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華南虎》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教學目標〗

《華南虎》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

1、能從詩人觀察思考的視角入手,從詩句的實寫和虛寫中,感悟詩句背後華南虎形象的象徵意義。

2、能在不同文體、類似題材的詩文的比較閱讀中,深層思考自由與生命的內涵。

  〖教學步驟〗

  一、生活化導入

素來生性剛烈威猛、笑傲山林的華南虎,卻也被囚禁於狹小的鐵籠,供人賞玩。我們在參觀動物園時,何曾觸動於類似情景?我們是否該隨同摩肩接踵的看客一樣,觀之賞之,嬉之笑之而已?詩人的思緒走向,對我們或許是一種啓示。

  二、整體呈現問題

熟練地、帶着強烈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我”的情感傾向和華南虎的內心世界。

引導學生思考:作者以一個遊客的身份,從何處實寫老虎,從何處虛寫老虎,進而提出問題,集中歸納:

1、在詩中,“我”實際看見、聽見的是什麼?

2、在詩中,“我”實際並沒有看見聽見可又彷彿“看見”“聽見”的是什麼?

3、第1、2題所寫內容有什麼區別?從實寫走向虛寫,你覺得有道理嗎?

4、虛實之中,你覺得是否有一種真實的存在?如有,它是什麼?

  三、解決修正問題

結合上述問題,自主朗讀課文,思考並寫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組內或請教老師,解決疑難問題,自主進行修正。

問題解決參考:

1、“我”實際看見的是:老虎安詳的背姿,悠悠拂動的尾巴,健壯的腿,破碎凝血的趾爪,牆壁上血淋淋的溝壑。

聽見的是:人羣的嘰嘰喳喳,觀衆的厲聲呵斥和苦苦勸誘。(沒有聽見老虎的聲響,反襯出老虎對人羣舉動的蔑視,以無聲的舉動展現自己高貴的靈魂。)

2、“我”實際並沒有看見可又彷彿“看見” 的是:火焰似的斑紋,火焰似的眼睛。

並沒有聽見可又彷彿“聽見”的是: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

3、實寫的老虎讓人看不見它的面目、眼睛,聽不見它的咆哮(而這些最能彰顯老虎的力量與威嚴),顯得沉穩、安詳。

虛寫的老虎(最後一節)讓“我”“看見”了,也讓“我”“聽見”了,“我”在“我”的想象世界中“見”到了老虎的本來面目。

從實寫到虛寫,是作者根據實際所見所聞(老虎安詳的背姿,以及其它的肢體語言)作出的合理推想,是根據老虎在籠中的身體存在姿態而揣摩出的精神存在狀態,符合邏輯。

4、不論是在虛寫中還是實寫中,一直真實存在的是老虎“不羈的靈魂”。正因爲老虎有一顆不肯屈辱的高貴的靈魂,一種不甘命運擺佈的頑強的生命意志,一種對獨立人格、自由與尊嚴的極度渴求。

  四、主題閱讀

老虎如此,其它動物呢?請閱讀下文,並思考文後問題。

一件小事的震動

[美]索爾·貝婁著 小玉譯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氣很熱。我住處的前面有一羣孩子正在起勁地捉那些五彩繽紛的蝴蝶,這使我想起了我小時侯的一件往事。

那時候我住在南卡羅來納州,12歲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來關到籠子裏玩,樂此不疲。我家住在樹林邊上,每到黃昏很多畫眉鳥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聲悅耳動聽,沒有一件人間的什麼樂器能奏出這麼優美的樂曲。我當機立斷,決心捉一隻小畫眉放到我的籠子裏,讓它爲我一個人唱歌。

果然我成功了。那鳥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籠中飛來撲去十分的恐懼。後來就安靜下來,承認了這個新家。站在籠子前,我聽着小音樂家美妙的歌聲,興高采烈,真是喜從天降。

我把鳥籠放到我家後院。第二天我發現有一隻成年的畫眉在專心致志地喂小畫眉,不用說這定是小畫眉的母親,果然在她的呵護下,小畫眉一口一口地吃了很多類似梅子的東西。我高興極了,因爲由它自己的母親來照料,肯定比我這個外人要好多了,真不錯,我竟找到了一個免費的保姆。

次日,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虜在幹什麼,我大驚失色的是,小鳥竟已經死了,怎麼會呢?小鳥難道不是得到了最精心的照料了嗎?我對此迷惑不解。

後來著名鳥類學家阿瑟·威利來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個機會,把事情說給他聽。他聽後做了解釋。他說,當一隻美洲畫眉發現她的孩子被關在籠子裏之後,就一定要喂小畫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堅信,孩子死了總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這話猶如雷鳴似的給我巨大的震動,我好像一下長大了。原來這小小的生物對自由的理解竟是這樣的深刻。從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關進鳥籠,一直到現在,我的孩子也是這樣。

  思考:

1、你如何看待華南虎和籠中小畫眉各自的處境?

2、文中的小畫眉在不能選擇和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受了大畫眉的餵食。假如你就是大畫眉,你會這樣做嗎?爲什麼?

3、在自由與生命之間,你覺得什麼最重要?請你替已經死去的小畫眉鳥說一說心裏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