,誰也不讓誰。

本來,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們一致贊同,兄弟倆是笨的。(上面有簡單記錄)可是到了第二節課,又有孩子提出反駁,這兄弟倆並不笨,理由是:雖然天上那麼多大雁,但文章已經交代只射一隻充飢,而且兄弟倆的聰明之處就在於知道只射一隻比較容易,因爲同時射,不管是誰開了槍,那羣大雁就會飛散了,他們依然不會得到兩隻,甚至彼此受影響,一隻也得不到。(雖然我也明白,這不是教學的重點,但通過課堂教學,來不斷訓練學生組織語言、勇於表達,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老師們一致誇讚咱們班學生聰明,會說,我想與平時課堂上點點滴滴的訓練分不開。)

其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最終要明白什麼

針對這個故事在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學時,我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着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沒有想到學生卻給了我一份驚喜。不僅理解了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做事要抓住時機,還能就某一現象及時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在這一課上盡情綻放

爲了讓學生最終要明白“無論做什麼,關鍵是要先做起來”的道理,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就採用分組朗讀和個別分角色讀的方式來體會同學們的話,並順勢推薦了“各抒已見”這個成語來表達,同學們七嘴八舌發表意見的情景。最後我出示那省略號說:“這裏還省略了許多同學的許多想法,其中也包含咱們班同學的感想。現在就請你們自己來補充吧。”本以爲先學習了盛老師的學生們的想法後,孩子們的思路會被侷限了,大概只能重複其中一些觀點或語言了。沒想到他們的想法卻出乎我的意料。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設計了這樣的提示: “是呀,無論是一人射一隻吃,還是把一隻分開兩半吃,或是誰射下來就聽誰的吃,都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先把大雁射下來呀。這就是課文中哪句話的意思?”“關鍵是要先做起來。”“對,先做就能抓住時機,後做往往就貽誤時機了,說到這兒,你想到了哪個成語?”“先下手爲強。”“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一看時機已經成熟,就讓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理想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他們很容易領悟到:無論理想多麼偉大,關鍵是現在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纔是不笨的做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