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語文教學案範本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醉花陰》表格式教案5

九年級語文教學案

課題

《醉花陰》

課型

新授

課時

一課時

備課組

成員

周玉潔、李英歌、石和穎、李新園、付麗娜

李英歌

九年級語文教學案範本

石和穎

審批人

教導處

教學目標

1.瞭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風格

2.理解內容,體味意境

3、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的心境

教學難點

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詞

教學方法

朗讀賞析,合作探究。

(教)學習過程

旁註與糾錯

一、 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到現在爲止,我們還沒有接觸女詩人的作品。的確,中國新文學的傳世作品出自女子之手的確實比例很少,但這決不是女子們沒有才情,而是因爲封建社會女子社會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機會太少了。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位宋代女詞人的作品——李清照的《醉花陰》。

二、 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1、常識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 婉約 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她的詞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美,故名噪一時,稱爲 易安 體。 李清照的詞以 南渡 爲界,分爲前後期,前期內容多寫 閨情(離愁) ,詞風 清麗明快 。後期內容多寫 懷舊悼亡 ,詞風 淒涼低沉 。

2、字音通關

薄霧( )永晝( )紗櫥( )盈袖( )

三、朗讀理解,整體感知:

(一)朗讀練習

1、師範讀,生注意:字音、停頓、語氣、語調和情感的把握。

2、生練讀後指名讀,師生共同予以點評,然後齊讀。

(二)整體感知

這首詞所傳遞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麼?應該以怎樣的語調去讀?

四、 深入賞析,合作探究

1.這首詞哪一句話哪一個字體現了作者的情感?

答:① “薄霧濃雲愁永晝”中的“愁”字 。

②“人比黃花瘦”中的“瘦”字 。

2.愁是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如何去表現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寫愁的高手,爲我們寫愁樹立了榜樣。請找出一些例句,並總結出寫愁的方法。

①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李白

②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杜甫

③問君能有幾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④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

這些寫愁的名句共同特點是運用了 誇張、 比喻 手法,將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寫愁,說愁是有長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寫愁,從一片飛花的飄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況背後是萬點紅,愁是有 數量 的。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 長度、寬度、深度 ;秦觀的愁也是有 數量、深度 的。

3、李清照是如何寫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體現出來?

明確:李清照寫愁是從時間的長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災。

答: “永晝”“ 半夜”“ 又”

李清照的愁思從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長,佳節又重陽,“又”字說明不止一個重陽節。

4.詞人爲何而愁?

答: 思夫

5、《醉花陰》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詞有個鮮明的藝術特色,就是情與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於摘取個人生活當中極富情味的畫面來寫作,很有生活氣息,情真意切。這首詞也同樣如此。請大家先仔細地閱讀全詞,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誰能把它概括出來?

答:上片: 重陽思親而不得

下片 : 飲酒賞菊愁更愁

鑑賞評價上片

1.具體說說詞的上片的內容。(注意,學習詩詞要藉助聯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樣原文翻譯,可以自由地發揮、補充。小組相互討論交流)

明確 薄霧淡淡,陰雲濃濃,這漫長的白晝啊,好像永遠沒有盡頭似的,真令人發愁啊。爲了消磨這難熬的時光,只好在獸型的香爐當中點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節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讓“我”更加想念出門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寢,玉製的枕頭,輕紗作的帳幔,涼氣透骨,真叫人徹夜難眠啊!

2、下面是我們的合作探究時間,請大家按小組討論,緊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爲方向,自由選擇詞作中的意象來進行簡要的鑑賞分析。

(1)賞析“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明確:“薄霧” “濃雲”,意境淒涼,借景抒發孤寂的愁情。“永晝”,整日,點出愁的長久。這“薄霧濃雲”不僅佈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

“瑞腦銷金獸”,既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烘托出了環境的悽寂,更寫出了詞人的百無聊賴的愁情。

此二句移情於景、移情於物,渲染出濃烈的愁苦氣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

(2)賞析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

明確:“佳節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半夜涼初透” ,既寫季節之涼,更寫內心淒涼。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裏之淒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以佳節團聚反襯獨處之悲,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現了丈夫出門宦遊後自己孤獨寂寞的心境。

3、上片小結:

上片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現了丈夫出門宦遊後自己孤獨寂寞的愁苦。

鑑賞評價下片

1. 我們先對下片作個整體品味,誰來翻譯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確: 這天黃昏之後,愁悶無比的“我”拿起幾杯淡酒,來到東籬的菊圃裏。在這裏,

菊花的香味四處流動,甚至充滿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愛的丈夫此時卻身在外地,所以別說這景緻不讓人相思愁絕,黯然神傷啊。清風吹過黃昏,捲起了門簾,讓人不覺感到一陣微涼。想到剛纔把酒相對的黃色菊花,相思銷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嗎?

2.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一句寫的是佳景還是愁景?何以見得?

明確: 這是寫佳境。但在詞作當中卻起到了“以佳景襯哀情”的作用。古人在舊曆 九月九日 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後”,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然而她,卻不禁觸景生情,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愛的丈夫此時卻身在外地,所以別說這景緻不讓人相思愁絕,黯然神傷啊。這兩句寫的是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眼前的美景不但沒有讓她變得快樂,反而更激起她心中無限的思夫之情。黃昏正是令人惆悵之時,更加襯托了作者的愁悶相思。

3.賞析“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明確:黃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象徵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正比較恰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於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取義新奇傳神,言情含蓄。

(關於這一句有一個故事,據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時誠後,趙時誠讚賞不已,自愧寫詞不知妻子,卻又想要勝過她,於是杜門謝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詞五十首,並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陸德夫細加玩味後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是本詞的最後三句。)

4.整體感悟下片內容:下片寫作者在重陽節黃昏後獨自飲酒賞菊的愁緒。

五、總結歸納,領會主旨

明確: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它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設問等手法。

六、 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試背兩首李清照的詞作

1、《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表現少女天真爛漫的生活)

2、《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七、當堂檢測,鞏固提升。

表面上寫賞菊飲酒,實寫思念之情無法排遣的句子是:

12、能使人想到一幅西風瘦菊、佳節冷落、佳人對花興嘆、憐花自憐的圖畫的句子是:

13、 描寫一系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環境,點出雖處在舒適的環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悶的句子是:

14、膾炙人口的寫愁佳句,具體生動的誇張,傳達了無盡的相思之苦的詩句是:

15、寫佳節思親,夜不能眠,寂寞冷清的句子是: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高效導學案6(含答案)

神木中學352高效課堂高一語文導學案

《李清照詞兩首》

主備人:王秀萍

【教學設想】

1.感受婉約詞的風格,品味詞的意境。

2.把握詞人思想情懷,體味詞中蘊涵的細膩情感。

3.學會通過分析意象,理解詞人表達情感的方式。

4.學習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詩詞語言鑑賞能力。

《醉花陰》

【課前預習】

1.李清照,號_____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市)人。_____女詞人。著名學者李格非之女。十八歲時,與宰相趙挺之子_____結婚,生活安適美滿。他們以_____互相唱和,並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後,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誠病逝。金兵南下,她隻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晚年境遇更加孤寂悽苦。她論詞強調協律、典雅、情致,提出詞“_____”之說(見《詞論》)。前期作品多寫_____,內容缺乏深意。後期作品多抒發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對中原故土的懷念之情,風格曲折深隱、哀婉涼美。

【寫作背景】《醉花陰》:本詞寫於北宋末年,當時丈夫趙明誠離鄉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獨守空閨,形單影隻,重陽賞菊,無人相伴,在極度思念之下寫下此詞。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作品,時值金兵入侵,丈夫病死,詞人輾轉南方避難,備嘗國破家亡、顛沛流離之苦。在這種背景下,李清照寫下本詞。

3.字音積累

玉枕( ) 慼慼() 憔悴( )

乍暖還寒( ) 堆積( ) 梧桐( )

二.理解內容,把握情感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詞的上、下片的主要內容。

2.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麼樣的?

【合作探究】

探究一:《醉花陰》全詞寫“愁”,但“愁”字只出現了一次。詞人在這首詞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

探究二:該如何理解“半夜涼初透”的“涼”字?

探究三:古人愛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花容月貌”、“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而李清照卻說“人比黃花瘦”,該如何理解這種比喻的獨特性?

【訓練案】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聲聲慢》

【教學設想】

1.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表現手法。

2. 解讀意象,理解中國傳統詩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含義。

【課前預習】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將不理解的句子提交小組討論。

2.解釋詞義

黃花堆積: 憔悴損:

怎生得黑: 次第:

二.理解內容,把握情感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詞的上、下片的主要內容。

2.這首詞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是通過什麼手法抒發自己的愁思?

【合作探究】

探究一:請從詞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並簡要分析。

探究二:詞中作者用了哪些意象來抒發自己的愁緒?是如何抒發的?

探究三: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訓練案】

1.下列各句朗讀節奏錯誤的一句是( )

A.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C.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D.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2.下列加點字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薄霧濃雲愁永晝(漫長的白天)式 ②有暗香盈袖(充滿)

③莫道不銷魂(極度的歡樂) ④悽悽慘慘慼戚(悲愁、哀傷的樣子)

⑤憔悴損(損害) ⑥獨自怎生得黑(怎麼、怎樣)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莫道不銷魂, , 。

②三杯兩盞淡酒, !

③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④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 !

4. 對李清照《一剪梅》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A.首句以“秋”字領起:“紅藕香殘”,荷花謝了,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臥的席子感到了秋涼,這是室內之秋。在這秋的氛圍中,“獨上蘭舟”,更進一步突出了詞人的形單影隻的孤寂之感。

B.秋涼,孤寂,使詞人更迫切地盼望與親人的團聚。於是她把視線投向“雲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夠替她傳遞“錦書”,使丈夫早些回來,表達了詞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兩端,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呼應,感傷在夫妻分離中年華的消逝。然後說,這種離愁是雙方都要承受的,這種離愁也是無法排遣的。

D.這首詞結尾三句,“眉頭”與“心頭”相對,“愁”由外露到潛入內心深處,看似消除了,實則更爲深重了;“才下”與“卻上”相對,突出了這種感情“潛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麼急劇。

《李清照詞兩首》

【答案:易安 南宋 趙明誠 詩詞 ?書畫? 別是?一家? 閨情相思 孤寂淒涼】

明確:上片寫秋涼情景,由白天寫到夜晚,既寫季節之涼,更寫內心淒涼。

下片寫詞人重陽黃昏時獨自飲酒的悽苦之情。

感情基調:寂寞,憂愁。

明確:

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融情於景,烘托出詞人的愁苦之情。“薄霧”“濃雲”勾畫出一種暗淡陰沉的天氣,烘托出一種沉鬱的氣氛;室內香爐輕煙飄散,看着瑞腦在香爐裏慢慢地燒盡,讓人倍感白晝難熬,寫出了詞人百無聊賴的愁情。其餘如涼涼的“玉枕紗廚”,捲簾“西風”,清瘦黃花,都共同營造了一種淒涼感傷的意境,烘托了詞人獨守空閨的孤寂愁緒。

薄霧、濃雲:意境淒涼,借景抒發孤寂的愁情。

明確:

涼,一語雙關:表面是寫重陽秋夜,天氣轉冷。玉枕紗廚,難御風寒。深層意義是,詞人獨居家中,愛人不在身邊,內心感覺孤獨淒涼。

明確:

黃色的菊花外形上淡雅、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象徵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貼切地反映了當時詞人因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寫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10.修辭手法:對偶。 “芳樹”對“春山” , “花”對“鳥” , “自落”對“空啼” 。

11.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都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 、 “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之靜,並透露出一絲傷春、淒涼之情。

指菊花開得繁茂,非凋謝。“很”的意思。怎麼捱到天黑。光景,狀況。

明確:上片主要寫清冷之景來襯托孤寂、淒涼的心境。

下片由遠及近,轉入對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現作者的悽苦之情。

明確:一種深深的愁思;採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結合的方式抒發情感。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尋 尋 覓 覓→動 作→若有所失

冷 冷 清 清→環 境→寂寞冷清 感情基調:哀婉淒涼

悽悽慘慘慼戚→感受→悽苦無告

1.淡酒:

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白居易《琵琶行》

詞人本想借酒禦寒,非但不能抵禦刺骨寒風,卻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歡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飲,兩相對照,愁情更重了。由此可見,酒是“愁”的象徵。

2.風: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以秋風渲染愁情。

3.雁:《一剪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鴻雁傳書”爲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過雁象徵離愁。

4.黃花:指菊花,黃花堆積指菊花繁盛,千朵萬朵壓枝低,大好景象,本該夫婦攜手共賞,丈夫摘取一朵爲妻子戴上,萬般柔情,千種疼愛,此刻的作者卻已是形容枯槁,無心賞花,也無人再會憐惜她。這種感情與劉夷希《代悲白頭翁》中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所抒發的感情是多麼相似啊!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5.梧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傳遞的是一種離愁別緒,一種強烈的思念之情。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寫出了楊貴妃去世之後唐玄宗心中的悲涼以及對佳人的苦苦思念。

詞中,作者也借梧桐表達內心的哀怨和淒涼,更何況外面淅淅瀝瀝的纏綿細雨不時敲打這她的耳膜,擾亂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細雨的點染,使詞人的愁情濃得怎麼也化不開。

梧桐:梧桐一葉知秋,牽愁惹恨。

痛 天上人間 各半 悲 美滿姻緣 難全

傷 半壁江山 淪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弔 孀晚 愁 漫漫餘生 難捱

情感:家國之愁、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

1B 2D 4 D

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說課稿

《李清照詞兩首》說課稿

彭國英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李清照詞兩首》,這是高一第二學期後半學期的學習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四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詞兩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中的篇目,這一單元選編的是宋詞,在新課標實驗教材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四位詞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體現了宋詞的發展脈絡和藝術價值。李清照的詞《醉花陰》《聲聲慢》放在最後,屬略讀篇目,安排一課時完成教學。《醉花陰》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發“相思閒愁”,《聲聲慢》是作者南渡後的名篇之一,將重點賞析,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夫喪劫難後的愁苦悲慼,是詞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本課的學習將引導學生深入熟悉詩詞鑑賞的基本方法,爲以後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部分——學情介紹

通過本單元前面六首詞的學習,學生對豪放派和婉約派的風格特點已有了大體認識,對詞的文體常識和基本鑑賞方法已有所掌握,這一點對學生學習本課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這兩首詞如果不瞭解詞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難把握兩首詞中深層的感情內涵。

針對學生學習本課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學生在課前1.回顧以前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關資料瞭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讀熟讀成誦,初步感知兩詞。

第三部分——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地位、學情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確立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①背誦這兩首詞,因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要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

②通過反覆誦讀,對比探究,品味意象,體會“閒愁”與“悲愁”的區別,熟悉詩詞鑑賞的基本方法,學會知人論世。因《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要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和深層意義”,還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要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學會知人論世,瞭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據這兩點所以我確立了教學目標二,同時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③體會真情之美,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及審美情趣。《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培養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因此我確立了教學目標三。

教法與學法

依據教學目標,及《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要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本課將通過誦讀法、情境法、對比探究法來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

說完了教法與學法,緊接着我將要說的是“教學過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

課前播放《菊花臺》歌曲,學生欣賞完我會問:爲什麼說“菊花殘,滿地傷”?菊花有什麼象徵意義?學生對《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比較熟悉,可能會想到鋪滿皇宮的菊花,宮廷軍變的失敗,生命的凋殘消逝……我會順勢總結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徵①對已逝輝煌的傷感②對生命凋殘的悲悼。“花”這個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內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習慣,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南國有佳人,容華如桃李”, “美人二八顏如花”, “綠窗人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紅”等等,黃花也無例外地成爲這一習慣借用的對象,菊花就是黃花,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黃花”表達情思的人,《菊花臺》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對古詩詞中黃花意象的繼承。

李清照在一個秋雨點點滴滴的黃昏,看着滿地堆積殘損的黃花正傷懷,聽着急風細雨吹打梧桐的哀樂,又想起那聲聲淒厲的雁鳴,不覺悲從中來,百感交集,寫出了飽含苦澀愁情的詞作《聲聲慢》,而在《醉花陰》中她寫黃花則是一句肝腸寸斷的“人比黃花瘦”,同樣的黃花詞人爲什麼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李清照詞兩首》,從黃花入手,感悟一般黃花別樣情。

之所以設計這樣開頭,是因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這一情境和導語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氛圍,讓學生更容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

二、誦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建議“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所以在本環節我將引導學生通過聽讀、自由誦讀把握兩首詞的不同愁緒,然後提問:爲什麼一般黃花別樣愁?這樣就順利進入到教學的第三環節:

三、品讀探究——賞析意象

1、首先請兩位學生分別朗誦兩詞,然後全班一起探究問題一:對比賞析《醉花陰》《聲聲慢》中的黃花意象。(讓學生結合自己蒐集的作者生平資料全班自由討論)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然後教師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資料,再補充明確:

這個問題其實有兩問,我會引導學生重點賞析“瘦”“憔悴”“堪摘”。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越來越強,思維靈活,已能對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概括,所以這個問題通過課前預習和當堂討論,學生可能會賞析出《醉花陰》中的黃花是作者的顧影自憐,黃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詞人借黃花反襯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達抽象的“愁”。

《聲聲慢》中黃花的賞析學生由課前預習和導入可能會想到①作者借殘損凋零的黃花喻指漂泊殘老的自己和風雨飄搖的國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黃無人憐惜,可能想不到深層次的,這時我會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資料並創設情景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說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一直是伉儷情深,夫妻恩愛,志趣相投,經常一起踏雪尋梅,品詩論畫,觀賞美景,可是現在呢?學生在引導下可能會說出睹花思人這層意思。我會說:②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黃花,夫婦總是攜手共賞,丈夫摘取一朵爲自己戴上,萬般柔情,千種疼愛,而此刻自己卻是形影相弔,恓惶煢孑,無心賞花,亡人已遠,音容猶在,事過境遷,情何以堪?

③作者經歷了北宋到南宋的歷史鉅變,目睹了國破山河碎,飽嘗了時代苦難,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懷,作者才如此傷感,作者借殘損的黃花傷己、傷時、傷國。

之所以設置這個問題是爲了讓學生在鑑賞古詩詞時學會知人論世。探究完本問題,我會緊接着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

2、自讀並比較《醉花陰》《聲聲慢》中愁緒的不同,通過前一問題的鋪墊,學生會很容易回答出:《醉花陰》中是相思閒愁,是浪漫的愁、是懷着期盼與等待的美麗的愁;《聲聲慢》中是家國悲愁,飽含着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顛沛之苦,是絕望的、壓抑的、難以訴說的愁。

之所以設置這個問題,是爲了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感受兩首詞中愁緒的不同,突破本課教學重點。

接着我會總結到:從黃花意象背後,我們讀出了一幅幅生動可感的畫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狀,體會到了詩句意象背後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這裏第一個象和景指詩詞意象淺層的形象,第二個象和景指詩詞意象深層的情感和思想。我們賞析詩詞,一定要讀出它的深層內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曉》表面似乎只描寫了詩人春日酣眠醒後發現落紅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層則暗含着惜春、惜時的思想感情。

指導完詩詞鑑賞方法,我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三:

3、作者還通過那些意象表達了兩種不同的愁緒,請同學們再讀兩詞,選出你喜歡的詞句及意象,從深層賞析兩詞,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試用散文化的語言,加入適當的想象和聯想,以“我”開頭進行描述。

認知發展論指出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能進行相關的學習遷移,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可能會賞析到過雁、酒、黃昏、梧桐、細雨等意象,對淡酒、過雁可能賞析不到位,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對學生獨創性的賞析要給予表揚和激勵。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示範到:我最喜歡《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我形單影隻,只有殘損的黃花在這清冷的秋風中與我相伴,我苦苦尋找,尋找我逝去的青春,尋找我魂牽夢縈的丈夫,尋找我失去的藏書和金石,尋找我們曾有過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卻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內心涌起萬千愁思和悲痛。作者從動作、環境、心理對愁苦的情狀進行了層層深入的描摹,爲全詩奠定了悽慘悲涼的基調。

之所以設置這樣的活動,是因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教學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認知發展論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識,而是設置充滿智慧刺激的環境,讓學生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

同時這一活動的完成就實現對本課教學難點的突破。我會以下面一段話對本課的教學進行總結:

四、課堂小結

通過對比賞析,我們體會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閒愁;晚年的“愁”則是在歷經國破家亡夫喪後的悲愁。真是“一般黃花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見,鑑賞古詩詞一定要做到知人論世,賞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請同學們化身爲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讓我們在吟詠背誦中結束對本課的學習。

通過課前預習和當堂的反覆誦讀、賞析理解,學生背誦本詞已沒有多大障礙,這樣就完成了本課的教學①,教學目標③則貫穿在整節課的誦讀賞析中,教學重難點的依次突破,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後,本課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我會安排課後作業:

五、課後作業

1.你對本課還有別的疑問和理解嗎?請寫成小論文,如果沒有請任選一首詞改寫成散文。

2.積累有關黃花、梧桐、黃昏、酒、雨等意象的詩句,體味這些意象在古詩詞中的文化內涵。

設計意圖: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設計可以呈現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新課改還提出學習語文應該養成積累和梳理的習慣。因此我設置了這兩項作業。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李清照詞兩首《聲聲慢》《醉花陰》學案5(含答案)

《李清照詞兩首》導學案

高一語文 編寫人:王偉

【學習目標】

1、瞭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作。

2、鑑賞李清照作品的婉約風格,比較婉約與豪放兩種詞風的異同。

【目標難點】

1、誦讀兩首詞,瞭解詞作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係。

2、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3、理解詞中“愁”字的由來,在詞的藝術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學法指導】

誦讀法,背景解讀法

【資料鏈接】

公元1084年出生的李清照,距今快一千年了,但我們對她一點都不感到陌生。她天生麗質猶如一朵帶露的花,美麗的雙眸總是滲滿迷人的清淚;她嬌花照水好像一彎遮雲的月,嫵媚的面龐總是掛着深沉的愁緒。曹雪芹筆下同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資格和她媲美,但林黛玉只是兒女情長的女兒愁,太單一也太狹隘。李清照爲愛情而愁,爲婚姻而愁,爲家國而愁,爲民族而愁。她像一縷帶香的風,越過歷史的時空朝我們款款走來,走進人們空曠而幽深的心靈;她又像一片輕盈的雲,隔着歲月的清流離我們盈盈遠去,可永遠也走不出人們追隨的視線。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宋代女詞人,著名學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歲嫁給金石家趙明誠,夫妻感情甚篤。南渡後,趙明誠病故,她顛沛流離於江浙皖贛一帶,在孤寂中度過晚年。她工詩,能文,更擅長詞。李清照是宋代婉約派大家。她的詞婉約而不流於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柔美,故名噪一時,號爲“易安體”。

作品 有《漱玉詞》。前期多爲閨情詞,反映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麗,意境優美。有《如夢令》二首、《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後期充滿了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抒發悼亡之悲和懷舊之思,以寄寓家國之痛和故土之思。如《菩薩蠻》《永遇樂》《武陵春》《聲聲慢》《清平樂》等。

背景信息 《醉花陰》寫於詞人生活的前期。當時趙明誠在山東萊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李清照形單影隻,居室寂靜,再不聞評詩論文、查書賭茶、鑑賞碑刻的歡聲笑語。李清照寫了這首詞給明誠,以寄相思。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這時她不但連續經歷了國家敗亡、遠離故鄉、喪失丈夫的災禍;在南方到處輾轉逃亡避難中,她丟失了珍愛的文物、古籍,還遭到政治上的誣陷。她晚年的處境極其悽慘,心境極其惡劣。她用這一曲抒情長調,藝術地表現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

【學習過程】

一、 品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看準字形

慼慼( ) 乍暖還寒( )( ) 有誰堪摘( )

二、 研讀課文,對譯課文並將加點字詞解釋出來。

薄 霧 濃 雲 愁 永 晝 , 瑞腦

銷 金 獸。 佳節又 重陽, 玉枕 紗廚 ,

半夜涼 初透 。

東 籬 把 酒 黃昏後, 有

暗 香 盈袖。 莫 道 不 銷魂,

簾 卷 西風, 人比黃花 瘦。

三、 文段分析思考

1. 《醉花陰》這首詞寫出了詞人的哪些愁緒?請概括一下。

2、這首詞哪幾句爲全詞最精彩之筆?請作簡要分析。

3、古人常常愛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而李清照卻說“人比黃花瘦”。趙明誠的朋友也認爲“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絕佳。請分析一下這個比喻的妙處。

點撥:分析詞人與“黃花”的相似之處,明確詞人的情感。

四、 研讀課文,對譯課文並將加點字詞解釋出來。

尋 尋 覓 覓, 冷冷 清清,

悽悽 慘慘 慼慼。 乍 暖 還寒 時候,最難 將 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 晚來風急!

雁 過也, 正 傷心, 卻 是 舊時相識。

滿地 黃花 堆積, 憔悴 損, 如今

有誰 堪 摘? 守 着 窗兒,獨 自怎生得 黑? 梧桐

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滴 。 這 次第,怎 一個

愁 字 了得!

五、 文段分析思考

1、“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一句。詞人爲什麼強調是“舊時相識”?表現的是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幾句在寫法上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幾句包含幾層意思?有什麼作用?這幾句在用語上有什麼特點?

【知識梳理】

薄霧濃雲愁永晝( ) 怎敵他、晚來風急( )

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 大王必欲急臣( )

永爲儀則( )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

【思維導圖】

愁永晝:薄霧加濃雲,瑞腦銷金獸——孤獨寂寞

醉花陰 思行人:佳節又重陽,半夜涼初透——思念難免 閨愁

人更瘦:東籬黃昏酒,暗香銷魂後——自憐愁悶

冷清:黃花堆積,黃昏細雨,點點滴滴 顛沛之苦

聲聲慢 悽慘: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憔悴不堪 喪夫之痛

憂戚:雁過傷心,怎敵風急,怎生得黑 亡國之恨

【整體感知】

李清照的創作生活始於北宋末,終於南宋初。她既享受過安逸、寧靜的生活,也遭遇了國破、家亡、夫死的災難與不幸。本課所選的兩首詞反映了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生活與心態,呈現出不同的韻味、格調。請比較兩首詞的異同。

明確:

詞名

節令

意象

意境

感情

寫法

風格

《醉花陰》

重陽

薄霧、濃雲、瑞腦、紗櫥、玉枕、西風、黃花

輕煙嫋嫋、天氣初涼和菊花吐蕊時的清寂、寂靜的意境

百無聊賴

孤單寂寞

相思之苦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比擬映襯

委婉

含蓄

《聲聲慢》

暮秋

大雁、黃花、梧桐、細雨

晚風送寒、秋雨連綿、黃花零落、北雁南飛的悽慘、悲涼的意境

顛沛之苦

喪夫之痛

亡國之恨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對比烘托

不加雕飾

樸素自然

【妙言妙語】

李清照詩詞名句

(1)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

(2)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

(3)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

(4)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攤破浣溪沙》)

(5)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漁家傲》)

(6)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7)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減字木蘭花》)

(8)醉裏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9)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鷓鴣天》)

(10)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淚。 (《點絳脣》)

【寫作妙招】

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在處理情感時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敘事則因事抒情,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記史則詠史抒懷。

李清照就是抒情的能手。“薄霧濃雲”佈滿整個天宇,用環境的淒冷,襯托出詞人內心的淒涼。“瑞腦銷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側面寫詞人獨自一人的寂寞無聊。“半夜涼初透”這一個“涼”字,也不僅僅是秋風的涼爽,更是詞人心情的反映。上篇不言相思,盡用相

思之物、景來襯托。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景爲情設,情因景生,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合交織。“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以極尋常淺白的語言。自然流露出時光難捱的無奈之感。點點滴滴的秋雨,其淒涼的況味,引起作者複雜的感傷情緒,哪一個是“愁”字能概括地了呢?

【品味經典】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問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問題設計

1、 整首詞都是描寫夢境,請說說詞人的用意。

2、 梁啓超評價這首詞說:“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說明理由。

推薦理由:李清照是一位婉約派的女作家,《醉花陰》《聲聲慢》等詞多半寫閨情幽怨,風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漁家傲》卻是她豪放風格的佳作,她用《離騷》、《遠遊》的感情來寫小令,不但是五代詞中所沒有的,就是北宋詞中也很少見。其所以有此成就,無疑決定於作者的實際生活遭遇和她那種渴求擺脫這種生活的思想感情,這絕不是沒有真實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語的人所能寫出的。

【課文翻唱】

千古絕唱悽苦情

文/佚名

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病死他鄉。南渡避難,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遺失殆盡。夜半起牀,屋外,寒風刺骨。在尋覓些什麼?在這麼冷清的夜中,難免獨自淚下。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那種傷感的情緒久久不散。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連覺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麼尚可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她就很自然念起亡夫。也罷!命運至此,還有什麼不可忍受的呢?披衣起牀,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緣孤獨而起,酒入愁腸,都是相思淚,淒涼孤獨的感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這樣守着一杯淡酒,在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耳畔傳來孤雁的聲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她心頭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淒涼幽怨,難道也像我一樣,暮年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伴侶嗎?也像我一樣,餘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景嗎?心緒在寒風中瑟瑟,淚光迷濛了雙眼,驀然覺得那隻孤雁不就是往昔爲自己傳遞彩箋的那隻嗎?唉,這似曾相識的歸雁!

那些無可奈何的菊花兒早已憔悴不堪,花雨浸溼了小園的香徑,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以前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多麼美好,和唱詩詞,整理金石,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承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了。故物依然,人事全非。獨對着孤雁殘菊,更感淒涼。手託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正在爲落花惋惜、爲自己憂苦,偏偏又下起淅淅瀝瀝的秋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浸溼了我的愁緒,一直到黃昏都沒停止。對着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時間也彷彿變慢了起來。溼冷的雨點還在心頭滑落,一滴滴,一聲聲,敲打着滿懷愁緒的心扉,簡直讓人不能自抑!

然而心中的哀愁又何止這些呢?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病……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包括得盡,概括得了呢?

一試身手 試從下列角度“翻唱(改寫、仿寫、續寫……)”這篇課文吧!

(1)將兩首詞改寫成散文 (2)人比黃花瘦 (3)不讓鬚眉 (4)月滿西樓

(5)李清照——我想對你說

《李清照詞兩首》導學案 答案

二、 研讀課文,對譯課文並將加點字詞解釋出來。

整天都在發愁。永,長。 一種龍腦,香料,又稱冰片。

薄 霧 濃 雲 愁 永 晝 , 瑞腦

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佈滿着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使人整天都在發愁,瑞腦

獸形的銅香爐 節令名,又稱重九,爲農曆九月初九日。 磁枕的美稱。 紗帳,蚊帳。

銷 金 獸。 佳節又 重陽, 玉枕 紗廚 ,

香在金獸爐中焚燒着。又是重陽佳節, 玉枕孤眠,紗窗獨寢,

半夜涼 初透 。

到半夜涼意襲來,透入帳中枕上,很難將息。

東 籬 把 酒 黃昏後, 有

黃昏在種有菊花的籬邊端起酒杯飲酒, 菊花的清淡

菊花的清香。 充滿。 形容極度愁苦。

暗 香 盈袖。 莫 道 不 銷魂,

香氣充滿衣袖。 不要說人不極度愁苦,

“西風捲簾”的倒文。

簾 卷 西風, 人比黃花 瘦。

西風捲起了簾子, 簾中人比菊花還瘦。

三、 文段分析思考

2. 《醉花陰》這首詞寫出了詞人的哪些愁緒?請概括一下。

重陽無陽,有高難登,詩興難發,此一愁也;丈夫不在,夜晚難眠,獨飲悶酒,此二愁也;秋風颯颯,菊殘人老,此三愁也。

2、這首詞哪幾句爲全詞最精彩之筆?請作簡要分析。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爲全詞最精彩之筆。“莫道”一句直接對“東

籬把酒”而言,使“人比黃花瘦”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而且極

有情思;“簾卷西風”更直接爲“人比黃花瘦”句做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到一

幅西風瘦菊,佳節冷落,佳人對花興嘆,憐花自憐的圖畫。

3、古人常常愛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

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而李清照卻說“人比黃花瘦”。趙明誠的朋友也認爲“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絕佳。請分析一下這個比喻的妙處。

點撥:分析詞人與“黃花”的相似之處,明確詞人的情感。

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象徵意

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比較確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於離開丈夫而

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表達是時摒絕浮花浪蕊,而選擇不求濃麗、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也反襯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逸韻。

四、 研讀課文,對譯課文並將加點字詞解釋出來。

意謂不想失去的一切都找不回來,表現出極度空虛惆悵、迷惘失落的心態。

尋 尋 覓 覓, 冷冷 清清,

內心空虛,想找回那些失去的物事,卻只覓得滿心的冷清

悲愁、哀傷的樣子。忽暖忽冷,氣候變化無常。 調養,保養。

悽悽 慘慘 慼慼。 乍 暖 還寒 時候,最難 將 息。

和憂傷悽楚。在這種天氣忽而回暖又忽而轉冷的時候,最難調養休息。

對付、抵抗。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 晚來風急!

三兩杯酒無法抵擋住愁情,再加上傍晚秋風迅疾,又加重了愁思。

作者以北方人流離南方,大雁也從北方飛來,故說舊時相識。

雁 過也, 正 傷心, 卻 是 舊時相識。

北雁南來,當空飛過,看到後更加傷心,也許正是昔日爲我傳書的那隻雁吧。

極,表示程度高,這裏相當於“煞”。

滿地 黃花 堆積, 憔悴 損, 如今

院子裏的黃花遍地盛開,(而我自己)卻因憂傷而這樣憔悴, 到如今

可。 怎麼,怎樣。

有誰 堪 摘? 守 着 窗兒,獨 自怎生得 黑? 梧桐

有誰一起來欣賞它、採摘它呢?孤單無聊獨坐窗前,怎麼纔等到天黑(讓我結束這一天的愁苦)?

光景,狀況。

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滴 。 這 次第,怎 一個

細雨敲打着梧桐,直到黃昏還點點滴滴沒有停止。這種滋味,怎麼能用

愁 字 了得!

一個“愁”字說盡?

五、 文段分析思考

1、“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一句。此人爲什麼強調是“舊時相識”?表現的是坐着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正在酒後感到寒氣襲人之時,最讓她傷心的是又見到了飛過的鴻雁,而這南來

的大雁,卻是當年在北方的舊相識!作者這時是感嘆:大雁可以南來北往,而自己卻只滯留在南方不能北歸!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和一種淪落異地的流浪之感。

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幾句在寫法上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

這幾句是環境描寫,用以烘托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寂寞。點點滴滴的雨打在梧桐葉上,可在悽苦的作者聽來卻像打在自己心上,是那麼強烈的敲擊着、震撼着作者的心扉。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幾句包含幾層意思?有什麼作用?這幾句在用語上有什麼特點?

(1)這幾句包含三層意思:第一句,寫人的動作神態,似乎在尋找失去的東西,追索過往的陳跡;第二句,寫環境的淒涼、寂寞;第三句,寫內心世界的愁苦、哀傷。(2)這幾句直接抒情,表達的感情哀婉悽切,爲全詞奠定了悽清的基調。(3)七組疊字,很好的統率了全詞的內容,展示出一種淒涼蕭條的意境;選用疊字,造成一種迴環往復的效果,爲全詞的抒情定下基調;使用疊字更顯示感情之強烈;平中見奇,字字傳神。

【知識梳理】

薄霧濃雲愁永晝( 長 ) 怎敵他、晚來風急( 快,急速 )

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通“詠”,歌唱 ) 大王必欲急臣( 逼迫 )

永爲儀則( 永遠,無休止 )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迫切,緊急 )

【品味經典】 漁家傲

1、 整首詞都是描寫夢境,請說說詞人的用意。

詞人不安於社會給她安排的命運,她渴望自由,追求光明。但這種願望在她生活的時代的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託於夢中虛無飄渺的神仙世界,在這境界中尋求出路。

2、 梁啓超評價這首詞說:“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說明理由。

梁啓超的評論是正確的。詞人把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離騷》、《逍遙遊》和神話傳說化入詞中,通過神奇的想象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爲一體,構成氣勢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它與詞人其它作品的清麗、婉約確是很不相同。

《醉花陰》學案3

授課時間 : 6月 日 設計教師: 陳嬌 使用對象:高一(3)(8)班

學習目標:

1.着重引導學生朗誦,從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陰》詞的詩意情感。達到背誦的目標

2.鑑賞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麗與纏綿,品味其婉約風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爲女性作者寫出內心“戀情”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正確的感情價值觀,頤養性情。

學習重難點:

1. 重點朗讀,以聲傳情,把握李清照婉約詞風格之美;

2. 探討李清照作爲女性作者寫作內心“戀情”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3. 如何在“簡單”中體悟出“複雜”來,把握“人性”之美,“詩情”之妙。

自主學習:

一、作者作品鞏固

1.李清照(1084-1155),宋代 派女詞人。號 。她的詞在蘇軾、柳永、周邦彥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於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美,故名噪一時,稱爲 體。

2.李清照的詞以 南渡 爲界,分爲前後期,前期內容多寫 閨情(離愁) ,詞風 清麗明快 。後期內容多寫 懷舊悼亡 ,詞風 淒涼低沉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趙明誠遊宦在外;李清照獨居青州,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寂寞無聊之感。

三、釋題

醉花陰,詞牌名。初見於毛滂《東堂詞》,詞中有“人在翠陰中,欲覓殘春,春在屏風曲。勸君對客杯須覆”,詞牌取義於此。雙調五十二字,上下闋各五句,三仄韻。

四、朗讀體味,整體把握

(一)朗讀體味

結合註解,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注意停頓。

(二)整體把握

1.這首詞哪一句話哪一個字體現了作者的情感?

2.愁是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如何去表現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寫愁的高手,爲我們寫愁樹立了榜樣。請找出一些例句,並總結出寫愁的方法。

①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李白

②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杜甫

③問君能有幾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④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

這些寫愁的名句共同特點是運用了 、 手法,將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寫愁,說愁是有長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寫愁,從一片飛花的飄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況背後是萬點紅,愁是有 的。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 ;秦觀的愁也是有 ____.

2.李清照是如何寫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體現出來。

3.詞人爲何而愁?

(三)《醉花陰》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詞有個鮮明的藝術特色,就是情與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於摘取個人生活當中極富情味的畫面來寫作,很有生活氣息,情真意切。這首詞也同樣如此。請大家先仔細地閱讀全詞,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合作探究】

一、鑑賞評價上片

1.具體說說詞的上片的內容。(注意,學習詩詞要藉助聯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樣原文翻譯,可以自由地發揮、補充。小組相互討論交流)

2.賞析“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3.賞析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

4.上片小結:

二、鑑賞評價下片

1. 對下片作個整體品味,翻譯一下下片的大意?

2.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一句寫的是佳景還是愁景?何以見得?

3、賞析“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 整體感悟下片內容:

李清照詞兩首《聲聲慢》《醉花陰》教案9(新人教版必修四)

7、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聲聲慢·尋尋覓覓)·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瞭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作。

2.鑑賞李清照作品的婉約派風格。

二、能力培養目標

1.瞭解作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係。

2.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滲透目標

在詞的藝術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瞭解作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係,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瞭解作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係。

2.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出自韓琦門下,又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學識淵博,尤用意於經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後因列於元祐黨籍而被罷官。平生著述較多,現僅存《洛陽名園記》一卷。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孫女(《宋史·李格非傳》),一說爲漢國公王準孫女(莊綽《雞肋編》),也知書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當時就曾刻印行世。《直齋書錄解題》載《漱玉集》1卷,“別本”分5卷。黃異《花菴詞選》稱有《漱玉詞》3卷。《宋史·藝文志》載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詞》6卷。都久已不傳。現存的詩文及詞集是後人所輯。四印齋本有《漱玉詞》1卷,李文椅編的《漱玉集》5卷,輯錄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詞多有贗品。近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中的《漱玉詞》收有60首。今人孔凡禮《全宋詞補遺》中有新發現的李清照詞。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

2.李清照和“閨怨詞”

唐宋詞的創作有一個傳統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爲“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男性代替婦女來表情達意,總歸是隔着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是說自己要說的話。所以,她的出現使詞壇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讀李清照詞的着眼點首先應放在這一點上。

3.寫作背景:

李清照的創作生活始於北宋末,終於南宋初。她既享受過安逸、寧靜的生活,也遭遇了國破、家亡、夫死、形單影孤的災難與不幸。這裏所選的兩首詞分別爲李清照前後兩個時期的作品,它們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生活與心態,呈現出不同的韻味、格調。

4.關於《醉花陰》

《醉花陰》寫於前期。丈夫遊宦在外,李清照形單影隻,居室寂靜,再不聞評詩論文、查書賭茶、鑑賞碑刻的歡聲笑語。漫長的白日裏,作者百無聊賴地獨坐在金獸爐旁,看着那嫋嫋煙霧。季節正值重陽,氣候已開始變涼,尤其到了夜裏,紗櫥中、玉枕上,難以成眠,更覺得冷氣襲人!詞的上片,作者從“永晝”的無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寫自己的孤單寂寞,來含蓄地抒發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極力渲染白天、黑夜的時間都是那樣難以打發,以委婉地表達自己對丈夫思念之殷切。下片繼續着對時間的交代:寫“永晝”“半夜”之外的“黃昏後”。作者爲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打發自己的空虛生活,乃攜酒去東籬觀賞菊花。但其結果卻是酒不能解愁,看到在西風中搖曳的黃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內心的愁苦!這首詞的總體風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並不直接說出自己對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長日、半夜、黃昏幾個時間的推移,來寫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虛、無聊,以表達自己對丈夫那種夜以繼日的相思之情。

5.關於《聲聲慢》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這時她不但連續經歷了國家敗亡,遠離故鄉,喪失丈夫的災禍,並且,在南方到處輾轉逃亡避難中,她丟失了珍愛的文物、古籍,還遭到了政治上的誣陷。她晚年的處境極其悽慘,心境極其惡劣。她用這一曲抒情長調,藝術地表現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詞的開頭用七組疊字構成了三句話。“尋尋覓覓”表達的是作者經歷過許多突發事件的刺激之後,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處尋覓的狀態。“冷冷清清”四字描寫了她寄身異地、無人爲伴、很少交往的孤獨寂寞的處境。“悽悽慘慘慼戚”則總括地說明了自己命運的悽慘和心情的悲痛。這十四個字使李清照在詞史上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人們稱讚她連用十四個疊字是“造句新警”,是“創意出奇”,是“超然筆墨蹊徑之外”。這十四個字爲全詞奠定了基調,以下作者便一層層地展示出她生活的悽慘和心情的哀痛。天氣忽暖忽寒,幾杯淡酒哪裏能抵擋住冷風的襲擊,更不能消除心中的憂愁。正在她悽苦無奈時,又看到了空中飛過的大雁,它們是來自北方的舊時相識。作者想到大雁能夠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飄流困頓,寄寓異鄉,這正是引起她傷心的原因。詞的上片從秋天裏氣候多變,酒難禦寒和北雁南飛等幾個角度,寫自己滯留南方的孤獨生活和悲苦心情。這也可以說是對開頭幾句的闡釋和補充。在詞的下片又進一步推進,更具體地寫自己的處境和心情。黃花滿地,當初盛開時可以插在頭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無人摘取。這是明寫花,而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後,又從時間和天氣上來寫:白日漫長,她獨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黃昏時候,又有秋雨點滴作響,這種景象,這時的情緒,哪裏是一個簡單的“愁”字所能概括得盡的!全詞展現出的是作者那種失落、孤單、淒涼、悲哀的心靈世界。在瞭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礎上來讀這首詞時,使人不能不對她產生深深的理解與同情。這也正是李清照這首抒情詞動人的力量之所在。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李清照一生的創作受到了哪些社會變遷、個人遭際的影響?

【明確】李清照生於北宋,父親李格非兼通文史,母親王氏也能文。李清照在這種家庭環境的薰陶下,自幼便具有很好的文化修養,早有文名。十九歲結婚,丈夫趙明誠當時在太學作學生。他們婚後的生活相當美滿,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讀書,品詩論文,收集和鑑賞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趙明誠很晚纔出仕,到過萊州、淄州等地任職,李清照便常常以詩詞排遣寂寞,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建炎元年(1127)趙明誠南下奔母喪。恰在這時,戰亂爆發,金人攻破洛陽,徽、欽二宗被擄,高宗即位,後又南下避難,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趙明誠在江寧任知府,李清照於是載書十五車過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們藏於家鄉十餘間屋中的書籍、金石、器物全被焚燬。兩年後,李清照46歲時,趙明誠竟不幸病死。從此她開始了國破、家亡、夫死的悲慘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隨流亡朝廷到過溫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難,最後又寓居於杭州。這期間,她隨身攜帶的她所珍愛的古銅器、書籍等也相繼遺失或被盜。她孤苦伶仃地度過了悲慘的晚年,於紹興21年(1151)在臨安去世。-本課所選的兩首詞,就分別展現了她前、後兩個時期不同的生活內容和心靈世界。我們從中可以領會到時代社會的變化、個人的際遇對於作家創作的有力影響。

2.【提問】《醉花陰》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趙明誠遊宦在外,作者一個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感受。對於這樣的“閨怨”題材,應當怎樣評價呢?

【明確】作者作爲一個封建時代的婦女,能夠坦率地表達出自己對於丈夫深深的思戀之情,描寫了閨中生活的孤獨寂寞,這在當時乃是一種很大膽的行爲。所以,有人批評說:李清照作詞是“無顧忌”地“肆意落筆”。其實,感情的充沛、真摯,敢於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爲和內心世界,正是她創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詞最值得珍視的地方。

3.【提問】古人常常愛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而李清照卻說“人比黃花瘦”,這樣的比喻有什麼豐富的內涵?

【明確】黃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象徵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正比較恰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於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

4.【提問】《聲聲慢》中“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一句,表現的是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正在酒後感到寒氣襲人之時,最讓她傷心的是又見到了飛過的鴻雁,而這南來的大雁,卻是當年在北方的舊相識!作者這時是感嘆:大雁可以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滯留在南方不能北歸!它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和一種淪落異地的流浪之感。

佈置作業

1.反覆背誦這兩首詞,體悟詞中意境。

2.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柳永詞兩首(望海潮、雨霖鈴)教案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關於詞知識、作家作品

能力目標1、品味詞的語言,鑑賞詞中形象。

2、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情感目標1、體會柳永寫本詞的目的。

教學難點:鑑賞詞中的形象。學習表現手法,領會

表達效果。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品讀,感悟、探究

教學過程:

一、 1、作家作品:柳永是北宋真宗、仁宗時一位傑出的詞人,他繼承並發展了民間的和文人的詞的優良傳統,超過了他以前和同事時的詞人所已經達到的成就。

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寫詞。精通音律,熟悉暗調,並能創作新調。長期過着羈旅和冶遊的生活,和歌妓、樂工們混在一起,他對有些歌妓還懷有真摯的情感。他爲她們創作新詞供她們歌唱,也可能從她們哪裏學習一些來自民間的曲子,因而他創制的詞一許多新調子在別處是不易看到的。

作品內容反映都市生活的繁華面貌,體現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描寫愛情生活的甜蜜,抒發離懷別感的痛苦,表現不幸婦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作品的主要內容。

他的詞的表現藝術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景。

柳永是福建崇安人,字奢卿,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初名三變,字景莊,和哥哥三複、三接都有文名,號“柳氏三絕”。他在宋仁宗景佑元年中進士,曾做過睦州推官,定海曉峯鹽場官,最後做屯田員外郎,亦稱柳屯田。他的詞集《樂章集》。

2、關於詞的發展:詞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又稱詩餘,長短句、曲子詞。起源於隋唐,盛行於宋代。

詞調,是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它規定詞的字數、句數、平仄、韻腳。詞調很多,每種詞調都有特定的名稱,叫做“詞牌”,同時,同一詞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稱。如西江月,又名步虛詞,江月令。

除了字數較少的小令,大多數詞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闋。一般分爲兩段,少數分爲三四段。

二、 背景導入:這是一首投贈之作,作者路經杭州,想要謁見當時出任兩浙轉運使的孫何,求得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因而難免要對對方加以讚揚甚至奉承。就寫了這一首詞進獻,所以在詞的上片極力讚揚杭州自然環境之美、城市經濟之繁榮。卻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榮奢靡的社會現實。那麼,下面我們來看本詞。

三、 整體感悟:(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評價柳詞說:“音律諧婉,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看註釋理解文意)完成課後第一題

1、 詞中描寫了那些景物?煙柳、花橋、風簾、帳幕、雲樹、怒濤、青山、桂花、荷花、煙霞。

2、 文中景物給你怎樣影響和聯想?千百年來,西湖風景有着經久不衰的魅力,它的風姿倩影,令人一見鍾情。就連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吟出“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詩人說他之所以捨不得離開杭州的主要原因,是因爲杭州有個魅力的西湖。三面環山,碧波盈盈,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環湖的山有許多奇峯,瞧,那一對山峯高聳入雲,從山腳到山頂就像俯瞰刀劈,山頂雲霧繚繞,彷彿到仙境,向下看,真叫人心驚膽顫,這正是西湖十景裏著名的“雙峯插雲”。在西湖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如靈隱寺、黃龍洞、煙霞洞、放鶴亭。歷史著名的詩人蘇軾和白居易在這裏修建了蘇堤和白堤。意大利馬可波羅說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雖然末句有獻媚的味道,格調顯得不高,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成爲作者最好的明證。

引導:結合上面的想象,說說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

3、《望海潮》描繪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寫杭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 地理位置:杭州是東南的重鎮。

(2) 歷史傳統:自古以來,杭州是繁華都市。

(3) 自然景觀:有著名的錢塘江、秀麗的西湖。

(4) 市井面貌:建築、設施美觀、人口密集。

(5) 百姓生活:人們安居樂業,處處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悅。

四、 問題探究:

1、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本詞用的就是點染手法。比如上闋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後染,展開描寫。運用動靜結合、比喻、誇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爲人們津津樂道,西湖有許多景物,爲何獨寫“桂子”和“荷花”?

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憶江南》中有“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之句,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寫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可見桂子和荷花最能畫出西湖的美景,從而展現杭州的風姿。

3、“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有何深意?

好景,除寫湖山勝況,市井繁華,還暗送頌孫何政績良好之意;“歸去鳳池誇”則暗含入朝執政之意。兩句歌頌並祝福孫何任滿報政於朝。

五、 小結:同學們,我想這清麗的詞句能打開聯想、想象的思維空間。下去希望同學們多讀,去感受文中優美的藝術形象。

六、 板書設計:(略)

《雨霖鈴》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雨霖鈴》是情真意摯的美文,且內容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在領略其情感之美上。要想讓學生感受到情感美,必須讓學生走進文本,走近詞人,用自己的心靈與文本對話。這就要讓學生多朗讀,發揮閱讀的主體性,充分感知文本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在此基礎上,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各有所感,各抒己見。教師要少講,相機誘導,將學生理解引向深入。對學生言之有理的回答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

瞭解詞人 2、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 3、掌握情景交融和虛實相濟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一、導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千百年來,別離之情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絃。今天讓我們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來聆聽一曲悽婉纏綿的離別之歌《雨霖鈴》。

二、瞭解詞人

通過預習,大家對柳永已經不再感到陌生,下面請一位同學把詞人的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查找關於作者的資料。課堂上讓學生來介紹作者。同學之間可互相補充。)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通曉樂律,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是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婉約派代表詞人。

柳永創造了慢詞即長調,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對後來的說唱文學和戲曲也有很大影響。柳詞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跟歌妓們一起過着依紅偎翠、淺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瞭解這些歌妓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爲世人所傳誦的一首,被稱爲“宋金十大麴之一”。

三、初讀感知

1、聽讀課文(聽錄音或老師範讀)

要求:聽準字音,把握節奏,體會感情。

聽完後教師強調字音。

驟雨(zhòu)凝噎(yē)暮靄(ǎi)那堪(nǎ kān)

2、生自由朗讀

要求:體會感情基調,並勾畫出自己不懂的語句。

明確:感情基調是悽清、纏綿。學生提出疑問,生生或師生互動解決疑難問題。

3、有感情朗讀

找一位同學有感情朗讀,請同學點評朗讀情況,指出不足的地方請點評的同學再讀。教師作適當的朗讀指導。

寒蟬悽切——要拖音(“切”字爲韻腳,韻腳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悽切情感)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並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學生讀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沒有讀出的地方教師加以補充)

再請學生試讀。然後全班齊讀

四、整體感知

1、找出這首詞的主旨句

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

由此可知這首詞的內容是:在一個蕭瑟的秋天裏,詞人要遠行與戀人告別。(學生說出答案)

2、全詞圍繞着“傷離別”來構思,請你說一下上下闋各寫了什麼內容?

上闋:長亭別離

下闋:別後愁思

五、品位語言,體會感情

1、請同學們讀上闋,選出你認爲最能體現詞人離情的句子進行賞析。

(學生自主發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

參考: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一陣驟雨過後,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悽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着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麼動人愁思的境界啊。這句詞表面寫景,實際是在寫情,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詞情感的基礎,以悽清的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長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設一短亭,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長亭已經被當作離別地點的通稱。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都門帳飲”,語出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興致。可見他的思緒正專注於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尖銳,寫出了不忍別離卻又不得不別的無奈。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進一步刻畫兩人難捨難分的形象。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說不出口了。“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這句要讀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煙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與詞人心頭長時間難以排解的惆悵相似,傍晚雲霧濃重的特點與詞人心情的沉重壓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闊遼遠與愁緒的無邊無際相似。詞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選取三種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現了離別的愁緒:如千里煙波般的綿長,如沉沉暮靄般的濃重,如楚地天空一樣無邊無際。

教師總結上闋:“相見時難別亦難”,在詞人的筆下,一景一物無不飽含着離別的無奈與傷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詞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學生答出: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柳永以清秋之蕭瑟,寫離別之悽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達到了情景交融天衣無縫的境界。

讓我們把上闋齊讀一遍,再來感受一下詞人的離別之難。

全班同學齊讀上闋

2、離別之時已是如此纏綿依戀,柔腸寸斷,那離別之後詞人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讀下闋找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進行賞析。

(學生進行個性化理解自主發言,教師適時點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下片換頭寫情,嘆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傷別離”點名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多麼難以忍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寫酒醒後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柳”、“留”諧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淒冷,寫別後的寒心;殘月破碎,寫今後難圓之意。這幾句景語,將離人悽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充分、真切,創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難怪它爲人稱道,成爲光耀詞史的名句。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一、 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後慘不成歡的境況。今後漫長的孤獨日子怎麼捱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也等於虛設,因爲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再退一步,即便對着美景,能產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一切都提不起興致了,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劃到了細緻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用問句結尾餘恨無窮餘味不盡。

師總結:下闋寫的是別後愁思,這是實寫還是虛寫?(生答:虛寫)由此我們得出,這首詞另一個突出表現手法就是(生答:虛實相濟)詞人將眼前之景與未知之景相融,因情設景,如此這般纔有了這份悽楚纏綿。

小結:“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柳永的這首《雨霖鈴》更是道出了這種黯然銷魂的情感,情到深處,委婉曲折而斷人心腸,這也許就是柳詞經久不衰,傳誦至今的原因吧。

六、齊讀,背誦,當堂檢查。

七.佈置作業

將《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行比較閱讀,體會婉約詞與豪放詞的不同風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