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語文《沁園春·長沙》教學實錄

本文已影響 2.31W人 

師: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有位偉人曾歷遊湘江,並寫下了掀起改天換地新浪潮的宏篇。今天就讓我們踏尋偉人的足跡行走湘江,追溯那輝煌歲月中的一盞明燈——《沁園春·長沙》。首先,我找一位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語文《沁園春·長沙》教學實錄

生:這首詞作於1925年,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但革命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爲黨內外鬥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面對湘江的一片大自然瑰麗的景色,聯想着革命的形式,追憶1911—1923年間在長沙的求學生活和革命鬥爭經歷,便以長沙爲題,寫下了這首詞。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形象地指出了主宰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師:好,首先讓我們一起欣賞這篇課文的範讀。(播放示範朗讀)

師:我們看到,這首詞的上闕描寫了湘江美麗的秋景,下闕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情懷。我找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上闕,在他朗讀時,大家想一想上闕都寫了什麼?

生:在深秋的季節,我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師:老師想問問你,在這裏作者都向我們交代了什麼?

生:獨立——作者;寒秋——寫作時間;橘子洲——地點;湘江北去——環境。

師:我們看“獨立寒秋”這句語法採用了倒裝,倒裝的目的在於強調,那麼作者要強調的是哪個詞呢?

生:獨立。師:“獨立”這個詞在這裏有什麼含義呢?

生:獨立不僅表明一開始作者就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裏,可以讓讀者想象出詩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氣概,而倒裝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毛澤東身處險境卻能“獨立寒秋”坦蕩從容、臨危不懼的偉人形象。

師:分析的很好,現在進入討論環節,請大家爲第一節想一個小標題,然後每組選一個代表把你們討論結果寫在黑板上。綜合大家的意見,我們可以爲第一節起個題目——獨立寒秋圖。

師:接下來,讓我們注意一個“看”字,它一直領起到那一句?

生:萬類霜天競自由。

師:大家可以看到這幾句都是寫景,但又都是寫情,我們分析時要注意情與景的交融。誰能告訴我,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什麼?

生: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師:我們來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遍”、“染”寫出了什麼?突出了山的色彩有什麼特點?

生:遍—寫出了紅之廣;染—像工人染成的一樣,景色十分美麗。

師:看到“紅“字,我們會想到什麼呢?這裏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生:會很自然地想到革命的火炬。這裏運用了象徵的手法。

師:回答得很對,這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着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式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命運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那麼接下來作者又看到了什麼呢?

生:“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師:好,江指湘江,“漫”字寫出了江水的什麼狀態?

生:溢滿之狀。

師:我們都知道,春天的水會漲,而秋天的水應該是消退的,那麼爲什麼湘江水還這樣盛呢?

生:這裏也運用了象徵的手法,用來象徵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展。

師:那再看“碧透”,通過這幾幅畫面,想一想寫出了江水什麼特點?

生:寫出了湘江之水澄、清澈見底的特徵。

師:“遍”“透”屬於什麼用法嗎?有什麼意思?

生:“遍”與“透”爲互文,都是副詞,含有“極”的意思。

師:那“百舸爭流”中“百舸”、“爭流”又指什麼?

生:“百舸”泛指衆多的船隻,“爭流”形容羣舟爭相行駛。

師:寫出了江中怎樣的場面?

生:寫出了湘江上千帆競發,爭先恐後、昂揚奮進,熱鬧、壯觀的場面。

師:作者這樣寫的寓意是什麼?

生:千帆競發,像戰場上無數奮進的勇士,象徵革命戰士在力爭上游、努力奮鬥的精神。

師:我們再看下一句“鷹擊長空”此時詩人用了一個“擊”字,形容了雄鷹展翅的`什麼特點?

生:矯健、迅猛有力。

師:那麼“魚翔淺底”,魚兒在水中應該是遊動的,爲什麼這裏是用一個“翔”字呢?

生:江水很清澈,藍天白雲倒映在水中,看上去魚兒像是在天空中游動一樣,表現了江底魚兒的自由和江水的廣闊。

師:從修辭上看,這些句子裏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對偶。詩人從遠景、近景,天上、水中爲我們進行了有序的描寫,互有照應,相映成趣。

師:那麼詩人此時眼中的景象是怎樣的呢?

生:萬類霜天競自由”萬物都在秋光中爭過自由自在的大好生活。

師:“萬類霜天”表現了詩人視野的開闊。一個“競”字又突出了什麼?

生:有力地突出了萬物蓬勃的生命力。

師:“萬類霜天競自由”由眼前的事物一下擴展到世間萬物,有什麼深層含義?

生:世間萬物都在秋光中爭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鬥爭中獲得生存自由。那麼人類,特別是被壓迫的人民不是更應該競自由嗎?其實就是對人民的一種號召和呼喚。

師: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圖畫。這幅立體的遼闊萬里、絢麗多彩的風景。宛如當代着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山水畫。不愧爲“驅山走海置眼前”、“咫尺應須論萬里”的大手筆。下面請大家發揮團隊精神,爲這一節起個小題目。

生:生機勃勃的秋景——“湘江秋景圖”。

師: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寫的肅殺悲涼,清冷、慘淡,那麼請大家討論一下,爲什麼毛澤東筆下的秋如此絢麗多彩、充滿生機呢?

生:身份:黨的領導者;性格:胸懷大志;心境:廣闊崇高;胸襟:以天下爲己任。

師:接下來我們再看“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三句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設問。

師:我找同學解釋一下“悵”、“寥廓”、“誰主沉浮”三個字詞是什麼意思?

生:“悵”原意是失意,這裏用來表達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緒;“寥廓”指宇宙的遼闊無邊;“誰主沉浮”誰主宰國家的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

師:很好,那位同學能說出這三句的大意。

生: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萬端思緒!廣闊無垠的大地,誰纔是主宰你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

師:前面作者主筆寫景,這裏筆鋒一轉,提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他問了什麼?

生:誰來主宰你的沉浮榮衰、掌握民族的前途、主宰國家的前途。

師:詩人的這一發問是詩人由自然景觀聯想到人類社會與政治風雲後發自內心的感慨。自然界中的萬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競自由”,顯示自己的生命力,何況我們有思想有靈魂的人們呢?“主沉浮”,就是要主宰大地,那麼作爲青年,如果你處在那個時代,你應該怎麼做呢?

生:就是拼搏爭取,就是改天換地,就是進行革命鬥爭。

師:毛澤東在學生時代就能提出這樣憂國憂民地深度思考,這顯示了什麼?

生:這一發問,顯示了青年革命家毛澤東以天下爲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遠志向。

師: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鴻鵠大志,這麼大的革命氣概,這麼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上片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最後,我們把這首詞的上闕齊聲朗讀一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