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初二上冊《蠟燭》課堂實錄

本文已影響 1.97W人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初二上冊《蠟燭》課堂實錄

①、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可用“誰幹什麼”的句式來概括)

②、這位南斯拉夫老婦人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

師:這位母親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埋葬紅軍烈士的呢?請大家跳讀課文,畫出環境描寫的句子,自由朗讀,感受老婦人當時的處境。

(學生找到相關句子一一朗讀,尤其是反覆描寫炮火的句子,在老師的指導下作了連貫朗讀)

師:從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當時的情況嗎?

生:當時戰爭很激烈,硝煙瀰漫,炮火紛飛……

師:在這炮火連天的戰場上,這位老婦人卻依然鎮定自若地埋葬這位死去的、素不相識的蘇聯紅軍戰士,她的舉止令人感動,她的精神讓人敬佩。

假如你是一名隨軍攝影記者,親眼目睹了這感人的事件,你要用你手中的相機,把這美好的瞬間變成永恆,你會抓拍哪個畫面?(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並說明抓拍這個場景的理由)。可以直接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生:我會抓拍這個畫面:“然後,她雙手捧起彈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經完全被泥土蓋住了。老婦人還沒有滿意。她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墳堆。又休息了一會,她又捧起浮土來繼續蓋上去。”這一幅畫面可以看出老婦人對紅軍烈士的關心,她非常用心地在埋葬烈士,體現了她對紅軍烈士滿懷愛意。

師: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出老婦人對紅軍烈士的用心?

生:“幾小時”、“還沒有滿意”

生:“竟然”

生:“一捧一捧”、“慢慢地”這些詞語可以看出老婦人對蘇聯紅軍烈士的尊敬。

師:能把“一捧一捧”改成“一捧捧”嗎?

生:不好。“一捧一捧”強調她的鄭重其事,速度很慢,非常仔細。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她還如此的細緻,更能夠看出她對紅軍烈士無限的敬意。

師:那麼大家找到的這幾個詞要重讀、要緩慢,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

生齊讀。(未讀出效果,又讀了第二遍,有明顯進步。)

生:“休息夠了,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脣和前額。”寫出了老婦人的虔誠,她完全把紅軍烈士當作了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跪”、“吻”兩字更是感人。

師:你既能抓拍到畫面,又能抓住重點字詞,非常好。還有其他地方也寫到老婦人的“跪”嗎?

生:第22自然段(朗讀),也寫出了老婦人是用心在埋葬烈士,我覺得這裏的“拖”字用得特別好,寫出了老婦人的衰老,“拖”得非常艱難,但她還是堅持着爲烈士找一個最好的安身之處。

師:是啊,我們會發現,老婦人漸漸遠去的背影也變得越來越高大。

生:我找了這一處(28自然段),老婦人把自己珍藏了45年蠟燭都拿了出來,可以看出她對紅軍烈士的無比熱愛,她願意爲她付出一切。

師:你很有眼光,還能透過蠟燭感受老婦人的情感,文中還有其他地方寫到蠟燭嗎?

生:“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勁把這片洋鐵彎成了半圓,插在蠟燭旁邊的泥土中,作爲擋風的屏障。”這位老婦人很細心。

生:“一支蠟燭,旁邊還有生鏽的洋鐵片給它擋住了風,在墳堆上閃耀着柔和的火焰。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閃爍。”這裏的蠟淚就是老婦人的眼淚,還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師:你很有聯想能力。此處說道“火花依然在閃爍”,後文也多次提到這小火花,大家找一找,讀一讀,爲什麼這一點火焰不會熄滅呢?這裏的小火花有什麼特殊含義嗎?讓我們一起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生:這小火花就像老婦人對烈士的哀悼和敬意,永遠不會結束。

生:這是正義之光,預示着勝利肯定會來到,法西斯肯定會失敗。

生:紅軍烈士雖然死了,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他的精神永存。

師:大家說得非常好,這位蘇聯紅軍烈士雖死猶生,人民不會忘記他,尤其是哪一國的人民不會忘記?

生:南斯拉夫人民。我覺得這點火焰還象徵着兩國人民的深厚友情。

師:大愛無言,記得有位名人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母親,愛別人的孩子是天使。”這位南斯拉夫老婦人就是一位天使,她親手點燃的那一點微弱的`燭光,驅散了濃濃的黑暗,照亮了無數人的心田。本文記載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假如這位母親如今就站在你面前,面對她,你想說什麼?你會說什麼?請用擬你的筆把它寫下來。此時無聲勝有聲。同學們的回答道出了老婦人以及當時反法西斯國家人民的共同心聲,讓我們共同期待世界鑄劍爲犁的那一天。 (執教:顧國和中學 樓超君)

[課例二]

《蠟燭》品味語言課堂實錄

……

(師):我們已經大致地瞭解了文章內容,那麼請閉上眼睛,想想留在你腦海中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生):老婦人。

(師):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拿起你的筆,把你的目光聚集在另你感動的部分,圈劃出重要的語句加以品味,說說它爲什麼感動你。(許久)

(生1):做好了墳堆後,老婦人就從她那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裏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蜡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捨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師):爲什麼會把珍藏了45年的蠟燭拿出來?

(生2):悼念戰士,以及自己的美好祝願,好像是在埋葬自己的孩子。

(師):把紅軍戰士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了?戰士和老夫人是素不相識的。戰士是哪國人?

(生1):是蘇聯的。

(師):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

(生):貝爾格萊德

(師):好,看看還有哪些地方讓你們感動的?

(生1):文章第15自然段。

(師):我請一位同學來朗讀這一段,其他同學思考,爲什麼會感動你們?

一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思考

(師):我請一位同學來說說看。你爲什麼被感動?

(生1):我覺得老婦人很勇敢。

(師):注意抓住動詞,集中在哪個字上?

(生):爬

(師):這說明什麼?能否觸摸到老婦人的內心世界?

(生):老婦人想要走近一些,埋葬那個士兵。

(師):還有哪些讓人感動的句子?

(生):在炮火連天的情況下,老婦人還是爬到士兵的身邊埋葬他。

(師):這些是環境描寫,說明什麼?

(生):老婦人的堅定,一定要埋葬那個士兵,像是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

(師):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還要去埋葬那個士兵,真是讓人感動。還有其他語句嗎?

(生):文章25自然段,吻死者的嘴脣和前額。

(師):突出什麼?

(生):對士兵的愛,或者說是母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