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行道樹》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1.48W人 

《行道樹》是寄情於物類散文,是張曉風詩意散文中的優美篇章,狀物不同,象徵意義也不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行道樹》教案設計,歡迎閱讀。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行道樹》教案設計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本設計擬用主問題探究法,即用一個大容量的問題來統帥兩文的教學。同時針對兩文的主旨和風格,對教材作了靈活處理,深教細教《行道樹》,淺教淡化《第一次真好》,避免課堂上因平均使力而造成的固定節奏。

  教學步驟:

  一、探究主問題:這兩篇小散文,你更喜歡哪一篇?深入鑽研課文後,作出有理有據的回答。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作答,鼓勵發表不同意見,提倡有價值的爭論。明確兩文特色:

從內容上說,《行道樹》讚美的是無私奉獻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寫的是人生體驗;從表現的哲理上說,前文讓人明白奉獻是一種犧牲,也是一種快樂,後文告訴人們嘗試第一次需要勇氣,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從藝術魅力上說,前文富有感染力,後文富有親和力;從傳情效果上說,前文含蓄,後文直白;從語言表達上說,前文是內心獨白式,是詩意的抒情,後文是寓理於事式,是敘議結合……

  二、探究分問題一:《行道樹》讀起來極優雅動人,你認爲原因有哪些?

學生討論,合作學習,然後作答。

明確:有很多原因。如:

①形象選擇高妙——行道樹本身就是城市裏一道亮麗的風景,況作者還喻它爲無私奉獻者,的確惹人喜愛。

②形象烘托巧妙——作者爲行道樹設置了一種獨特的背景氛圍,使描寫主體始終處於鮮明醒目的位置上,如烘雲托月。

③作者構思奇妙——用行道樹形象與原始森林同伴、與沉浸於夜生活歡樂之中的市民對比,讚美了無私奉獻者的崇高精神,還有諸多對比隱在文中,如墮落與高尚、神聖與庸俗、深沉與膚淺、痛苦與歡樂、黑夜與朝霞、喧鬧與孤獨、污濁與清新、憂愁與快樂等等,發人深思。

④語言表達精妙——作者善用富含感情的詞語達意,善用轉折句層層翻新,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三、探究分問題二:《第一次真好》所闡述的一些觀點你贊同嗎?結合課文及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談。學生可就“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願你珍重第一次”等有感而發的句子設問探究。學生各抒己見,能以理服人就行。

  四、小結。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許多篇幅較短的散文有文眼,如果教學時能引導學生找準這些關鍵詞或關鍵句,然後順藤摸瓜,帶動全篇教學,定能事半功倍。這是教法,同時也是學法。

  教學步驟:

一、讀課文前的導語,導入課文。

二、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感受《行道樹》中的抒情和《第一次真好》中的事理。

三、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文章的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結合課後練習,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行道樹》中的哲理句——“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和直接抒情句——“立在城市的飛塵裏,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的深刻含義,重點弄清《第一次真好》中“好”的積極意義。

四、回頭再答導語所提出的問題。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本設計觀照語言的讀寫訓練。《行道樹》優雅的敘述、詩意的抒情,適合於朗讀。《第一次真好》中的事例很能勾沉起學生對往事的回憶,適合替換式的改寫,這樣設計兼顧了兩篇短文自身的特點。

  教學步驟:

  一、學習《行道樹》,強調訓練點——讀。

1.聽配樂朗讀,要求想象行道樹形象,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讀,要求理解行道樹形象的意義,理解詞語含義,理解文章的哲理。

3.感情朗讀,要求體味文章精美的語言和詩意的表達。

4.配樂誦讀,要求讀出韻味,讀出美感。

二、學習《第一次真好》,強調訓練點——寫。

  1.讀課文,瞭解課文先敘事後點示道理的結構。

2.替換式改寫,用你親身經歷的某個感人精彩的第一次替換文中的事例。

3.範文交流、評點。自主參與交流,修改,定稿。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梧 桐

張曉風

其實,真正高大古老的梧桐木,我是沒有見過的。

也許由於沒有見過,它的身影在我心中便顯得愈發高大了。有時,打開窗子,面對着滿山蓊鬱的林木,我的眼睛便開始在那片翠綠中尋找一株完全不同的梧桐,可是,它不在那裏。想象中,它應該生長在冷冷的山陰裏,孤獨地望着藍天,並且試着用枝子去摩挲過往的白雲。在離它不遠的地方有山泉的細響,泠泠如一曲琴音。漸漸地,那些琴音嵌在它的年輪裏,使得梧桐木成爲最完美的音樂木材。

我沒有聽過梧桐所制的古琴,事實上我們的時代也無法再出現一雙操琴的手了。但想象中,那種空靈而縹緲的琴韻仍然從不可知的方向來了,並且在我夢的幽谷裏低迴着。我又總是想起莊子所引以爲喻的鳳鳥鵷鵮,“夫鵷鵮,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一想到那金羽的鳳鳥,棲息在那高大的梧桐樹上,我就無法不興奮。當然,我也沒有見過鵷鵮,但我卻深深地愛着它,愛它那種非梧桐不止的高潔,那種不苟於亂世的逸風。

然而,何處是我可以棲止的梧桐呢?

它必定存在着,我想——雖然我至今還沒有尋到它,但每當我的眼睛在窗外重重疊疊的巒嶂裏搜索的時候,我就十分確切地相信,它必定正隱藏在某個溼冷的山陰裏。在孤單的歲月中,在渴切的等待中,聆聽着泉水的弦柱。

使用建議:此文與《行道樹》同出於張曉風之《林木篇》,都是寄情於物類散文,都是張曉風詩意散文中的優美篇章,但狀物不同,象徵意義也不同。此文可作爲課文比較參照的對象,課堂使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