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文言文《阿房宮賦》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31W人 

  《阿房宮賦》教學反思第一篇

古人云:“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所得爾。”學生要“有所得”,唯一的途徑是“讀”,誦讀教學的根本也就是一個“讀”字。

文言文《阿房宮賦》教學反思

《阿房宮賦》一文教學怎樣抓住“讀”這一根本呢?

1.教師範讀

《阿房宮賦》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千百年來一直受到讀書人的青睞。誦讀的開始,教師要儘量表情達意地朗誦一遍,使學生入情入境,躍躍欲試,創造一種美好的氣氛。

2.學生自讀

字、詞等方面的障礙直接影響誦讀的效果,所以在學生誦讀前必須藉助書中的註釋初讀課文,清除文字障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作重點講解以加深印象,節省時間。如本文中的“四海一”的“一”,“盤盤焉”的“焉”;“蜂房水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等,雖有註釋,但必須板書,加以強調。

3.教師導讀

所謂教師導讀就是老師指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讀中見情,讀出文意,反覆朗讀,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如氣勢磅礴的開頭四句:“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既寫出了秦始皇囊括四海,併吞八荒,統一中國的英雄氣概,又暗示了秦始皇興土木,廣聲色,不惜人力物力而導致速亡的原因。文筆雄健,氣衝霄漢。朗讀必須讀出氣勢,讀出作者的情感來。又如“矗不知其幾千萬落”,是在鋪陳空闊而密集的宮內建築之後寫的一個結句。讀這一句要做到兩點:“矗”字要重讀,一字一個音節;讀出作者對秦始皇勞民傷財的罪行無比憤慨的思想感情。這樣指導朗讀,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4.學生朗讀

在教師指導之後,就是學生朗讀了。在這個時候應鼓勵學生搖頭晃腦地盡情去讀,先領讀,接着自由讀,後齊讀。“體物”的'內容指名讀,“寫志”的內容集體讀……反覆朗讀,加深理解。

《阿房宮賦》第二段較長,望而生畏。如果清理一下層次,就好背誦了。全段可分爲三個層次:宮人來源,宮人生活,宮中珠寶。層次明晰,易於背誦,就是在一個極小的層次裏也還可以尋找速記竅門。在“宮人生活”這一層中可以按時間順序記憶:宮人早上起牀後開鏡──梳髮──洗臉──焚香……這是從一層一段而言。從全篇看更應該理清層次。《阿房宮賦》全文四段,前三段是“體物”,最後一段是“寫志”。分清了這樣的結構,背誦全文就方便多了。

實踐證明:誦讀教學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它變“講讀中心”爲“自學指導”,真正貫徹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育思想,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它以誦讀訓練爲主,以知識講解爲輔。打破了“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的舊教學格局,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阿房宮賦》教學反思第二篇

教學設想:

《阿房宮賦》是舊、新版教材編選者都選用的經典名篇,文章所承載的文化和文學意義豐厚。基於此,考慮基本理解文本後,力爭讓學生背誦本文,目的是一定要足夠熟悉文本,爲下一步的拓展延伸做準備;而後,讓學生結合時代,結合自己的經歷、閱歷,發散思維,可從任何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所受的啓迪,提出問題或獨特的認識。教師加強梳理,形成由《阿房宮賦》帶來的典型性的、時代性的思考。

課堂具體實施:

一、初始階段,不做過多的提示,充分發動學生、激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過程,學生會基本上能提出日常接觸的一些現象及問題。歸納如下:

1、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奢侈問題)。

2、秦人不暇自哀,而秦人哀之句(亡羊補牢問題,同時要反思自己有無同樣情況。)

3、盤盤焉,囷囷焉段(排比句、比喻句的運用。用富感染力的筆觸寫出了阿房宮的富麗和生活的窮奢極欲。有很強大穿透力,人讀之恨秦之奢靡,人讀之盼秦滅亡,人讀之悲百姓之遭際。)

4、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民怨沸騰,而防民之口,不調整政策,收民心)

這些問題較好理解,簡單梳理可。

二、這時,仍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讓他們向深處走,往細處走。歸納如下,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天下事往往由內部引起,所謂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之)

2、秦人不暇自哀,而秦人哀之句(哀而鑑,同上意,是君子更改過錯問題;哀而不鑑,後人復哀之;鑑而不哀,學其奢暴,召禍欲速;不哀亦不鑑,無智之愚人,不撞南牆而不回頭者也。)

3、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語言概括力極強。周華健《朋友》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

三、此時,學生的探討已經差不多,深度的探討,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啓發。

1、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用王昭君的例子、趙飛燕的例子,紅葉詩引導,提示出宮女的悲苦命運,進一步理解爲什麼後代很多文人用宮女的例子寫自己。補充元稹詩: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這樣既理解了文章所傳達的意思,同時讓學生從更廣闊的角度理解語句。)

2、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引導到所學的《齊桓晉文之事》,提出:將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3、在探討阿房宮所帶來的悲劇和警醒的同時,去理解阿房宮本身。阿房宮是富麗堂皇的,圓明園是美妙絕倫的,二者的命運何其相似,如何理解呢?(如,毀壞是全人類的遺憾,但爲什麼會出現被毀壞的命運呢?)

4、我進一步提到,阿房宮沒有了,圓明園沒有了,但有廢墟存在。廢墟怎麼辦?針對一些社會爭議,交給學生思考。同時印發餘秋雨先生的散文《廢墟》,以啓發他們思考。

在這裏,只是羅列出了課堂上師生探討的結果,第一二層次,比較簡單,可以很快完成;第三層次,需要認真對待,因爲這是他們想不到的地方,也是對他們的思維真正有啓迪的地方。

總之,就是要利用課文所承載的文化、文學意義,結合時代給予充分展示。如此學完本文,學生就不僅僅是背誦了一篇文章,而且能夠在更深刻的角度上有認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