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歸去來兮辭》優質教案

本文已影響 2.73W人 

《歸去來兮辭》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託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體上屬於辭賦,但語言淺顯,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

高一語文《歸去來兮辭》優質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鄙棄官場生活而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態度,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歸納“行、引、乘、策”等四個實詞的一詞多義。

3.朗讀理解課文,結合有關背景知識探究理解作者辭官歸隱的原因與率性而爲的個性

  【教學設想】

因課文內容比較艱深,故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

 【教學方法】

討論、比較、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讀課文,利用註釋、工具書,初步把握文章;朗讀課文,找出押韻的字,由押韻歸納各層大意,理清背誦思路,背誦全文。

2.分類歸納古漢語常識。(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例: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詞。 例: 景翳翳以將入。(景,太陽。今常用義“景色”、“光景”等)。 悅親戚之情話。(親戚,親屬戚屬。今常用於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或血統關係的家庭的成員。)

(3)一詞多義。(歸納“奚、胡、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行、引、乘、策”等四個實詞的一詞多義。)疑問代詞

例:奚 奚惆悵而獨悲(爲什麼) 樂夫天命復奚疑(什麼)胡 田園將蕪胡不歸(爲什麼) 胡爲乎遑遑欲何之(什麼)

曷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焉 復駕言兮焉求(什麼)

何 胡爲乎遑遑欲何之(什麼)

實詞 見教材練習

(4)詞類活用例:眄庭柯以怡顏(怡,使動用法,使顏怡。)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作名詞,傲世。)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作名詞,空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流,動詞作狀語,沒有定規地隨時隨地。)

或棹孤舟(棹,名詞作動詞,用槳劃。)

感吾生之行休(行,動詞作狀語,將要。)

(5)古漢語特殊句式

賓語前置

例: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麼。)

胡爲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何之”即“之何”。)

注:以上爲預習參考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獨立或與同學一起完成,以掃清閱讀障礙,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宋朝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有這樣一句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表明了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周敦頤的這一思想明顯地受到了晉朝陶淵明的影響。“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就是明證。陶淵明,這個“不爲五斗米而折腰”鐵骨錚錚的漢子,影響了不知多少封建士大夫。鍾嶸在《詩品》中稱陶淵明爲“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抖落了滿身的污濁之氣,憤憤棄官歸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陶淵明的精神世界,共同傾聽來自遙遠的聲音--“歸去來兮辭”

  二、朗讀課文

(一)教師配音朗讀課文

朗讀常規指導:本文朗讀時,應注意語調、語氣和語頓。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應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感嘆句讀“ ”調,疑問句讀“ ”調)。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爲主,四字句以二/二頓讀,如“乃瞻/橫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頓讀,如“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多媒體1,利用聲像技術,展示課本插圖,營造一個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

(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入情入境。

(三)學生推薦代表朗讀本文,要求讀出感情,並說出依據。

 三、討論研究(分小組討論研究,推薦代表發言評論,感受文章內容)

提問1:“歸去”兩字是詩眼。你能扣住“歸去”二字,準確地給這個標題來設計幾個問題嗎?可以設計哪些問題呢?(以“歸去”兩字爲核心來解讀本文)

討論明確:(1)從何而歸去?(2)爲何要歸去?(3)如何歸去?(4)歸去以後,如何?(5)歸去時及歸去後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等等。

(1)從何而歸去?

引導學生結合課本註釋,瞭解陶淵明出仕及歸隱情況。

明確:從官場而歸去。

(2)爲何要歸去?

古人不是深受儒家 “學而優則仕”思想影響嗎?范進、孔乙己等一大批讀書人不是每日做着“爲官夢”嗎?爲何做了官的陶淵明卻如此毅然決然地離開官場而走上“歸隱”之路呢?(也可這樣問:他爲什麼要辭官?)先不說課文內容,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在詩歌《歸園田居》中的幾個詩句,可能對我們研讀課文有一定的啓發。

補充:《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多媒體2,投影以上詩句)

請同學討論:A.“塵網”、“樊籠”比喻什麼?

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B.他爲何要如此自比?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C.爲何他說自己入官場是“誤落塵網”?

明確: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

你能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加以佐證嗎?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第一段作者所流露出的複雜的思想感情。

D.出仕與歸田兩者孰輕孰重就可知了。“田園將蕪胡不歸?”“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爲自己誤入官場而深深地自責自悔。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中的“已往”“來者”分別指什麼?“今是”“昨非”各指什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有慶幸之意,自恕自慰之情;表現出作者對現在辭官的肯定和前半生做官的否定;彷彿是一種醒悟

小結:所以“歸去”是爲了保持自己精神上那一份遺世獨立的品格。

朗讀提示:第一段自責自悔,應讀得“氣中聲硬”。教師範讀後學生讀。

(3)如何歸去?(分組討論研究)

A.作者的行程路線是怎樣的?(引導體會: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回家的過程--先乘船,後上陸。

B.你能想象出此時作者懷有怎樣的心情?

引導體會:“輕颺”、“吹衣”--輕舟搖盪,和風吹衣,表現出衝出牢籠後的前所未有的歡快和迫切之情;前路、晨光;問、恨--歸心似箭的心情。

C.這樣的心情在下文哪幾個句子中可以看出?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寫出作者剛入家門狂喜飛奔的樣子(突出強調:載……載……)

“僮僕歡迎,稚子候門”--濃濃親情的自然表現,能不引起作者的欣喜之情嗎?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寫出作者舉家歡宴、興高采烈的情景。作者在這裏開懷暢飲,歡喜異常。

D.“三徑就荒,鬆菊猶存”一句寫“鬆”“菊”有何作用?

討論明確:庭院雖已荒蕪,但鬆、菊卻保存完好,這給作者很大的精神慰藉。鬆、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貞堅強的象徵,陶淵明更是從來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寫鬆寫菊,從中表現了陶淵明的清高人格。

你能找到有關寫鬆、寫菊的詩句嗎?(請學生從掌握的詩句中體會“鬆”“菊”的形象特點)

E.“鬆”“菊”正是作者高潔形象的化身。你能用具體形象的文字描述“風飄飄而吹衣”的作者形象嗎?這樣的形象你能想象到我們古代詩人中的哪一個?

小結:以上幾句話寫出了作者歸家及抵家時的歡快喜悅之情,表現了歸家之樂,所以文章在句式有了一定的變化,由六字句至四字句,節奏明顯加快。

朗讀指導:要體現作者的急迫欣喜之情,應讀得“氣滿聲高”。(指名朗讀,評價,齊讀)

(4)歸去以後,如何?(分組討論研究)

請學生找出有關語句加以回答。

A.如果把這些語句加以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個方面?

討論明確

(1)家居生活--“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2)田園生活--“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B.寫家居生活時,作者用了哪些動詞表現出了閒適、寧靜的生活情趣?

引導學生體會:引、眄、倚、審、策、矯首、撫等動作。(想象體會,讓學生上臺表演)

C.生活在如此寧靜的生活環境中,作者有什麼生活感受?哪些詞可以看出?

引導學生體會:怡顏、寄傲、易安、成趣等詞。

補充:《歸園田居》:“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多媒體3,投影以上詩句)

D.請學生朗讀上述詩句,比較文中所寫的內容與詩中所展示的生活環境及寫法有什麼異同。

討論明確:

同--房屋簡陋、狹小;環境恬靜、幽雅;作者心情一致: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寫法都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情寓於景。

異:文--直接寫作者的行蹤、心情;詩--完全以景襯情,並無作者主體出現。

E.講到“情寓於景”這一點,文中有一寫景名句,試找出來,分析其妙處。

討論明確:“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無心”是寫什麼?(流雲)“知還”是形容什麼?(飛鳥)。這裏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擬人,作者把“雲”和“鳥”人格化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作者將感情寄託到“雲”“鳥”這些“物”上,表現出自己的歸田恰似一隻倦飛的鳥兒急於返巢的心情,“物”尚且如此,何況人呢?達到了景中見情、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F.作者寫田園生活時,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討論明確:

交友--“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出遊--“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作者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和親戚們談家常,彈琴讀書,準備勞作,駕車出遊,充分表現出了農村生活的樂趣。作者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幅農村田園生活圖。生活在這樣的自由王國中,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作者的心境是恬淡的。

補充:《歸園田居》:“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多媒體4,投影以上詩句)

G.這樣的生活場景,在我們所學過劉禹錫的《陋室銘》一文中哪幾個文句相似?

討論明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H.如何理解“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一句?

討論明確:面對着欣欣向榮的花草樹木和涓涓泉水溪流,作者表現出了無限的嚮往之情和壓抑不住的興奮,可是畢竟已經老之將至,在激動興奮的同時又產生出無限的感慨,一種晚境淒涼之感襲上心頭。

I.作者爲何要化這麼多的筆墨描寫歸家以後的生活?這對錶達主題、抒發情感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作者描寫歸家以後的生活。字裏行間洋溢着安逸、閒適、寧靜的生活情趣,反襯出對官場生活的深惡痛絕。

小結:作者通過一些具體的景物和一些具體的生活細節描寫,構成了一種寧靜安謐、純樸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體會到作者那淡泊恬靜的生活情趣。

朗讀指導:第二、第三段,自安自樂,有喜悅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調是靜謐而愉悅的,應讀得“氣滿聲高”。齊讀課文。

(5)歸去後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分組討論研究)

我們已經知道作者歸田以後充分享受到了人生的樂趣--天倫之樂、交友之樂、農作之樂、出遊之樂。但作爲一個封建士大夫,要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很痛苦的,畢竟他曾受到過的是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

養家餬口,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願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選擇歸隱,實在是迫於無奈呀!

A.哪句表現出了這樣的低沉、傷感的情緒?

明確:“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爲遑遑欲何之?”

B.但他畢竟已經厭煩了官場的生活,所以有了一段的思想鬥爭以後,他立即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從哪幾個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這些文句照應了前面第2、3段的內容。表現出一種仰天長嘯、縱情吟詩的豪放態度。

C.本段最後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討論明確:“樂天知命”的思想,即棄絕世情,迴歸自然,順應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的終結,這種態度反映了作者受老莊思想的影響,消極避世、鄙視官場的人生觀、世界觀--安貧樂道、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

小結:最後一段寫樂天知命、乘化任運思想下的無憂無慮。

朗讀指導:第4段樂天安命,有達觀之情,讀時應由無奈、低沉到曠達、悠然。

  四、總結課文內容

由學生總結,教師適當點撥:

全文以“田園將蕪胡不歸”領起,接着以“歸思”、“歸途”、“歸家”、“歸意”爲順序,依次抒寫,最後以“樂夫天命”作結,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嚮往田園的感情。

本文通過脫離官場之後對田園生活樂趣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田園勞動生活的嚮往及熱愛之情。

 五、再次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佈置作業--拓展閱讀

1.認真閱讀下面這首詩,結合課文內容,深入理解作者歸隱田園的思想感情,瞭解作者的藝術情趣,並形成400字的文章。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註釋】 南山:指廬山。 興:起牀。理荒穢:即除雜草。

2.陶淵明對“鳥”這意象格外關注,如“飛鳥”“羈鳥”“倦鳥”,請同學們利用我們學過的詩文及網絡來蒐集材料,以“陶淵明與‘鳥’”爲題寫一篇論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