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教案

本文已影響 1.05W人 

 教學目標:

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教案

知識目標:感悟賀鑄詞的婉約風格,鑑賞詞清麗的語言

技能目標:鑑賞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意境,瞭解詞中採用的藝術手法,賞析詞中的名句

情感目標:體會本詞表現出來的真摯、熱烈而執著的情感

 教學重點:

感悟賀鑄詞的婉約風格,鑑賞詞清麗的語言,鑑賞詞中名句

  教學難點:

鑑賞名句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情感體驗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賀鑄的《六州歌頭》,問:你覺得這首詞的作者善寫豪放詞還是婉約詞?再引用黃庭堅的“解道江南斷腸句,只今惟有賀方回”引出作者

 二、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漢族,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於衛州(今河南汲縣)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不附權貴,喜論天下事能詩文,尤長於詞他因尚氣使酒,終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退居蘇州,杜門校書其詞內容、風格較爲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長於錘鍊語言並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韻特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部分描繪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其愛國憂時之作,悲壯激昂,又近蘇軾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其影響

賀鑄詩、詞、文皆善但從實際成就看,他的詩詞高於文,而詞又高於詩其詞剛柔兼濟,風格多樣賀鑄曾說:“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溫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賀鑄傳》)這主要指他善於融化中晚唐詩句入詞他融化前人詩句的技巧,堪與周邦彥比美他的許多描寫戀情的詞,風格也是上承溫、李等人,寫得婉轉多姿,饒有情致辭藻工麗,即景抒情,寫自己愛情上的失意“斷腸”

賀鑄有少數詞能越出戀情閨思的範圍,而着力抒寫個人的身世經歷和某些社會現實,風格豪放勁朗,慷慨悲壯其詞集《東山詞》(一名《東山寓聲樂府》),又名《賀方回詞》

  三、指名試讀詩歌

 四、思考討論上片內容

1.“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說了什麼事情?

(明確:“凌波”,本於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此處指女子的輕盈步履“橫塘”,賀鑄的住處龔明之《中吳紀聞》說:“鑄有小築在姑蘇盤門外十餘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於其間” )

“凌波”,即“凌波仙子”,在此是指抒情主體所傾慕的人“不過橫塘路”,她總是不從我的住地橫塘這邊經過“但目送、芳塵去”,我每次都只能用目光送她遠去“芳塵”,她的長裙揚起的芳香的煙塵作者眼望着一位女子從那面的路上姍姍遠去,而沒有過來,感到十分悵惘女子是美女,詞人爲之神魂顛倒,便借了洛神故事,要隨佳人而去,卻又不知所往,惆悵不已

2. “錦瑟華年誰與度”中錦瑟華年代指什麼?這一問表現詩人怎樣的心情?

錦瑟華年”指青春時代她那美妙的青春年華,究竟要和誰一起度過呢?名花何屬呢?她對我有沒有意思呢?哎!天才曉得問她美好的青春與誰共度,即揣測其無人共度之意

3.“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說明什麼?

“月橋”兩句是想象中其人的住處,“只有”句是說其地無人知,自然也就更無人到“月橋花院”寫環境之幽美,“瑣窗朱戶”寫房室之富麗,由外及內,而結以“只有春知處”,寫出女子所居處的幽深、寂寞這三句,共有兩層意思:其一,其人深居獨處,虛度年華,非常值得同情和憐惜;其二,深閨邃遠,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無人能到,自己當然也無從寄予相思,相惜之情而詞人自己同樣幽居獨處,對美人的思戀十分殷切

4.上片中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請說明哪些句子是實寫,哪些句子是虛寫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是實寫“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是虛寫

5.詞的上片寫了什麼內容?

(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

 五、學習下片內容

1.思考:“飛雲冉冉蘅皋暮”描繪了什麼樣的情景?

(明確:“飛雲冉冉蘅皋暮”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別》“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之意又暗用曹植《洛神賦》“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之意曹植就是中途在蘅皋休息,才遇到洛神宓妃的)

“飛雲冉冉”,是實寫當前景色“蘅皋”意爲長着芳草的水邊高地“蘅皋暮”,是說在生長着杜蘅這種香草的澤邊,徘徊已久,暮色已臨,也是實寫

寫昏暮景色,暗示出詩人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黃昏,仍不見蹤影詩人佇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籠罩了周圍的景物,才驀然醒覺不由悲從中來

2.“彩筆新題斷腸句”中,詩人用這支彩筆書寫什麼?“新題”說明什麼?

(明確:“彩筆新題斷腸句”的“彩筆”之典,出自《南史·江淹傳》,江淹少時很有才華,後來夢中將所用的五色筆歸還了原主郭璞,晚年才思減退,“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彩筆”一句,承上久立蘅皋,伊人不見而來由於此情難遣,故雖才情富豔,有如江淹之曾得郭璞在夢中所傳的彩筆,而所能題的,也不過是令人傷感的詩句罷了新題——反過來說其實是長時間的壓抑,憔悴、痛苦、鬱悒才令詩人想要抒寫心事提起筆來,惟有斷腸之句,都是由萬種閒愁而起,所以緊接着就描寫閒愁

3.“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如何理解?

(我這閒愁共有多少呢?回答是:多到無法計量,多到好比廣闊平原上的茂密如煙的春草,好比江南暮春時節滿城飄飛的柳綿,好比梅子黃時的連月不停的毛毛細雨)

4.至此我們可以理解詩的大意,同學們再朗讀一下詩歌

(譯文:你輕盈的步履不曾來到橫塘,我徒然地佇立凝望,只看見遠處塵土飛揚唉,你和誰一起度過這錦瑟般美好的年光?你在明月輝映的溪橋、鮮花盛開的院落?抑或是雕鏤的窗欄、朱漆的門戶?唯有春風知道你隱祕的居處長滿杜蘅的小洲漸近日晚,天邊,彩雲在緩緩流蕩,佳人沒有消息,我用彩筆寫下悲傷的詩行若問我心中的幽恨清愁共有幾許?正象那一川籠罩在迷霧中的青草,滿城隨風飄揚的柳絮,梅子黃時霏微不絕的絲雨)

5.賞析詩歌末句的精妙之處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雲:“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雲:‘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趙嘏雲‘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閒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頎雲‘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後主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雲‘落紅萬點愁如海’是也賀方回雲‘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爲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周紫芝《竹坡詩話》雲:“賀方回嘗作《青玉案》詞,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

思考討論:“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有何妙處?

提示:可從空間、時間、景物特徵、情景交融等方面來賞析

(1)句中用到的景物有何共同特徵?

草是仲春的草,而且是煙霧籠罩的、一望無際的整個平原的春草 (一川即滿川,川在這裏是平原之意)

柳絮是被春風捲揚、在空中飛動的絮,而且是韓翃《寒食》中“春城無處不飛花”之花絮暮春的“柳絮”漫天飛揚,穿簾入戶

梅雨是春末夏初梅子黃時的那種纏綿淅瀝、如霧如煙、連月不停的毛毛細雨(《潘子真詩話》嘗舉寇準“杜鵑啼處血成花,梅子黃時雨如霧”之句,以爲是賀詞所本)

三個喻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突出的特徵,即多到無法計量,而且還在發展變化,越來越多

(2)三個喻體各表現了愁的什麼特徵?

菸草連天以面積廣大喻愁之多;

“風絮”滿城飛舞,以整個空間立體地喻愁之深廣,愁之紛煩雜亂;

“梅子黃時雨”以雨之連綿不斷無休無止喻愁之長,永無盡期,難以斷絕,

三者包括了仲春、晚春、初夏,風雨陰晴,城內野外,天上地下各種情況,使人覺得愁情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辨不清,拂不去,躲不開而且時間漸漸推移,空間從一川到滿城到江南到天下,逐步擴大,說明閒愁不斷增多,不斷加深,沒完沒了,無窮無盡這也說明了情感的深摯和執著意象的組合有一個遞進的關係

把抽象的閒情化爲可感可知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僅形象、真切地表現出詞人失意、迷茫、悽苦的內心世界,同時也生動、準確地展現了江南暮春時煙雨迷濛的情景既是寫景,又是抒情,表裏如一,不見痕跡

修辭手法:設問 排比 博喻

(明確: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又叫連比即用多個喻體來比喻同一個本體博喻不同於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種比喻,博喻運用得當,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博喻能將事物的特徵或事物的內涵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這是其他類型的比喻所無法達到的它的特點是:連續性)

(3)小結末句的精妙之處:

一是設喻精當新奇通過三個比喻,用具體而生動的景物表現了抽象的、無跡可求和難以捉摸的“閒愁”,使這種感情轉化爲可見可聞有形有質之物,顯得非常形象,給人以極其鮮明的印象而且春草、飛絮、黃梅雨都給人以愁絲連綿不斷的聯想

二是巧用博喻成功運用博喻,可以更加鮮明更加強烈地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本質特徵三個喻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突出的特徵,即多到無法計量,而且還在發展變化,越來越多如羅大經所略舉,他人言愁,或以山喻,或以水喻,大都只限於用一個比譬,本詞卻連設三喻,而且這三個比譬,又都不是單純的事物如山或水,而是複合的景色青草、柳絮、梅雨疊加使用,空間感、層次感更強

三是比中有興三個喻體都分別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景物描寫,本是虛景實寫,目的在於用作比譬,但所寫又都是江南春末夏初時節所特有的景色因而,它們除了用來作形象的比喻以外,還共同構成了一個春去夏來的境界而這樣的境界,與“閒愁”又非常和諧渾融春去也,即愛情、青春去也所以寫來就顯得亦景亦情,亦虛亦實,亦比亦興,融成一片先著《詞潔》評本詞爲“工妙之至,無跡可尋”,正是指的這種地方

這都是它們跨越了前人同類句子的地方所以沈際飛在《草堂詩餘正集》中評爲“真絕唱”

6.詞的下片寫了什麼內容?主旨是什麼?

(因思慕引起的無限愁思這是一支描寫單相思的痛苦情歌)

 六、主題拓展

思考:此詞只是一首單純的言情詞還是另有寄託呢?如果另有寄託,又從哪些地方體現出來?

賀鑄一生沉鬱不僚,懷才不遇,只作過一些小官將政治上的不得意隱曲地表達在詩文裏,是封建文人的慣用手法,因此,結合賀鑄的生平來看,這手詞應當是有所寄託

美人:可以理解爲作者的政治理想,閒愁,就是作者執著追求而理想終究不能實現的苦悶那麼這首悲歌,實際是士不遇的浩嘆

寫“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實現,形象生動美人深居獨處,虛度年華,清冷孤寂,“只有春知處”,不正是作者懷才不遇的形象寫照嗎?這也完全與詞人沉淪下僚,一生不被人知重的情況相吻合“碧雲冉冉橫皋暮”,託洛神以寄對君主的思慕賀鑄爲人耿直,不攀附權貴,“美人”、“香草”歷來是高潔之士的象徵,因此,作者應該是以詞自比作者退隱橫塘,壯志難伸,故借美人遲暮,盛年不偶,寫自己的不爲世用

 七、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摘抄一些描寫相思之情的詩句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敦煌曲子詞《菩薩蠻》)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韋莊《思帝鄉》)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爲系歸舟……”(秦觀《江城子》)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鷓鴣天》)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韋莊《浣溪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