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69W人 

《我的叔叔于勒》借菲利普夫婦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小編整理了《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歡迎欣賞與借鑑。

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

  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一:

節精心設計的小說閱讀課在與學生和合作交流中結束了,回顧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反思如下:

第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讀好文本。《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一段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根據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實行學生課前自讀,課堂上分角色朗讀、齊讀、探究式閱讀等教學環節,爲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交流平臺,變文本解讀爲文本賞讀、語言探究,可以使語文課教學呈現生機。

第二,爲學生創設問題板塊,有層次、有目標地探究文本。出於對“如何能更有效地在一節課裏完成‘學習閱讀人物的方法’和‘由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點領會小說主題’這兩個教學目標的教學”的思考,我設計了四個板塊的探究活動:1、理讀,複習回顧作品的思路,喚醒學生的感性認識,爲進入小說人物的分析做鋪墊;2、尋讀,探討主要人物的問題,引入菲利普夫婦這組人物形象,以此爲例,學習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閱讀方法,進而認識了當時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這是打開學生深入文本閱讀的鑰匙;3、品讀,通過品讀細節認識菲利普夫婦的形象,引領學生逐步學習和運用閱讀人物的方法,這是小說閱讀的中心任務;4、悟讀,讓學生學會如何由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來領悟小說主題,以及概括歸納出閱讀人物的“三步法”,並明白塑造人物可有共性也可有其個性。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義和閱讀活動的樂趣。

第三,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閱讀纔是自由的閱讀、有效的閱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自由的閱讀後,與同學、老師一塊討論交流自己對作品、人物的認識;設置情境,讓學生自由地想象寫作,寫出自己對這篇小說人物、主題的理解。

所謂“教”無定“法”,“讀”無定“理”,以上僅爲本人對小說閱讀教學的淺陋之見。

  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二: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的作品。小說展示了于勒從窮到富、再到窮的升沉過程,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幾次變化,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窮則兄不認弟的景象,揭露並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那麼,在教學本課時,如何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小說的主旨,在此基礎上再來突破重點呢?

我首先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後,我要求學生按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梳理內容,併爲之各擬一個小標題。在學生分析了相關內容後,我就進行了點撥:“從小說裏,我們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反覆無常的態度完全着眼於金錢。由此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那種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從情節的梳理上,進而分析了小說的主旨。

接着,我們又探討了小說的人物形象。從於勒是怎樣的一個人,到在你眼中,菲利普夫婦是一對什麼樣的人,他們身上有哪些共性,還有哪些不同的方面,我們師生之間進行了共同的探討,我不時在旁邊給予點撥。很多學生談出了個人獨到的看法,課堂氣氛很活躍。

然後,我又因勢利導。“剛纔同學們對於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得很精闢,那麼,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應該是誰呢?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是主人公嗎?請同學們探討一下。”

思考了一會兒後,一生站起來了,說:“我覺得主人公應該是于勒。因爲在這篇文章裏,通過於勒的窮到富、再到窮的變化,來反映小說的主題的。”另一生接着站起來了說:“我不同意這個意見。我認爲,主人公應該是菲利普夫婦。小說裏于勒的命運構成了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我們從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態度的變化上,才真正地可以看出小說的主題,因爲從他們的身上根本就看不出一點親情,兄不認弟的根本原因是于勒窮了,金錢在這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由此,我們纔可以看出小說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裏的人與人之間那種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所以我認爲應該是菲利普夫婦。”

學生就此討論,我見火候已到,首先肯定了這閃爍着同學們思維火花的回答,然後順理成章的告訴同學們:評判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關鍵是看這一人物形象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主題思想。本文裏,情節圍繞于勒的命運展開,但于勒只是一個線索人物,在菲利普夫婦的身上,才體現了主題,所以,小說的主人公應是菲利普夫婦。

這一節課上成功之處有二:一、找準了切入點,從學生最感興趣、也最容易讀懂的情節分析入手,讓學生歸納出菲利普夫婦變化的直接原因是隻認識錢,我再指出其根本原因是當時金錢至上的社會觀念,再來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學生就很容易接受了。二、探究問題是在學生對已學知識有了自己的見解後,再順理成章地提出來,讓他們進行探討,所以,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見解,來談出不同的看法。如探討主人公是誰時,學生在分析了人物形象後,再聯繫前面所講的主題思想,就自然而然的能得出結論――小說的主人公是誰了。這樣就很自然地突破了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內容。由此我認識到,我們不能在課堂上貿然地拋下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要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因勢利導,適時地提出探究性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談出他們的那閃爍着智慧火花的獨到見解來。

  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三:

前不久,學校組織了一次青年教師比武活動,我也有幸得以參加此次活動,回顧一節課的教學,將我做得不足的地方總結如下:

第一: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而我缺少的正是這一點。也許是性格的原因,也許是聽課的老師太多,總之,在這一堂課上,我只是動嘴說,而其它的肢體語言卻很少,更談不上有“激情”了,這一點,比起其他兩位參賽教師來說,我真的是自愧不如。

第二:課堂氣氛不活躍,特別是讓學生討論的環節,不管我怎麼提示,學生就是不敢大聲地討論,一個個呆坐在那裏,使整個課堂氣氛沉悶而尷尬。我覺得這也許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少讓他們進行過討論所造成的結果,現在突然要他們進行討論,而且是當着那麼多老師的面,換了誰都會放不開的。所以通過這次的教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對學生這個方面的培養。

第三:課堂的容量太大,使得很多環節都是流於形式,學生根本無法全部吸收。

第四:沒有注重“讀”。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只有在讀的過程中,才能深入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而我在整堂課中,爲了趕時間,讀的環節少之又少,因此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篇名篇的藝術魅力,這也是讓我最遺憾的一點。

第五: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叫“各抒己見”,這本來可以成爲本堂課的一個亮點,但爲了能更好地駕馭住課堂,我引導學生跟着我的思路去回答這一問題,改變了“各抒己見”的性質,也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總之,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自己能博他人之長,更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在我的課中學有所成,展開張張笑靨。

  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四: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批判形式主義作家莫泊桑的作品,小說借菲利普夫婦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所以在導入時,付老師結合現實,給出一組拾荒人的圖片,讓學生談感受。然後層層推進,假如拾荒者是你的親人,就是你的父母,你的感受和反映會這樣嗎?再由曲折的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去找文中(稱呼變化、態度變化、情感變化)的詞句。然後分析小說人物的形象,探討小說的主題。學生的自主閱讀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課堂氛圍活躍,教學效果良好。最後安排2個不同結局的續寫,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整堂課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在聽完以後,我對授課之中的幾個環節進行了反思:

反思之一:誰是小說的主人公?

在複習了小說的三要素後,付老師拋出了問題:小說中有哪些人物?哪個是主人公?於是,有同學認爲是于勒,有的說是菲利普夫婦,還有的說是“我”。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說菲利普夫婦的認爲小說大量的描寫了菲利普夫婦的語言、動作、神情、心理,通過他們的多變來表現他們虛僞、自私、勢力的性格特徵。認爲于勒的說,故事就是圍繞着于勒是否有錢來決定菲利普夫婦的態度變化的。認爲“我”纔是主人公的,認爲這一切都是我敘述的我們一家在叔叔于勒到底有

沒有錢而做出的各種反映。最後,付老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出了本文的兩條線索。主要圍繞菲利普夫婦的變化寫,于勒是否有錢卻是全文的關鍵。

反思之二:小說主題的拓展

在抓住了菲利普夫婦對於勒趕、贊、盼、躲後,總結小說主題時,老師讓學生思考致使他們一系列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什麼在主導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問完之後,教師就直接說出了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社會關係,顯得比較倉促。

情景創設:學生表演于勒站在你家門口,你會怎樣做?學生表演的語言、行動,甚至更勝菲利普夫婦的冷漠!笑過之後小說的主題戛然而止,對學生的真正教育目的沒有達到。其實,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應該去喚起學生尋找文中的人性之光。“我”,于勒的侄兒,和我們一樣的少年,他同情叔叔,給他小費,是溫暖的。飛利浦夫婦在於勒獨佔財產揮霍一空,不也寬容了弟弟,盡兄長之責讓于勒改過自新,讓他到海外淘金。小說不但要讓我們懂得資本主義社會殘酷的金錢關係,也是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認識。生活中離不開錢,親情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我認爲我們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思想政治課,但除了知識,我們要教的是如何做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