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初三語文說明文閱讀專題練習

本文已影響 1.88W人 

  (二)閱讀《說“簾”》,完成18-19小題。(共8分)

初三語文說明文閱讀專題練習

  說“簾”

  陳從周

①初夏天氣,窗前掛上了竹簾,小齋的境界,十分宜人。小天地起了變化,是這簾在左右吧?

②簾,在中國建築中是起着神祕作用的東西。上個月老妻去世了,“碧樓簾影不透愁,還是去年今日意”。去年的今日,她臥病家中,而今天已是人去樓空。我踏入她的臥室,見了簾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這句詞來,真是傷心惟有自家知。有人說,“簾”與“憐”“戀”音同,因物生情,也可說是簾的妙解了。

③簾在建築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讓空間產生實中有虛、靜中有動的效果。說得率直點,即所謂詩情畫意,而詩情畫意又非千篇一律,而是變化無端。因此簾底纖月,簾後佳人,隔簾雙燕等等,沒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畫。

④“垂簾無個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築中,簾與屏兩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簾的運用則更加靈活。廊子裏,窗上,門上,室內,有了它就不一樣。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也要裝上簾;外國婦女的面紗,也彷彿是簾。於是因簾產生了“珠簾寨”“水簾洞”等許多美妙故事。

⑤“隔簾雙燕飛”是我在兒時最欣賞的畫本。如今城市空氣污染,燕子絕跡了,悶人的塑料窗簾,清風畏至。而簾呢?珠簾太豪華,水晶簾沒有見到過,最細的蝦鬚簾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館,單就湘簾、竹簾來說,不僅遮陽好,通風好,隔音好,而且簾影好,留香好,分外雅潔。靜止的環境,因聲、光、影、風、香而起了萬千變化,真可謂簾如無簾,讓人嘆爲妙用啊!

⑥今日的建築師、園林師們,似乎將簾已拋出九霄雲外了。我總感到中國人的用簾,不僅僅是一個功能問題,它蘊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內。

(有刪改)

18.文章結尾說:“我總感到中國人的用簾,不僅僅是一個功能問題,它蘊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內。”結合③-⑤段,說說簾的功能與文化是如何巧妙結合的。(3分)

19.作者在第②段中提到簾在中國建築中的神祕作用,請判斷下面材料中的哪句古詩文名句與這種神祕作用相關,並簡要說出理由。(5分)

【材料】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

②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③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答案:

18.①隔中有透,創造詩情畫意;②靈活運用,演繹美妙故事;③在遮陽、通風、隔音的同時,又因聲、光、影、風、香使靜止的環境起了萬千變化。評分:共3分。每個要點1分。

19.答案示例:第③句與簾的神祕作用相關。因爲“簾卷西風”讓孤獨的詞人更添愁緒。與第②段中,作者見“簾影依舊”而想念亡妻相似,都是因物生情。評分:共5分。判斷1分,分析詞句1分,結合文章1分,語言表達2分。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8-19題。(共7分)

①漢民族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諧音現象,從詞的語音形式上看,這固然與漢語中同音詞、近音詞的大量存在有着密切的關係,但背後蘊藏的文化因素也爲使用諧音表情達意提供了沃土。

②漢民族善於比附聯想,這是漢民族展開思維活動的一種方式。諧音表意中的兩種事物或行爲,本來都是毫不相干的,就因爲他們之間語音相同或相近,漢族人民便利用豐富奇特的比附聯想,借用“語音”這一橋樑,把它們自然地聯繫在了一起。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妻管嚴”,利用與“氣管炎”的諧音非常形象地諷喻了在家中被妻子管制的丈夫。

③漢民族趨吉避凶的文化心理是諧音產生的重要心理基礎,這和我國的傳統觀念有關。人們相信語言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有些話說多了便會應驗。人們通過支配這些語言的讀音或文字,來支配與它們相關聯或由他們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所期待的方向發展變化。例如,過年要吃魚,意味“年年有魚(餘)”,再如,漁民忌言“箸”,認爲“箸”與“住”諧音,有停住船行之嫌,對行船來說是不吉利的,因此將“箸”改稱爲“筷子”,取“筷”與“快”的諧音,表示“快行”或“一帆風順”之意。可見,通過諧音可以給一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事物塗上喜慶的色彩,寄託自己的美好厚望,也可以給一些認爲會給自己帶來災禍的事物換個名稱,換成另一種語音形式來表達,以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安慰。

④另外漢民族歷來崇尚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有些不便直說的話語或事物,用一種含蓄的、和緩的、委婉的、以爲對方接受的形式說出來,減輕言語對人的刺激和壓力或可能引起的難堪,這也是文化模式對語言交往的影響。含蓄委婉的文化心態常常用諧音表義來體現。唐代劉禹錫的《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邊的“晴”其實是借用了“情”的諧音。含蓄地表達了少女們對少兒郎的情意,而且又貼合整首詩的背景環境,這裏的諧音用的就非常形象生動。

⑤漢語言中的諧音現象與民族文化是息息相關的,即使是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諧音文化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匯源鮮橙的廣告語——真“橙”愛你每一天,還是網絡世界中的“886”都是諧音文化發展的鮮活印證。

18.閱讀文章,請你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什麼是“諧音現象”。(共2分)

19.閱讀下面材料,分別說說材料中的諧音現象是如何體現民族文化的。(共5分)

結婚是人生中的大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祈求夫妻生活美滿、多子多福的心裏在漢人的婚俗中表現的十分突出。人們往往會在結婚儀式中安排一些能夠表示這些觀念的禮儀等。婚禮當天新人牀上會放上桂圓、核桃、棗子、栗子和花生。如若當天有誰不小心打碎了東西,就會馬上說“歲歲平安”“落地開花”等一些吉祥語。

答案:

18.所謂諧音現象,就是指語言運用過程中藉助音同或音近的語言特點來表情達意的一種語言現象。

(共2分)

19.示例:利用比附聯想的方式,含蓄地表達了對新婚夫妻的美好祝福,希望通過桂圓的“圓”、核桃的“核”分別與圓滿的“圓”、百年好合的“合”諧音,祝福新婚夫妻圓滿百年好合;通過棗子與“早子”,栗子與“立子”的諧音,祝願新婚夫妻日後能夠“早生貴子”;而在打碎東西時將“碎”與“歲”相諧音,正是漢民族趨吉避凶文化心理的一種體現,希望不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能夠年年平安。

(共5分。比附聯想1分,含蓄表意1分,趨吉避凶1分,分析諧音1分,語言表達1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