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論語〉十則》教學實錄及評點

本文已影響 1.58W人 

第一課時

《〈論語〉十則》教學實錄及評點

一、導入新課,激發文言興趣

師:蘇東坡曾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朱熹說“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是你我的良師益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們不僅要好讀書,而且要會讀書。古人關於讀書的名言名句或成語有很多。你在平時積累中知道哪些呢?

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師:一代詩聖的經驗之談。這句名言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生:要多讀才能寫出佳作。

師:這是語文學習的祕訣之一。

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朱熹

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師:這裏爲什麼要讀“”而不讀“”呢?

生:因爲這裏的“見”是“顯現”的意思,所以讀“”。

師:看來你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好。還有嗎?

生:學而不厭。

師:這是一個成語。用現代漢語說,是什麼意思呢?

生:學習不能滿足,要活到老,學到老。

師:哪種表達更精練?

生齊答:成語。

師:這個成語來源於何處?有誰知道?

生:《論語》,是孔子的一句話。

師:好,今天我們要閱讀的就是從這本書中選取的十則。不知大家意識到沒有,剛纔大家所說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詩,還有不少成語直接取典於古詩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這些文言古詩和成語都具有文言文簡潔、典雅的特點。平時我們說話作文能運用成語或引用詩句可謂是一件快事。相信我們能學好古詩及成語就一定能學好文言文。那麼如何學好文言文呢?

生:要多讀。

師:正如剛纔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領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彙、在讀中質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操。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隨他一起探討有關學習方法、求知態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請對照註釋朗讀《〈論語〉十則》。

(點評:圍繞讀書,由學生所熟悉的成語及古詩詞導入,將學生的積累帶進課堂,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同時也由學生總結出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二、初讀課文,走近作者作品

(生放聲朗讀)

師:大家讀後一定會發現,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麼意思?

生齊答:孔子說。

師: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子曰”呢?

生:因爲《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師:《論語》在我國曆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請大家拿出我們預習時所做的“作家作品讀書卡”,全班交流,資源共享。

生: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後,人們在他收藏的書裏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故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作爲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響的人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其在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貢獻,把他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生: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有一次他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爲什麼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爲什麼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師:這一個故事正好在我們今天要學到的格言中有一句類似的文言句,一會兒讀的時候請大家再來作答。

生:孔子因他的刻苦好學,終於成就了偉大的事業。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現在,人們都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聖”。孔子的像身長6.4尺,號稱“長人”,給人感覺高大、莊嚴。

師:大家可以參看書上插圖。我感覺到的不僅是高大、莊嚴,我還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形象。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稱爲“賢人”,課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孔子死後,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爲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爲孔子守墳6年。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子弟子們的衷心尊敬。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孔子的學生,如何?

(點評:用做“作家作品讀書卡”的形式促使學生自主地去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利用資料、資源共享,對於今天的信息時代不失爲一種高效之舉。對《論語》及孔子的瞭解也爲下面文言文的學習張本。)

三、讀準節奏,讀出文言韻味

1.師:好文不厭百回讀。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對照註釋讀準字音。

(生朗讀課文)

師:哪位同學來給大家朗讀一遍,看看你是否讀準了字音。

(一生範讀課文)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

生:他注意到了關鍵字的讀音,音咬得很準。

師:你很會傾聽。你剛纔說的“關鍵字”是哪些字?

生:第一則中的“說”同“悅”,故讀“”;第五則中的“女”同“汝”,故讀
“”。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下面註釋有。

師:藉助註釋讀準字音,好方法。這種用一個字來代替另一個字的文言現象叫做“通假”,大家只需瞭解即可。你能否再舉一例?

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就是通“現”。

生:《童趣》中的“昂首觀之,項爲之強”的“強”通“僵”。

(點評:根據學生的朗讀及評價歸納出了讀準字音的方法,對文言特殊現象的講解適可而止。)

師:好,大家不妨將剛纔所說的這些關鍵字的讀音專門設置一個門類積累到你的讀書卡中去。剛纔大家由一個例子聯想到其它,這種學習方法叫什麼?

生:舉一反三。

師:你知道是誰提出的嗎?

生:孔子。

(點評:適時引導學生做讀書卡,並及時讓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師生互動,體現了教學機智。)

2.師:好,注意了平時的課外積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許多的學習祕訣,請大家細讀課文。要求讀準節奏,讀出文言的韻味。讀準了節奏,文言文就讀懂了一大半。大家可以四人爲一小組互讀互評,將不太理解的字詞找出,抄寫到你的“難句理解”類讀書卡上,然後小組討論。讀書時看誰搖頭晃腦搖得好。

(生搖頭晃腦地讀)

師:有沒有小組解答不了的問題提出全班討論?

生:前七則比較好懂,第八則的含義我們這一組不太明確。

師:哪一組的同學來幫他們解決?最好能“授之以漁”。

生: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剛毅,因爲他肩負着偉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嗎?到死爲止,不也很遙遠嗎?”。理解這一句話並不難。這一則中有一個關鍵詞“弘毅”,可用換字辦法來解釋,即“剛毅”“強毅”;有的可用加字辦法來解釋,如“任(任務)重(重大)而道(路程)遠(遙遠)。

師:請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礎上齊讀這一則,讀準節奏。

(生齊讀第八則。)

(點評:通過理解文意讀準節奏,行之有效。在讀中做“難句理解”讀書卡,學生之間互問互答,並由學生自己交流解難方法。時時處處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師:會總結的人一定是會學習的人,由“學會”走向“會學”,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實還可採取“會意”的方法,讀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這一則中還有兩個詞語被作爲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是哪兩個?

生:任重道遠、死而後已。

師:像這類成語在《論語》中還有很多。除了這兩個,你還知道哪些呢?

生:溫故知新、見賢思齊。

生:學而不厭、循序漸進。

師:看來你的閱讀面很廣。有的同學已將這些成語寫在了讀書卡上。《論語》中的成語非常豐富,大家下課之後可設置一個“《論語》與成語”專題進行摘抄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其實除了成語,還有許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膾炙人口。下面請就你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看誰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韻味來。

(點評:成語是古今漢語的橋樑。通過對成語的摘抄,既走進了文言文,又增強了現代語的積累。)

4.(生背讀)

生:我最喜歡第一則。(生背誦“學而”章)

師:你爲什麼喜歡這一則呢?簡要說明理由。

生:所謂“學習”就是既要“學”(學道理)又要“習”(練習、溫習),告訴了我們學習方法。

師:好比游泳,先學游泳知識,再下水實踐。談學習方法的還有哪幾則呢?

生:“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關於學習態度的呢?

生:“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師:我們回頭再來看看關於孔子被那個七歲孩子攔路的故事,孔子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你聯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話呢?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我聯想到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師:兩位同學都讀得有節奏、有韻味,看來是真正理解了。不錯,這兩句講的都是隨時隨地要注意學習。那麼由這一句話我們又可以聯想到哪些成語呢?

生:取長補短。

生:不恥下問。

師:其他幾則,是關於哪些方面的呢?有沒有你喜歡的呢?

生:關於思想品德修養。我喜歡“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師:由這一句你聯想到了哪句古詩呢?

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師:剛纔所背誦的這些格言警句,相信對每位同學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啓示。關於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

生:進行分類:學習態度類、學習方法類、思想品德修養類。

(點評: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格言警句當堂背誦,背出韻味,既加深了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習文言文的語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自然地得以實現。)

第二課時

四、讀後思辨,讀出個性化見解

師:在上一節課的自由背誦中每個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爲每人的生活經歷不同,閱讀體驗自然也不可能相同。讀着你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種個性呢?請大家再品讀這些語句,聯繫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見解。

(生再讀、背課文。)

生:我特別喜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爲這句話道出了我的心聲。從小爸爸媽媽就逼着我學鋼琴,強迫我按照他們的意願去做,我很苦惱。我真想把孔子的這句名言送給我的爸爸媽媽。

師:你與孔子的思想發生了碰撞,產生了共鳴,回去後別忘了與父母交流。與作者進行對話,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這種學習方法值得每位同學借鑑。閱讀就是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於這句話你還有不同看法嗎?

生:我不完全同意這位同學的觀點。孔子的這句話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請注意文中一個“恕”字,本身包含了“相互體諒”之意。既是體諒,那麼就要就事論事,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父母確實是爲了你好,“己所不欲”,也可“施於人”。現在不理解,等長大以後你也許就會明白父母的苦心。

師:相互體諒、換位思考就可搭起一座理解之橋。俗話說得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閱讀就是要有自己的個性化見解。我在讀第二則“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感慨頗深。今天讀來也似諄諄教誨,如在耳畔,發人深思,耐人尋味。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啓示呢?

生:古人很重視品德修養。曾子是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如果每天我們也能自我反省一次:今天的我是不是每件事都盡心盡力去做了呢?對朋友是不是講信用呢?老師講的是不是都複習了呢?我相信這樣便能使自己不斷提高。

師:正如竹──每前進都要作一個小結一樣。說到自省,《論語》書中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孔子要求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鑑的地方,現在我們的學習評價中不是特別重視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嗎?除此之外,你還有什麼新的啓示呢?

生:讀到這一句我聯想到了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即講信用。

師:“忠”“信”是儒家文化道德條目中重要的兩條,是立德之本。“忠”表現在盡心竭力去做事,“信”即對朋友講信用。這“忠”“信”二字在當今時代仍需倡導。要誠實不欺,敢說真話,說話算數,這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大家能從中讀出如此多的感悟,這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養料。

(點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聯繫學生的自身實際及自我體驗再來品讀這些語句,進行思辨,就會“溫故而知新”,讀出更多個性化的理解來。這就是創造性閱讀。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在這裏得到了充分地展現。)

五、激趣探究,綜合實踐活動

師: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發表了宣言,其中說:“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裏去尋找智慧。”從中國的孔子這裏找智慧,就要從《論語》裏面去找智慧。可也有人認爲孔子的學說主張的是一種中庸思想,應該批判地吸收。比如陶淵明就對孔子很不以爲然。陶淵明說孔子是“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這‘彌縫’二字,是把國情比爲一堵有裂縫的牆,孔子的工作任務只是用水泥石灰把裂縫填滿,讓它的外表仍然是一堵完好的牆而已。

我在讀《論語》時,我的思緒就常常穿越時空走進孔子的那個時代,戰爭、疾病、欺凌、掠奪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正義在哪裏?良知和道德在哪裏?這時候孔子出現了,他不顧一切地奔走呼告他的神聖理想。應該說,遊走於諸候之間是一種悲壯的舉措,也許正因爲他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任重道遠精神,才與衆弟子無間隔地坐而論道,使那些學說成爲中國數千年綿綿不絕的浩然正氣。我想,孔子這樣做時,一定沒有認爲自己是什麼聖人先師。他不過是一個童心未泯又熱愛藝術且善於思想的真誠人罷了。與其說喜歡孔子的學說,不如說更喜歡孔子這個人。孔子的真誠坦蕩,仍然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品質。那麼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課後廣泛地蒐集資料,瞭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張、他的性格、他的爲人等等方面,充分佔有材料後寫一份讀書報告。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植根於我們的心靈,伴我們成長。

(點評:師生同講同議,引出爭議的話題,留待學生在課外以更高的熱情更濃的興趣去讀《論語》、去讀孔子、去讀更多的文言文、去背更多的文言名句。)

教學反思

1. 在教《論語》時,感覺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瞭解並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繼承併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願意去讀,這兩節課就沒有白上。如果還能讓學生樂於去讀,那麼課堂上所學的就不僅僅是《〈論語〉十則》了。

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於寫作,而在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薰陶道德修養。什麼是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代漢語,也不是對文言語句作細緻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過查工具書和註釋會意而後懂,在今後的學習或生活中也許會在他的腦海裏突然蹦出那麼幾句類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文言語句來。多讀文言文,浸潤其中,涵詠體味,會使人無形中受到薰陶感染。

3.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又不如“授之以漁場”(北師大肖川教授語)。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做讀書卡積累語言的習慣、質疑探究學會思辨的習慣。一句話,由“學會”走向“會學”,由“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