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二語文必修三《老人與海》教案設計(通用7篇)

本文已影響 2.62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語文必修三《 老人與海》教案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二語文必修三《老人與海》教案設計(通用7篇)

高二語文必修三《老人與海》教案設計 篇1

一、課標要求

本課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提到:高中語文課程必須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繫,引導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二、學法分析

首先,高二學生對海明威可能比較陌生,教學前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多尋找一些課外資料,以期能對他的作品和風格有一定的瞭解;其次,本文雖然是節選,但是文章依然很長,所以,教學中儘可能的理清小說的行文脈絡,如老人與鯊魚較量的五個回合;其三,本文充滿了哲理和象徵的韻味,但學生的生活閱歷比較簡單,所以應該聯繫生活實際。

三、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瞭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寫作風格

過程和方法:

1、梳理小說的脈絡,並提煉主題

2、學習運用反襯、內心獨白等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段

3、學習本文象徵主義手法的運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讓學生學會直面挫折,學會堅強、勇敢、永不言棄的精神

2、樹立積極向上的樂觀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解析教學難點:小說的象徵意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對話學習

四、教學流程

導語設計:

當我們嬉鬧於歡樂的童年,當我們高歌在懵懂的少年,生命的長河已經註定我們不僅僅要看到浪花的美麗,還有浪花下的兇險,於是我們的生活中多了一個詞語“挫折”!既聾又啞的海倫,耳聾的貝多芬,雙腿癱瘓的史鐵生,生活給予他們的是一個接一個的挫折,然而,海倫成功了,貝多芬也成功了,史鐵生也成功了,挫折造就出的卻是生命的最強音。什麼使他們脆弱的軀體如此強悍?什麼使他們敲響生命的強音?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被稱爲“現代英雄神話”的傳奇人物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他將用樸實無華的文字,闡釋生命的意義。

走進作者:

請同學們自己談收集到的有關海明威的資料,教師整理後梳理

海明威(1899~1961),美國現代作家,20世紀美國文學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早期作品表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緒,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稱。20世紀末回到美國,寫了不小以拳擊家、漁民、獵人等爲主人公的短篇小說,創造了“硬漢子”性格。

代表作:《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喪鐘爲誰而鳴》《太陽照常升起》等

1、梳理小說情節

一個老人,一片大海,年邁的老人在海上到底將有什麼樣的故事發生?

請學生概括小說主要內容

老漁夫桑地亞哥駕舟於海上連續84天,但是卻連一條魚也沒捕到,在別的漁民的奚落中,老人決定第85次出海,去尋找他自己的幸運之神。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儘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殘骸。本文節選的就是從鯊魚出現到老人回到漁港的部分。

提問:小說節選部分共有老人與鯊魚的幾個回合的較量?對象都是什麼?

學生回答:五個回合,分別是與鯖鯊魚鬥、與星鯊魚鬥、與犁頭鯊魚鬥、與星鯊魚鬥、與羣鯊魚鬥

教師補充:一方是孤獨的老人,一方是強悍的無數鯊魚,一方是弱者,一方是強者,他們的較量,誰會勝利?

提問:老人與鯊魚較量的五個回合中,老人用到了哪些武器?結果怎樣?老人的身體狀況又怎樣?大馬林魚狀況怎樣?

學生回答:

第一個回合:用魚叉(丟)、繩子(斷) 老人手受傷大馬林魚被吃掉40磅

第二個回合:刀子(鈍)、槳 老人手傷嚴重 魚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個回合:刀子(鈍)、槳(斷) 受淌血 半個身子被咬爛

第四個回合:短棍 手痛得厲害

第五個回合:短棍(丟)、舵把(折) 極疲乏 僅剩殘骸

教師補充: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出,老人實現了他的願望,捕到了魚,但是,儘管他費盡力氣,勇敢搏鬥,但是最終的結局,得到的卻是一副殘骸。有人說,老人成功了,有人說,老人失敗了,你認爲老人到底是失敗還是成功?

學生討論後回答,發揮其自主性。

教師明確:

失敗者,奮鬥兩天卻一無所獲;成功者,老人在不斷的挑戰中,戰勝自我,精神上的勝利者。

提問:從小說情節中,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徵?

學生討論回答:堅強、勇敢、無畏地面對痛苦的硬漢子的形象

2、 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段

在人物塑造上,小說採用了反襯法和內心獨白等藝術手段,使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提問:學生找出對鯊魚的描寫並概括

回答:速度快、嗅覺靈敏、身子強健、戰鬥武器好

提問:如此精細的描寫鯊魚的特徵有何作用?

回答:兩者對比,反襯老人的勇敢、智慧

教師補充:何爲反襯,藉助於對立面之強來烘托主體性格之強。黑格爾說過:“人格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小說中,不少地方都極力描寫鯊魚的勇猛、兇狠,從而襯托出老人桑地亞哥的剛毅頑強。

提問:每一次搏鬥之後,小說都寫到了老人的心理,這在文中有何作用?

回答:戰鬥之後的一種緩衝,無數次心理的描寫,讓人看到老人的內心,從彷徨走向堅定,他有過後悔,但最終戰勝自己,收穫精神食量。

3、 重要語句的理解

“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解析:這是老人第一次回合之後的內心獨白,也是此小說的核心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人桑地亞哥的生命理念。整句話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理解,前句告訴我們,人生活在自然與社會當中,必不可少要面臨一些坎坷、磨難,這些磨難、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軀體的消滅、消亡,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後句,面對挫折,只要保持一種樂觀的精神,擁有一顆堅強的心靈,那麼,人類執着奮鬥的精神將永不磨滅。

4、 象徵主義

題目是《老人與海》,而表明上,小說是寫一位老人及其在海上的經歷,但實際上,老人的形象極具概括性,他已經超越了一個人的存在,而成爲了人生的一種象徵。老人桑地亞哥就是“硬漢子”的代表,大海則是生命旅途的象徵,鯊魚則是我們行走中的“強物”,厄運的象徵。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們都要遇到挫折,被厄運所阻撓,只有經歷與“鯊魚”的較量,才能成爲強者,唱出最美的歌。

5、 教師小結

生活中,能壓倒一切的不算是強者,不被一切所壓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所以,你應當首先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充實自我,以最大的熱情去擁抱生活,什麼樣的生活向我走來,我將向什麼樣的生活走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懈努力,以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迎接未來的挑戰。

高二語文必修三《老人與海》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2.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3. 引導學生藉助資料大致的瞭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風格。

4. 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着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裏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着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裏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2.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3.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着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裏進行抗爭的精神。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出生人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爲“本世紀(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你必須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範的文學長廊中來。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發表的《太陽照樣升起》。這部表現戰後青年人幻滅感的作品成爲“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馬紮羅的雪》《喪鐘爲誰而鳴》(一譯《戰地鐘聲》)和以“精通現代敘事藝術”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創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着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最爲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2.關於《老人與海》

海明威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也是當時“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繼承了馬克吐溫的現實主義傳統,一方面又在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上進行了革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195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是他後期的代表作,集中體現了他的創作特色。當年他獲得普利策獎,兩年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的情節並不複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着一條魚。後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儘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3.課文情節

課文節選的是老人與鯊魚搏鬥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的高潮,約佔全書的六分之一。從書中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老人與鯊魚的搏鬥共分五個回合。用魚叉殺死一條灰鯖鯊,魚叉被帶走,大馬林魚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殺死兩條星鯊,大馬林魚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殺死一條犁頭鯊,刀子折斷;用短棍擊退兩條星鯊,大馬林魚半個身子都被咬爛了;用短棍劈打成羣結隊的鯊魚,短棍丟掉又用舵把,大馬林魚再也沒什麼可吃的了,只剩下殘骸……五個回合的搏鬥結果卻是一無所有,“他知道他終於給打敗了,而且一點補救的辦法也沒有”。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一)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鬥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爲,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裏,他都憑着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發表的一些短篇小說裏,海明威描寫了一些拳擊師、鬥牛士、獵人等形象,在這些下層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敢於面對暴力和死亡的“硬漢子”性格,《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的形象就是這種性格的發展與昇華。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徵着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並沒有被打敗。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二)人們稱海明威的作品具有“電報式風格”,在本文中,這種特點有哪些體現?

1.結構上的單純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本文中直接出場的人物只有老漁夫桑地亞哥一個,情節也主要是圍繞大馬林魚的捕獲以及因此而引來的與鯊魚之間的搏鬥,可謂單純而集中。海明威曾經對《老人與海》的原稿進行了兩百多次的校閱,正如他自己所說,“《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成一千多頁那麼長,小說裏有村莊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他們怎麼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過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贅語,刪去了所有別人寫過的東西,刪去了解釋、討論,甚至議論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毫無生氣的文章俗套,使小說單純而集中。

2.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避免過多地使用形容詞,特別是華麗的辭藻,儘量採用直截了當的敘述和生動鮮明的對話,因此,句子簡短,語彙準確生動。在塑造桑地亞哥這一形象時,他的筆力主要集中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景上。鯊魚的來勢兇猛,老人的沉着迎戰,機敏矯捷,都寫得生動逼真。如寫鯊魚出現的情形,“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後又散開的時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竄上來。它遊得那麼快,什麼也不放在眼裏,一衝出藍色的水面就涌現在太陽光下。”這段描寫沒有一個比喻句和形容詞,但鯊魚的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卻立刻展示在讀者面前,清新洗練的敘述文字和反覆錘鍊的日常用語,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對大海的描寫粗獷簡潔,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3.鮮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簡潔的對話。海明威善於從感覺、視覺、觸覺着手去刻畫形象,將作者、形象與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總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如寫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面:“老頭兒用魚叉攮到鯊魚頭上的時候,他聽得出那條大魚身上皮開肉綻的聲音。”這種描寫本來都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便會過電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樣的感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讓讀者去如實地吸取印象”,而“不擠到對象與讀者之間去礙事”,他要讓對象與讀者直接溝通,這也是這篇小說的場景描寫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4.着力追求一種含蓄、凝練的意境。海明威曾經以冰山來比喻創作,說創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應該隱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隱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鮮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爲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闊大,他還藉助於象徵的手法,使作品蘊涵深意。

(三)難點探究

1.【提問】老人爲什麼說:“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明確】這句話是桑地亞哥的內心獨白,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桑地亞哥的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這句話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奮鬥,是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人生下來雖然面臨種種自然與社會的挑戰,也許這些挑戰強大到足以把人的肉體消滅,但一個人只要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遠是勝利者。小說中的老漁夫桑地亞哥雖然最終沒能保住大馬林魚,但在與鯊魚搏鬥的過程中,他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是精神上的勝利者。

2.【提問】文中的獨白有什麼特點?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鬥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着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牛”,言語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爲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爲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高二語文必修三《老人與海》教案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老人與海》整部作品的梗概。

2、結合心理描寫品味人物思想性格。

3、感悟學習老人身上的那種不向命運屈從,與自身、自然進行挑戰的決心和勇氣。

4、品味作品不贅述情感的、簡樸客觀而具體的語言風格。

二、教學重點

心理描寫在塑造人物性格上的作用。

三、教學時數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如果你被告知,有人寫了篇只有幾十頁的小冊子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你一定會感到很難相信。但這就是事實,這個人就是海明威,這本小冊子就是《老人與海》。

(二)作者簡介

(出示海明威照片)一個酷愛打獵、釣魚的作家。他到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他的身上中過237片彈片。他的頭上縫過5 7針。他曾在非洲兩度飛機失事,嚴重的腦震盪使他的視力和健康每況愈下。這就是海明威。他的經歷,孕育出他那硬漢的性格。

(三)整部作品簡介

(出示《老人與海》圖片)這篇小說描寫的是一位孤獨的古巴老漁夫在加勒比海捕魚的前後所發生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從而塑造了一個在重壓下仍然保持優雅風度、在精神上不可戰勝的老人形象。小說一出版,就創下了人類出版史上空前的一個記錄:48小時售出530萬冊,而且作品在當年就獲得了普利策獎,兩年後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四)熟讀課文,瞭解節選部分的內容。

這是老人自出海以來,第三次見到日出,這時魚打起轉來,撞擊着牽扯它的鐵絲導線,試圖把鉤住它的魚鉤甩掉。老人在應付魚的同時,還要和自己的身體抗爭着。在這場勇氣、毅力和堅韌的較量中,老人用智慧和經驗取得了勝利。他將魚叉扎向了游到自己小船旁邊的大馬林魚,大馬林魚的鮮血染紅了海水。

(五)小組交流預習中查到的字詞及其他相關資料。

第二課時

(一)研讀細賞

1、請同學從以下幾個方面複述老人與大馬林魚搏鬥的情景(可由多人互相補充提示完成),同時把學生的複述語言同小說的語言比對,引導學生品味海明威簡樸客觀的描述。

(1)搏鬥中的老人;

(2)搏鬥中的大馬林魚;

(3)搏鬥的結果。

2、問題研討

(1)搏鬥中,老人獲勝的原因是什麼?

在這場勇氣、毅力和堅韌的較量中,毅力支撐着老人的身體,希望支撐着老人的精神,而經驗使老人獲得希望。年老的聖地亞哥用智慧而不是靠僅有的體力,用知識和機智而不是靠僅存的傲慢來支撐自己,最後取得了這一次的勝利。

(2)老人在內心中對大馬林魚持什麼態度?

大馬林魚是作者謳歌的對象,文中在寫老人扎死它的同時,又帶着不無讚揚的語氣寫大馬林魚的高與大,給讀者展示它的力與美。“我從沒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着或更崇高的東西,老弟。來,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誰害死誰。”

看來,在老人眼中,大馬林魚代表了堅強和勇猛,是一個真正的對手和老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3)體會文中聖地亞哥老人的內心獨白,談一談你對他的印象。

老人是海明威塑造的衆多“硬漢”中最完美的形象,他是真正具有男子漢氣概的人。他沒有從危險、殘酷或現實中“退卻”,而是勇敢地接受現實;他憑藉自己的意志力量塑造了現實,贏得了哪怕是非常短暫最終慘敗的勝利。在海明威的筆下,老人是要竭力超越自身極限的人。

(二)拓展延伸

有人評價《老人與海》是一曲英雄主義的讚歌。故事中的老人儘管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地位,84天都沒有捕到魚,別的漁夫都把他看成失敗者,而且還“消瘦而憔悴”,手上有“刻得很深的傷疤”,沒錢買吃的,然而他的英勇卻正在於知其不可爲而爲之,在第85天決心“駛向遠方”去釣大魚。真的釣上一條從未見過的大魚,明知自己力量有限,還是拿出“我跟你奉陪到底”的意志。當第一條鯊魚來襲擊,並吃掉了大魚約40磅肉後,老人想的是“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對此,你怎樣看?

(三)小結

《老人與海》文字雖然簡單,卻是千錘百煉的精粹。主人公聖地亞哥不被乖舛命運擊敗的毅力及享受孤獨而不寂寞的精神,正是作者對人生永不放棄的證明。

高二語文必修三《老人與海》教案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海明威及其創作情況。

2、能力目標:鑑賞老人的形象,體會表現手法。

3、情感目標:學習老人的永不服輸的頑強精神 學會從老人的行爲和心理描寫中把握人物形象,領會社會意義。

[背景知識]

一、寫作背景

小說主要寫一個飽經風霜的古巴老漁夫連續84天在海上打魚而一無收穫,第85天仍然繼續去捕魚,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羣鯊魚的圍攻,老人桑提亞哥奮不顧身,與鯊魚進行了一夜的搏鬥,結果當老人返回岸上時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子了。

二、作家作品

海明威,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曾作爲紅十字會車隊司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長期擔任駐歐記者,並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鬱,經多次醫療無效,終用槍自殺。50年代後,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爲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海》1950)。在藝術上,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和多種現代派手法的出色運用,在美國文學中曾引起過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解題

這部小說表現了一種奮鬥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

識記要點

海明威,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海》。

三、重點字詞

攮 顎 啐

鯖鯊 脊鰭 蠶噬 舵柄 船梢 蹂躪

拽掉 榫頭 掌舵 桅杆 皮開肉綻

與鯖鯊鬥→(人物心理)→與星鯊鬥→(人物心理)→與犁頭鯊鬥→(人物心理)→再與星鯊鬥→(人物心理)→與羣鯊鬥→(人物心理)→疲憊的老人回到家裏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

字詞鞏固

注意“梢”“綻”等字的寫法;“榫”“拽”等字的讀音。

[教材優化全析] 整合感悟

一、內容詳解

《老人與海》是根據真人真事的故事加工而成的小說,所以它既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層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這雖然是一個故事簡單、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義豐富。它是一部寓意深遠的古典悲劇式的小說,也是一支感人至深的英雄主義讚歌。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評論家說:"這個樸素的故事裏充滿了並非故意賣弄的寓意……作爲一篇乾淨利落的‘陳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無與倫比的。每一個詞都有它的作用,沒有一個詞是多餘的。”

根據老人與鯊魚的搏鬥情節,可把全文劃成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

(開頭-後來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老人與第一次與一頭鯊魚的搏鬥。

這是一條巨大的鯖鯊,遊得迅速無比,但卻非常漂亮,高聳的脊鰭,緊閉的嘴脣,向內傾斜的牙齒,靈敏的嗅覺,使讀者讀到這裏真是爲老人桑地亞哥捏了一把汗,他能戰勝這樣大的鯊魚嗎?

但老人不愧爲捕魚的好手,他用魚叉十分準確的“攮”中了鯨魚的最軟弱的部位――腦子。鯊魚“肚皮朝天”“慢慢地沉了下去”。

這一部分,以鯊魚的巨大勇猛來襯托老人的勇敢,一個高大的形象就在與鯊魚的搏鬥中刻畫出來了。

第二部分

(“它咬去了大約四十磅”-他連一隻鳥兒也看不見),寫老人殺死一條鯊魚之後的心理活動。

當馬林魚被鯊魚咬去大約四十磅肉時老人還不曾沮喪,甚至很英雄地想着:“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海明威就這樣借主人公桑提亞哥的話表達了他自己認爲在當時人們應有的生存信念。

在這一情節中,老人又插入了棒球好手狄馬吉奧勇戰對手的一幕,這些都增添了他必勝的信心。後面一系列的情節都是老人的內心表白,一個是與大海與大魚的對話,一個是自言自語,說給自己聽,一個是自己心裏的想法。這些都圍繞一箇中心走,那就是不能放棄信心,按老人說法就是“不抱希望才蠢哪”。

在與鯊魚的搏鬥之後,又是老人內心的激烈鬥爭,是自己信心與毅力的較量。

第三部分

(他已經在海里走了兩個鐘頭-也許結果會很好的),寫老人與兩條星鯊的搏鬥。

一條鯊魚被我們打死了,又來了兩條鯊魚,而且是貪婪殘暴的星鯊,氣氛又緊張起來,我們不禁又爲老人擔心起來:老人還能戰勝這兩條兇猛的鯊魚嗎?

你看那老人,身手多麼矯健啊!眼光多麼敏銳啊!頭腦又是多麼清醒啊!兩條鯊魚很快地殺完了,可是馬林魚的肉也被它們吃掉了好多。老頭又是多麼的心疼!

在與兩頭鯊魚的較量中,我們看到了老人的智慧與勇敢。

這一部分的描寫與第一部分一樣都是詳寫,從鯊魚出現寫起,寫了與鯊魚搏鬥的整個過程,也寫了搏鬥之後的老人的心理狀態。我們注意到老人還是個樂觀主義者:什麼也別去想它,只等着以後鯊魚來到吧。

進入了下一個部分。

第四部分

(“下一個來到的鯊魚是一條犁頭鯊”-“鯊魚才又向他撲來”),與犁頭鯊的戰鬥。

這一部分是略寫,重點不是寫老人與鯊魚的搏鬥,而是寫殺死那頭犁頭鯊之後的老人的自言自語。經過了兩番與鯊魚的搏鬥,老人稱手的刀子沒有了,讀者已經注意到,老人在筋疲力盡之後,又失去了刀子,可以說在以後的搏鬥中很難再取勝了,可老人不這樣想:“我還有魚鉤呢”“只要我有槳,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你看,這樣一個老頭兒,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這也正是他戰勝鯊魚的法寶。

第五部分

(“老頭兒看見兩上褐色的鰭”-“即使現在也能行”),老人又與另兩條星鯊搏鬥。

這是與鯊魚的第三場搏鬥,是鬥智和鬥力的決戰。老頭兒的刀子沒有了,有用的兵器只剩下棍了。兩擊把兩頭星鯊打跑了或打死了。在這裏也插入了老人的一些幻覺:當年青力壯的時候,我會把它們打死。如果有棍球棒,現在也行。多麼豪邁的老人!

這一部分寫得較詳細,整個過程寫得跌宕起狀,但我們也明顯的感到,老頭兒與鯊魚的搏鬥似乎不那麼激烈了!這是作者寫法上的變化,在激烈對陣之後,老人並沒有休息,看來作者是有意的讓讀者的神經稍微鬆懈一下,好看下一場更加激烈的好戲。

第六部分

(“他不願再朝那條死魚看一眼”-“我多麼希望我不必再跟它們鬥呀”),寫筋疲力盡的老人的心理活動。

渾身是痛的老人的自言自語,一方面老人希望快快回到家裏,“我會看見從新海灘上射出來的燈光”;一方面想起了生活在那個地方的人可能爲自己擔心,尤其是那個小孩;一方面又鼓足勇氣,“我要跟它們鬥到死”;一方面它又不希望和鯊魚鬥。這些心理活動與第二部分相似,但更側重於寫老人的希望。

第七部分

(“可是到了半夜時候”-“沒有其重無比的東西在旁邊拖累它了”),與羣鯊的搏鬥。

這一次更加慘烈,這是一羣大鯊魚啊!用棍子打,棍子丟掉了;又換下舵,用舵向鯊魚的頭打去。羣鯊吃完了剩下的一半馬林魚,走了。

這一部分寫得相當精彩,作者把老人與鯊魚搏鬥的過程刻畫的細緻入微,有心理,有語言,有動作;有信心,有勇氣,有毅力,有思想。一個可愛的老人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老人想,“他知道他終於給打敗了”,但又誰相信老人是失敗了?

第八部分

(“船還是好好的”-結尾),與鯊魚搏鬥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裏。

一切都平靜下來了,老人終於回到了港口。但奮戰了一夜的老人(加上與大馬林魚的搏鬥實際是三天三夜)失掉了所有的力氣,歇了五次才走進了他的茅草棚。

小結:在歸航的途中,面對鯊魚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他一直戰鬥到手無寸鐵,赤手空拳爲止。儘管失掉了那條費盡千辛萬苦才捕到的大魚,但是,他卻是一位英雄和勝利者。其實,當他的魚刀被折斷的時候,我們誰都明白:完了,再也無法擊退鯊魚的襲擊了。往後,無論怎樣的努力,終將歸於失敗。不知你怎麼看,要是我,一定舉起雙手向鯊魚投降。但是,那個倔強的老頭根本沒有屈服和妥協的念頭——不管能不能贏,他決不低頭。不論你是多麼兇惡的鯊魚,只要你敢於咬我的魚,我就要向你舉起木棍——只要有東西可舉,我就要舉,然後重重地敲下來。實在無物可舉時,我還會舉起赤空的拳頭——儘管這於事無補。那麼,是什麼支撐起這位勇士的不屈的靈魂的呢?那就是是自信,那就是毅力!

這部小說表現了一種奮鬥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如何成爲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就如這位老漁夫一樣,雖然老了,倒黴、失敗;但他仍舊堅持努力,而能在失敗的風度上贏得勝利。

故事的敘述是多角度的。在直敘中有插敘,在插敘中交織着老人對往事的回憶和對眼前事物的感慨。老人出海不久便夢見孩提時見過的非洲海灘、海峽和大山;第二天又想起曾與一個碼頭上大力土比手勁的勝利情景;後來在同鯊魚搏鬥時記起壘球名將老狄馬吉奧勇戰對手的一幕,這些都增添了他必勝的信心。他常夢見獅子,思念馬諾林,在茫茫大海上自言自語,這也給他帶來了力量和勇氣。他有時也議論“殺魚是不是罪過”,對受傷的左右手感慨一番。這些心理刻畫和細節描寫往往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敘述者的人稱不斷改變——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交替使用,使單調的捕魚過程顯得多姿多采,引人入勝。結構網絡

小說通過人與自然的鬥爭,表達了人要勇敢地面對失敗的主題。桑提亞哥在同象徵厄運的鯊魚的鬥爭中雖然失敗了,但他並沒有在厄運面前屈服,認爲人雖可以暫時戰敗,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遠也打不垮的。“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高二語文必修三《老人與海》教案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感受小說主人公的“硬漢精神”。

2、學習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見方法(以語言、心理描寫爲主)。

二、教學重點:

1、通過具體的人物獨白與心理活動分析人物形象。

2、學生當堂習作,練習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性格、心理。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請學生就自己的課前瞭解,談談對海明威的認識。

(對海明威的生平或他的創作特點,就你印象最深的一點談談感受)

2、請學生簡單複述《老人與海》的主要情節。(放圖片)

(請一位同學爲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老人與海》這部小說的主要情節,爲了幫助大家回憶,先給大家看一些圖片)

3、明確選文情節:四次遇鯊

(課文中節選的是哪部分情節?一共幾次?)

4、分析人物:

1)明確情節對人物刻畫的作用。

(四次遇鯊的情節是否重複單調?不重複,因爲老人每次遇鯊的情況不同,體力工具等都不一樣。

那麼作者詳細交代這些情節的真正作用是什麼?幫助刻畫人物,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2)通過比較老人每次遇鯊時的描寫分析人物形象。(討論)

(從內容上看,在四次與鯊魚搏鬥的過程中,作者如何通過不同的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說明。四人討論,可針對其中兩次進行比較,也可全部比較。

武器、信心、對魚的珍視程度——身爲漁夫的存在價值)

3)總結:

(用了動作描寫、心理活動、語言——內心獨白,刻畫了一個勇敢堅毅面對失敗依然不屈不撓的老人)

5、明確環境描寫的作用。

(作者除了描寫了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面、老人自己的心理與內心獨白外,還描寫了什麼?鯊魚、環境

有什麼作用?襯托人物在孤獨無依的處境下依然堅持抗爭的堅韌意志。

雖然主人公一直和魚搏鬥,但小說的題目不是“老人與魚”而是“老人與海”,爲什麼?比起魚,“海”更可怕、強大,而個體的人非常微小,面對無法抗衡的強大力量老人仍以其微弱的力量對抗,更能顯示其硬漢形象的悲壯性,更有震撼力)

6、複習人物描寫的多種手法:

7。 教師給出圖畫,請學生髮揮想象,用100字左右描寫畫面,突出人物形象。

高二語文必修三《老人與海》教案設計 篇6

【課型】

專題課──探尋《老人與海》的精神世界。

【學習方法】

在教師指導下閱讀原著,查閱作者海明威的個人經歷以及他的文學創作理論。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知能力培養目標】

1、理解老漁夫桑地亞哥的硬漢性格,學習他堅強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

2、提高學生對人生中成功與失敗的辨證關係的認識。

3、發現並探求作品中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學生對人性的認知。

4、由人物形象的塑造,理解海明威的藝術手法“冰山原則”,發揮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挖掘小說的象徵含義。

5、培養學生探異創新的思維,激發想象的潛能,對小說進行情節續寫。

【重點】

品味語言,領悟內涵,感受人物內在精神世界,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努力探索作品中永恆的精神力量,以及海明威的小說創作原則。

【學習效果評價】

兩個標準,一是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積極性、合作性、創意性。二是作業質量。

【教具準備】

電影片斷、CAI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部作品,以及海明威的個人經歷、文學創作理論。

2、學生自己給電影《老人與海》片斷配音。(注:電影片斷是英文獨白。)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首先實物展示,教師手拿《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相信在座的許多同學都已經對老師手中的這本書有所瞭解了。當然,有些令我們感到難以置信的是它的體積與它的名氣居然成反比。僅三萬來字的中短篇小說卻能夠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歷程中烙上它的印記。讓我們不禁想問作者──這位被稱爲“現代英雄神話”的傳奇人物海明威究竟用什麼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讀者。遺憾的是斯人已逝,但我們今天還是依然可以從樸實無華的文字中去探尋《老人與海》的精神世界。”

二、整體感知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電影,也就是當老人的大馬林魚被鯊魚吃掉一半以後所發生的事情。接下來探究一個問題:閱讀了課本後,你在老人的身上發現了一些什麼?

通過電影片斷老人的內心獨白以及課文中形象的塑造,學生馬上可以分析出老人的一些性格特點,例如:勇敢、堅強、果斷、善良、幽默、樂觀……但是逐漸學生也會發覺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較矛盾,因爲他經常會自我否定,這是一個理解的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他們能夠理解每個人都會有這種積極與消極情緒鬥爭的時刻。所以我們可以說老人在大海中最大的敵人不是鯊魚而是他自己,我們人生最大的敵人也是自己。這是對人性自身的一個探求,也打開了一條通向小說內在世界的道路。

三、重難點的解決過程

1、引導學生由作者的文學創作原則來走進小說人物,加深前面的理解。展示課件中有關海明威《談創作》書中的一段文字:“我試圖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魚和真正的鯊魚。如果我能將他們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實,他們將意味着許多東西。”感受作者筆下人物的特性──真實。所以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海明威塑造的“硬漢”並非聖人、神人,他們也會有意志動搖的時候,關鍵在於最後能否戰勝自我,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掙扎中更能體現自我的人格尊嚴、魅力。

2、從作者的創作藝術手法上來感知其精神世界,用圖片的方式,使學生對海明威的“冰山原則”有一個比較形象的感性理解。隨後引用其文字表述: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午後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學創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爲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提問學生,測試一下他們對這一原則的理解程度。特別是文中水面上的含義。

3、分小組討論:透過這篇文章老人的內心活動和命運遭遇,你能否感受到作者潛藏在文字下的巨大精神世界和象徵含義?開放探究題:續寫《老人與海》,老人和馬諾林出海捕魚又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你會大致怎樣設計小說情節。

4、課堂小結:

作爲一篇好的文學作品,能夠給讀者帶來一個無盡的想象空間,那樣纔有更永久的藝術生命力。我們今天對作品的探究也許只是《老人與海》這座“冰山”的一個小小部分,希望我們在老人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鼓舞下不斷向更高的文學巔峯攀登!

五、佈置作業

閱讀海明威的文學作品《喪鐘爲誰而鳴》,對比一下主人公喬丹與本文中老人桑地亞哥的異同。嘗試寫一篇有關海明威“硬漢系列形象”的研究小論文。

【教學反思】

作爲一篇激勵了幾代人奮鬥不息的文學作品,我很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從海明威充滿魅力的文字中獲取人生拼搏的力量。而這一代整天沉浸在網絡、電視、潮流中的孩子們在內心深處是脆弱孤獨且無助的,他們從小在革命英雄捨身取義的傳統思想下薰陶成長,對外國作品中所讚揚的個人英雄主義是嗤之以鼻,況且桑地亞哥頗爲複雜的性格又成爲了理解道路上的一個巨大障礙。所以我將小說的精神世界的探求確立爲了本課的重點,希望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啓發帶動下,逐漸去品味人性,直視人性中的某些弱點,打破原有完美式的英雄概念,擴大其外延。讓他們在感悟作者塑造的真實形象中去塑造人生的精神砥柱!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充分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預先查閱資料,給電影片斷配音,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導向中走入小說角色。在與學生探討人物性格的時候,注意學生的問題生成,關注他們的理解,切不可一味模式化的生搬硬套。在瞭解作者的創作原則之後,逐漸走入更深層次的探尋──多角度的品味小說主題的象徵含義,在這一環節裏,充分展現新課改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讓學生的思想之花在課堂中自由熱烈的綻放。最後的開放探究環節,不僅建立在學生一定人生經歷的基礎之上,而且還充分展開了他們對情節設計的想象翅膀。有的學生設計老人死了,有的設計老人成功的實現了夙願……不過每一個結局的設想都凝聚了學生們對人生對命運的思索,同時也讓他們實踐了一次小作家的夢想。

“怎樣的文品就會有怎樣的人品”我想語文教學不僅擔負着教育母語的工具性作用,也承載着培養塑造新一代精神家園的重責。如何把僵硬的說教轉化爲點點細雨、絲絲春風,讓孩子們在和風細雨中滋潤成長,得依靠每一位語文教師長路求索!

高二語文必修三《老人與海》教案設計 篇7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與文學功績

2、掌握內心獨白對形象塑造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來把握人物——桑提亞哥這位硬漢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內心獨白,進一步明確人物永不屈服的精神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老人永不服輸的頑強精神

教學方法:情境法 啓發法 問題探究法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導入

大家都知道,鯊魚是一種兇猛的動物,是嗜血成性的“水下魔王”。假如有這樣一個情境,有一天,你獨自一人駕船在海上碰到了一條鯊魚或幾十條鯊魚,你會怎麼做?[學生回答]可是在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一個老人與幾十條鯊魚作戰。是什麼促使老人與之戰鬥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小說,從中我們可以收穫許多。

(二)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出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出生入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正如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言:“幾乎沒有那個美國人比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爲“本世紀(20)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三)故事梗概

小說敘述的是古巴一位飽經滄桑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把十四天未捕到魚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個人出海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了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馬林魚卻被鯊魚吃掉。本文節選的主要是老人與鯊魚搏鬥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發展的高潮。

(四)分析小說情節

我先給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據搏鬥的回合、搏鬥的結果來分析。

五次搏鬥 搏鬥結果

用魚叉殺死一條鯨鯊 失魚叉,魚被吃掉四十磅

用刀子殺死兩條星鯊 魚被吃掉四分之一

用刀子殺死一犁頭鯊 刀子折斷

用短棍擊退兩條星鯊 半個魚身被咬爛了

用短棍劈打成羣鯊魚 大馬林魚只剩下殘骸

小結:老人與鯊魚搏鬥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一無所有,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

(五)分析內心獨白

通過大家的分工合作,我們理清了小說的情節。之前我們在單元解讀中說過人

物形象的刻畫與小說情節的發展是密切聯繫的。我們也講過,分析人物形象還可以從語言、外貌、神情、內心獨白等方面入手。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桑提亞哥,作者主要從哪個方面來刻畫他的呢?

1、文中五次搏鬥前與後老人的內心獨白。

2、通過這些描寫,我們可以看出主人公怎麼樣的性格特點?

(1)不能夠阻止他來害我,但是也許我可以捉住他。(毫不屈服 充滿自信)

(2) 現在倒黴的時刻就要來到,我連魚叉也給丟啦。Dentuso這個東西,極殘忍,又能幹,既強壯,又聰明。可我比他更聰明。(高度自信 鬥志旺盛)

(3)是把一個人養活一整個冬天的魚啊。別那樣想吧。歇一歇,把你的手弄好,守住剩下來的魚肉。(接受現實 開創未來)

(4)這一會他們可把我打敗了。我已經上了年紀,不能拿棍子把鯊魚給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漿,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想法去揍死他們。(堅韌無畏 經驗豐富)

(5)現在一切都過去了。不過,也許他們還要向我撲來吧。可是,一個人在黑夜裏,沒有一件武器,怎麼去對付他們呢?(處亂不驚 思考對策)

(6)船還是好好的,他想。完完整整,沒有半點兒損傷,只除了那個舵把。那是容易配上的。(永不氣餒 充滿希望)

(六)分析人物形象

讓學生結合故事情節及人物內心獨白分析主人公形象。

在武器簡陋、孤立無援、鯊魚輪番來襲的情況下,老人憑着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鬥爭,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勇於面對暴力和死亡的“硬漢子“形象。

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徵着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與之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並沒有被打敗。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的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儘可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七)討論交流

《老人與海》發生在茫茫大海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人們認爲他確實是一部好書,一本讓人終身受益的好書,因爲他給人們太多太多的人生啓示。那麼你獲得了怎樣的人生啓示呢?【學生自由發言,暢談人生啓示】

(八)佈置作業

閱讀《老人與海》可以領會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請寫一篇讀後感(800字左右),記下自己的讀書收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