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中語文《錯誤》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2.64W人 

 整體感知:

高中語文《錯誤》教案設計

鄭愁予是臺灣當代著名詩人。他的名作《錯誤》被譽爲“當代抒情詩的絕唱”。這首詩寫的是江南一個小鎮上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一個遺憾的過程。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興趣盎然地鑑賞這首美麗的詩歌並針對其中鮮明的意象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要讓學生懂得好的詩歌應給人無限的聯想和想象空間。同時,讓學生對鄭的詩歌創作及特點有初步的瞭解。

方式:以誦讀和互動討論爲主

 教學目標:

1.學習《錯誤》,瞭解鄭愁予的簡歷及詩歌創作特點。

2.學習《錯誤》,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3.瞭解中國當代詩歌發展簡史。

  教學過程:

一:師(導入新課)

鄭愁予是當代活躍在臺灣詩壇的一位著名詩人。曾有人評價他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詩句華美,而且絕對是現代的。”他的這首《錯誤》並被譽爲“現代抒情詩的絕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這些評價呢?那這首詩又是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感受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在朗讀時,最好找幾位同學單獨朗誦,整體朗誦沒有氛圍,無詩歌韻味,

注意詩句的停頓和節奏。)再用多媒體放中央電視臺的《錯誤》朗誦。讓學生感受名家朗誦的風範。

 三:

師: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詩爲什麼起的詩題是“錯誤”呢?請根據你的理解,談談這裏隱含的一個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

生:(帶着思考和問題進行熱烈討論)。

一生答:我這樣理解:

詩中主人公“我”騎着馬周遊江南,碰到一個癡癡等待丈夫或情一人的閨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東風”爲她傳遞信息,又沒有漫天飛舞的柳絮爲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也不揭開,無心去看窗外花一團一錦簇的春景。(此時教師點撥: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一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長深遠)。 終於,她聽到達達的馬蹄,美麗的馬蹄聲,以爲日夜盼望的心上人歸來了。當打開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個過路人。轉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無限的失望。這“美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樣。 (熱烈鼓掌)

師:非常好。不錯,這首詩是寫了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寫了一個遺憾的 過程。這很容易讓人去描繪那時這樣一幅幅畫面。當他們雙眼交錯的一剎那,他們內心的琴絃是怎樣被激盪起來的? 好,如果讓你當導演,把這個相遇的過程拍一部小的電一影短一片,不知在座的各位會怎麼去安排呢?可以不拘於詩,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生:(熱烈討論)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時間:黃昏時分,火紅的夕陽正放射着自己最後的光和熱,慢慢向西天墜去。它的光輝照射着青石鋪就的街道上。

地點:江南一小鎮上。

人物:騎馬的遊子,女子。

過程:詩中的男主人公是個浪跡天涯的遊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鎮上,在街道的盡頭,慢慢走過來一匹馬,馬上坐着一藍衣青年。那就是“我”,詩中的主人公。走在青石的街道上,落山的夕陽照射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小鎮上異常安靜。“我”騎馬踱在青石上,發出有節奏的“達達”聲。起風了,“我”的發一絲微微地飄揚了起來。 然後鏡頭轉到小巷中長滿藤蘿爬山虎的青石牆。 看着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麼不得而知,只聽到“我”在輕輕吟誦席慕容的“如果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爲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鏡頭轉到小巷盡頭一處閨樓之中,梳妝檯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繡,但眉頭緊蹙,心不在焉。樓下傳來小孩子嬉戲的聲音,但她充耳不聞。 這時,自街道上由遠而近傳來達達的馬蹄聲。 略一遲疑,隨即她又凝神細聽,確實是達達的馬蹄聲。 一束燦爛的笑容自她臉上綻放開來。她放下手中的東西,衝到了窗前,推開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遠遠的,一個人向她走來。但,那張臉,卻不是她所熟悉的那個人的。

(合)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詞。當四目交錯而過的那刻,影片響起了悠揚的音樂聲。風起了,柳絮漫天飄灑起來。鏡頭慢慢向上拉昇,霧色*籠罩着小巷、小鎮。

同學們都凝神靜思了一會,熱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補充一下。這時的“我”也可以牽着馬。

另一生:結尾也可以響起江南小鎮特有的街頭叫賣聲,讓影片籠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圍中。

師:太好了。現在我們回到本詩,在本課的開頭我曾經說過:楊牧曾評價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也就是說他和中國的“外國詩人”是不一樣的。那些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鄭愁予不同,他的詩歌是中國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在語言上還有哪些動人之處呢?

生:(討論熱烈)各抒己見。

一生:文章標題是用“錯誤”起名,而且是“美麗的錯誤”。“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並不爲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給人跌宕起伏的感覺。

(師補充:這首詩所表現出的意境,又與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有相似之處。這可以說成是它的中國性*聯想)。

一生:他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的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馬蹄”、“春幃”。這些我們在古典詩詞中見的較多。

(師補充:很好,舉個例子。東風這一意象來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無題》中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所以講鄭具有很深的古典詩詞的修養。)

停頓片刻,然後一生又問:詩中有句“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爲什麼這麼說呢?

師:請大家一起來想一想。等待的季節漫長,蓮花的開落也日復一日,時間在無聲中流淌,作者在這裏以音響的延伸來暗示容顏的逝去,體現了詩的漸進性*和暗示性*。這裏,講求的是詩句表達的一種節奏和韻味。在詩中還有幾句也有這種效果,你們能找到嗎?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師:很好。

一生:還有“達達”的馬蹄聲,這在中國文化裏纔有。這是中國文化傳統約定的。

(鼓掌!)

  四:

師:很好。大家談了這麼多,我們來簡單看一下鄭愁予的個人簡歷。也是爲本課做一個總結。

放上投影片,老師帶領學生們看一遍。

附:鄭愁予簡介: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親輾轉大江南北。抗戰勝利後到北京,曾就讀於崇德中學。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 1958年大學畢業後,曾在基隆港務局任職多年。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進修研究,獲藝術碩士學位。現旅居美國,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

鄭愁予其人其詩都給人一種神祕感。他本人是一個運動健將,但詩中表現的卻是一個多情書生;他有着極深的文學修養,但他卻畢業於法商學院;他身爲現代派的主要干將,但他的詩卻處處流淌着古典韻味;他的詩婉約猶如李商隱,但豪放起來酷似李白。

鄭愁予比較有名的詩作,比如《錯誤》、《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爲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稱爲“浪子詩人”。對此,鄭愁予不以爲然,他說:“因爲我從小是在抗戰中長大,所以我接觸到中國的苦難,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這些寫進詩裏,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實影響我童年的和青年時代的,更多的是傳統的仁俠精神。”仁俠也好,浪子也罷,總而言之,“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種人。”也許正是仁俠精神和浪子情懷的結合,才使鄭愁予的詩有如此動人的藝術魅力。

  總結擴展

 [總結]

《錯誤》這首詩共九行,、九十四個字,篇幅不長,但藝術上卻很有特色*。從結構上看,隱含一着縱橫兩條線索。明顯可見的縱線是自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開頭兩句先以廣闊的江南爲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後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後落在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靜的馬蹄聲。從橫線來看,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正是因爲“我’’從江南走至女子的處所也不進去,女子期盼的“容顏如蓮花開落”,等待的熾情變成了心灰意冷。最後兩句本應該是“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所以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在這裏詩人用一個小倒裝句。這樣的安排,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得詩意盎然,在不協調中閃發出光彩。這首詩另一動人之處是其語言之美,特別是“美麗的錯誤’’數字。這句話原本就是矛盾,“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並不爲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前後情景的逆轉,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更形成了清勁跌宕之勢。文字純淨是這首詩的另一個優點。《錯誤》至今仍能打動無數讀者的心絃,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於以詞藻取勝,而是以它內在的情感打動人。這種情感不僞裝、不雕飾,在詩中使情景和諧一致,產生了意味不盡的藝術感染力。

 [擴展]

野店

鄭愁予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黃昏裏掛起一盞燈

啊,來了……

有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

有寂寞含在眼裏的旅客

是誰掛起這盞燈啊

曠野上,一個朦朧的家

微笑着……

有鬆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燒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換着流浪的方向……

  [賞析提示]

《野店》寫於1951年鄭愁予18歲時,而詩中流露出的悲愁,卻遠非一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人所能體味的。究其原因,詩人有一種流浪意識,一種孤兒意識,一種戀“家”情結。家不僅是吃飯、睡覺的地方,而且是一片港灣,給人溫暖、寧靜、平穩之感。遠離了家,惟一能夠吸引流浪者眼神的就只有“黃昏裏掛起”的 “一盞燈”了,而詩人又是多愁善感的,因此對“燈’’的感覺特別強。黑暗中,昏黃的燈光,朦朦朧朧的,彷彿告訴流浪者家就在眼前。但野店畢竟不是家,它只能提一供旅人食宿,給旅人一種“朦朧的家”的感覺。然而流浪既然已成事實,那麼,只有權將“有鬆火低歌的地方”、“有燒酒羊肉的地方”當家了。流浪者在這裏溫暖地相會,也無可奈何地“交換着流浪的方向……”年輕的詩人就像一位旅人,雖然來到了有鬆火有歌聲、有燒酒有羊肉的野店,卻因山水阻擋,路途遙遠,不知何日才能歸家,思家之情,悲愁之感,躍然紙上。

 佈置作業

選讀鄭愁予的其他詩作並向同學推介。

後記:這首小詩裏的美麗而遺憾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每位同學的心。寫作電一影劇本的嘗試也使他們空前活躍。這種互動性*的學習也使他們對鄭愁予在詩中運用的中國傳統的古典詩歌的意象有了更深的把握。在學習中,教師有意把鄭的個人經歷放在後面講,也爲了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