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第19課《短文兩篇》教案

本文已影響 2.24W人 
第19課《短文兩篇》教案
第一課時:《湖心亭看雪》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反覆誦讀,培養誦讀能力。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顧問的閱讀理解能力。
3.體味文章寫作手法及語言風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白描手法)。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 點】
理解作者 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註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新課
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
學生吟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導入切題而留有懸念,也是研討與練習三的要求】
二、走近作者
多媒體摘要顯示:
張岱,號陶庵、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着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爲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佈置了預習,可讓學生介紹,也可中途由老師切出】
三、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或設置背景音樂,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讀課文,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質疑。
(2)小組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教師也可預設重點字 詞全班解決。
【雖有預習,課堂畢竟是課堂,尤其是字詞句基礎知識的學習是一切基礎的基礎】
四、品讀文本
㈠三讀蓄勢
1.一生朗誦全文,師生簡評。
2.一生再讀,明確要求: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個頗爲嚴重的前後矛盾的錯誤。
(“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
教師乘勢設疑是否要讓張岱改改。
3.全班齊讀,明確要求:找出文中一個能形象概括張岱形象的詞語。
(“癡”)
【三次朗讀,要求不一,同時是爲深入文本蓄勢。】
㈡三癡解意
“癡”用通俗的話怎麼說?自由朗讀,討論,找出張岱哪些地方表現出了特別的呆氣。
(1)“癡行”
(“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的)
教師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後的情景,除了從人的聽覺來描寫,還從什麼角度來寫?
(可有類似“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想象)
這樣的天氣我們在家幹什麼?可是他卻在天寒地凍的天氣裏凌晨時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癡人“癡行”,真是“怪異”啊。
(2)“癡景”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一生讀,有感情地讀,說說此景異在哪裏。
教師提示:
A.“天與雲與山與水”是否拖沓?去掉讀一讀,對比讀出田地蒼茫的景象。
B.量詞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
C.順序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兩三個、與餘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長堤一條而已”?
D.讀“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讀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教師明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可多媒體摘要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 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爲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細膩的品讀,讀出內涵,讀出妙處。並理解本文的白描手法】
(3)“癡心”
1.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卻又寫喝 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
①一生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此人”是哪種人?用文言文說說看。
(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B.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最好有神態?
(彼此彼此……)
②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後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卻不留電話、地址、QQ號,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這樣看來,張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呢?現 在我們重新來看我們最初發現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不清人數嗎?
張岱筆下的自然如此清冷浩大,如此孤獨,這其中是不是有着深層次的原因?舟子說他癡,他會辯解嗎?當時他會是怎樣的表現?他心裏會說什麼呢?現在,同學們知道“張岱心中有寒冰”的謎底了嗎?
【圍繞解讀癡人之“癡行癡景癡心”,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內核】
五、練習拓展
孤高情懷 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
一個人,登臺長吟: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個人,登高作嘯: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一個人,獨往湖心亭: 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一個人,寒江釣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讓我們一起回顧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
(可比較它們在描寫手法和情感表達上的異同或者假設時空倒流,張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釣魚的柳宗元,你認爲張岱會認他爲知己嗎)
【藉助恰當的練習資源拓展,通過比較進一步體味文章寫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朗誦留白
孤舟一寒士,獨品滿湖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在動情的齊背課文聲中結束全文。
【 巧借曹詩,再吟文本,餘音不絕】
七、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 就“我看古人之癡”爲話題,課後練筆。
附: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癡行 癡景 癡心
第二課時:《記承天寺夜遊》
課前預熱:同學們,讓我們用“閒”字組詞,比一比,看誰反敏捷?你 看到“閒”,想到了什麼?並請同學交流。
一、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引出蘇軾及課題。
二、明確本節課的三內容“讀 品 悟”(媒體出示,背景始終有夜色中懸掛一輪圓月))[來源:學.科.網]
三、讀得順暢。
自主朗讀,熟悉課文。
要求:(媒體出示、背景始終有夜色中懸掛一輪圓月)
1.讀得流暢響亮。
2.讀得字正腔圓。
3.讀得抑揚頓挫。
4.讀得層次分明。
具體實施如下:
A、生自由讀。
B、抽一位同學來讀。
C、請同學對剛纔那位同學的朗讀進行點評。
D、教師朗讀課文。
E、學生評價教師的讀法。
F、分角色朗讀課文(男敘事 女寫景 合抒情議論)
四、疏通文意。(6人小組合作探究)
1.第一大組同學梳理敘事部分。
2.第二大組寫景抒情部分。
(媒體出示)溫馨提示:
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號等 刪(刪除)
補(增補) 換(替換) 調(調整語序)
3.學生翻譯後同學、教師分別評價。
(分別從敘事 寫景 抒情等幾個方面來評 價)
4.又讀課文一遍。(讀得明白還不行,還得順暢)
五講解文章:
講第一層次(媒體出示)“元豐、、、、、、、、中庭”
要求:請根據第一層次的內容,在下面橫線上填寫你 認爲最恰當的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這一段話是在敘述 事。如:尋友、賞月、、、、、、、
(媒體出示)張懷民與蘇軾的資料。
全班再讀一遍課文。
講第二層次:
自由讀第二層次,你發現了些什麼景物?讀後交流。
問:爲什麼作者眼中只寫“竹、柏”之景呢?
探討解決
講第三層次:(媒體出示)讀出深意:何夜何夜但少耳。教師讀後生又讀。[來源:學科網]
合作探究:文中“閒人”該怎樣理解?
(媒體出示)蘇軾被貶謫黃州的資料。明確“閒人”的意思:A:被閒置的人B:閒情逸致的人
六.拓展延伸。
1.補充2000年法國《世界報》對蘇軾的高度評價的文章。(學生齊讀)
2.面對該怎樣對待,我們該怎樣對待?(音樂聲中,學生自由交流)
3.教師用美語回答該怎樣對待逆境。
七、(媒體出示)讓經典常駐心間。(用提示來背誦課文)
敘事:月色入戶    亦未寢
寫景:積水       蓋
抒情議論:何      何
八、(媒體出示)用下面兩句美語結束本課。
願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淨,願我們的胸懷永遠曠達寬廣。
板書: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敘事:     尋友 賞月
寫景:     月色 竹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