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藤野先生》教學案【附答案】

本文已影響 2.66W人 

  [教學目標]

《藤野先生》教學案【附答案】

1、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1、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2、理解本文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件的發生的先後順序來記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主學習

1、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緋紅( ) 油光可鑑( ) 不遜( ) 匿( )名 髮髻( )

詰( )責 喝( )採 深惡( )痛絕 杳( )畸( )形

2、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學生提問,補充書中的沒有的註釋

1)緋紅: 2)宛如:

3)流言: 4)陌生:

5)不遜: 6)畸形:

7)匿名: 8)瞥見:

3.文章內容梳理:

1)文章是按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

2)以爲線索

3)變換了三個地點:

  二、整體感知

請你找出文中敘述時間推移和地點轉換的詞語,理清內容,列出結構簡表

三、理解人物

學生採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容

1、用“從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的句式,表述自己的發現

2、與藤野先生相處,通過哪幾件具體的事件書寫的?分別突出藤野先生什麼樣的精神性格?

  四、課堂檢測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解剖學是兩個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學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1.這段文字對藤野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

2.這段文字對藤野先生的描寫是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

3.從這段描寫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4.文中省略號的意義是( );冒號引號表示的意義是( )

5.“緩慢”修飾聲調的,“頓挫”修飾了聲調的

  第二課時

  一、深入理解人物之“我”——魯迅形象

1、同樣是日本人,別的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人的?這種態度,最集中地體現在哪兩件事件上?

2、與藤野先生相比,你覺得他“偉大”在何處?

3、文中還寫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國人?

4、作者抓住什麼特徵,借用哪些修辭手法來描寫“清國留學生”的醜態?

5、文中哪些方面體現出“我”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二、課堂練習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選段的主要內容

2.“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中“無非”理解爲,表達出作者的情感“這樣”指代,這一句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麼作用?

3.“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缺不了成羣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這兒的“確”和“但”在語氣和內容上有什麼作用?

4.“實在標緻極了”“標緻”你怎麼理解?

5.你認爲作者寫這一部分內容與寫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繫?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第三課時

  一、口語表達

談談你對當今日本人的看法

 二、理解主題

1、作者爲什麼要到日本仙台留學,學習醫學?

2、但最終魯迅走了一條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3、是什麼原因,使魯迅“棄醫從文”的?

4、讓學生再從文中找出例句體會

5、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麼?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2、藤野先生對我的人生產生什麼影響?

3、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東牆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師已闊別二十多年,魯迅一定有很多話要說把握文章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四、課後作業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也無怪他們疑惑:(2)“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3)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

2.第一段中畫線的句子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第三段中作者寫道:“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作者覺得“特別聽得刺耳”的原因是()

A.叫聲特別響,使人聽了很不舒服B.叫聲違反了課堂紀律,影響了聽課

C.是日本學生髮出的叫聲,而作者是中國人D.日本青年的叫聲極大地刺傷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4.第三段中作者寫道:“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那時那地”是指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意見卻變化了”指作者的什麼想法?

5.用一句話概括選文內容準確的是( )

A.作者對日本“愛國青年”的反感B.日本“愛國青年”的軍國主義思想

C.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 D.電影演的是日本槍斃中國人

學(教)後記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一、1、注音:Fēi jiàn xùn nì jì yǎo jī wù hè jié

2、1)緋紅:鮮紅2)宛如:好像3)流言:流傳的毫無根據的壞話

4)陌生:不熟悉5)不遜: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6)畸形:不正常的形狀

7)匿名:不具名或隱藏趙名8)瞥見:很快地看一下

3.1)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2)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明線: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線:愛國主義情感)3)a“我”在東京b“我”在仙台c“我”離開仙台後

二、整體感知

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在東京,見藤野先生前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與藤野先生相處相識第三部分(第3638段)離開仙台,深切懷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1、示例:外貌描寫(白描)

“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講課是“緩慢而很有頓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活透出先生的生活儉樸、不拘小節、治學嚴謹

老師覺得作者寫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爲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嗎?

他,既有高倉健一樣的體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樣的相貌臉色白而透紅,眼睛大而明亮,頭髮整齊而又有一點波浪他穿着一套筆挺的西裝,潔白的襯衣上打着一條漂亮的領帶,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講臺,就用洪鐘一樣的聲音說:“我,就是藤野嚴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點,像電影明星,不像學者藤野先生

2、如:A、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爲“我”改講義——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B、爲“我”改正解剖圖——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C、關心“我”的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關心入微D、向“我”瞭解中國女人裹腳——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

四、課堂檢測

1.外貌、動作、語言 2.正面描寫 3.生活儉樸、治學嚴謹、博學、誠懇、負責的人 4.話沒說完;直接引用5.速度 節奏

第二課時

一、深入理解人物

1、A、“匿名信事件”

譏刺“我”得了教員漏出來的題目,才考試合格的“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前半句揭露了日本“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達對此的憤恨和抨擊;後半句寫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後極爲辛酸和憤懣的感情

B、“看電影事件”做偵探的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槍斃,別的中國人在圍觀,日本觀衆在歡呼

“嗚呼,無法可想”——反映出作者難以抑制的激憤!

C、這兩件事各有什麼側重?匿名信事件——弱國國民受人歧視看電影事件——中國老百姓的愚昧、不覺悟

2、藤野先生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能夠做到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給予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尤其顯得難能可貴所以,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

3、清國留學生、“我”

4、抓住他們盤辮子的特徵運用比喻、誇張、反語,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嘲諷

5、A、對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厭惡;B、記得“日暮裏”,暗含家國愁思;C、記得“水戶”,對愛國志士朱舜水的崇敬;D、對藤野先生的敬仰;E、把懷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爲實際的戰鬥行動

二、課堂檢測

1.主要寫見到藤野先生之前,在東京的所見所感

2.只不過 對東京的失望 “清國留學生”的種種醜態醜行這一句領起前兩段內容,寫出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反感,爲下文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筆

3.“確”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錶轉折,花雖然漂亮,可是人卻是醜陋的,令人作嘔

4.“標緻”本義是嫵媚動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處用來形容“清國留學生”,是反語

5.作者在這一部分寫了在東京的所見,清國留學生的種種醜態促使先生對東京失望,爲下文離開東京到仙台見到藤野先生作了鋪墊或者說這一部分寫清國留學生學跳舞、賞櫻花是作者離東京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答對大意即可)

  第三課時

二、理解主題

1、資料一: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記載:“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他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

2、成爲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3、“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是其“棄醫從文”的兩個原因

資料二:

這兩件事,深深刺激了魯迅,令他深切地體會到弱國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認識到國人的麻木,進而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資料三:

《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4、“但在那時,我的意見卻變化了”5、學生自由發言

三、探究拓展

1、A、離開仙台後,“不知怎地,……不爲許多人所知道”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過的講義;C、在寓居里高掛藤野先生的照相;D、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化爲繼續鬥爭的勇氣和行動2、“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決心以筆作刀槍,和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爲光明的中國繼續奮鬥這種把與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誼和自身愛國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鬥爭融合在一起的結尾,深化了主題,增強了文章的戰鬥性3、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