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張海迪《口哨》教案(六年級上冊)

本文已影響 2.9W人 

 【教學目標】

張海迪《口哨》教案(六年級上冊)

1. 語文基礎知識積累目標:明確“脊背”、“縹緲”、“泥濘”、“欽佩”的音形;用“悵惘”、“悠長”造句。

2. 口語訓練設計目標: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訓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閱讀需要的核心問題目標:如何理解作者熱愛生活、面對挫折不氣餒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4.寫作訓練的借鑑目標:學習環境描寫。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吹過口哨麼?今天讓我們跟隨張海迪,看一個孩子如何用她病痛的身體和心靈奮力吹奏着生活的琴絃。簡介張海迪。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1. 同學散讀,初步感知口哨是作者艱難歲月中的慰藉,給作者帶來了快樂。

注意下列字音

脊(jǐ)背 縹緲(piāo miǎo ) 泥濘(nìng)欽(qīn )佩

2、理清文章的思路 (以時間順序爲突破口)

第一段:(1——6)回憶往事,媽媽教“我”吹口哨。

第二段:(7——10)口哨陪我度過少女時代。

第三段:(11——12)經歷了三十年的漫長歲月,我對生活仍存希望,表明“我”決不放棄生活,決心與病魔決戰到底。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理解課文

學生思考ppt上的問題,提問,明確。

1.“我”吹口哨的原因是什麼?

因爲“我”是一個高位截癱的小女孩,久臥病牀,不能動彈,在吹口哨當中“我”找到了快樂,擺脫了孤寂,寄託了“我”對恢復健康的希望,使我敢於面對困難,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2.文中第三段多次用到“我”,表達作者什麼心情?

一種壓抑情感的宣泄,是作者內心的獨白。

3.文中多次提到“小鳥”,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小鳥”暗含自由自在。這是“我”內心的渴望,激發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

往,對生命的熱愛,堅強勇敢地面對生活。

4.對第十段的理解,暗含什麼?虛實相映,暗含歲月的坎坷,個人的不幸。

 四、口語訓練

從“春天來臨”至文章結束,由學生品讀,再請同學評價,老師點評。

 五、藝術手法

.環境描寫:文中有許多優美的句子,尤其是寫景十分出色,找出這些環境描寫並討論體會其對描寫人物的作用。

總體上說,本文的環境描寫有以下幾個作用:

⑴交代時間、地點、故事發生的背景;⑵烘托人物的心情;⑶渲染氣氛;⑷推動情節的發展。

文中多次提到窗外的小樹、嘰嘰啾啾唱着歌的小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綠色小樹,激發起“我”對生命的熱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促使“我”勇敢地活下去,自強不息。

 六、拓展延伸

張海迪的故事曾經激勵了你們父輩一代的成長,今天,你們能從她身上感受到什麼呢?

 七、作業(1.2必做,3選做)

1.造句:“悵惘” “悠長”

2.作文片段訓練:“秋天的早晨”,以環境描寫爲主,並在環境描寫中表現內心的情感。(300字左右)

3. 閱讀張海迪散文集《生命的追問》

 八、質疑教材:第3自然段是否用筆過多,能否略些

  九、有關資料:

張海迪,1955 年生於山東濟南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哲學碩士,海迪5歲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 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她在家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着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