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初二下《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和反思

本文已影響 2.08W人 

  【初二下《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和反思】

  教學目標

初二下《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和反思

1、把握詩的內容,理解詩的主題思想。

2、理解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與嚮往,並在實際生活中創造美。

3、培養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詩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詩歌朗誦技巧。

難點:領會詩歌寄託的感情。

教學時數 1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紀弦的詩歌《一片槐樹葉》,這片槐樹葉觸發了作者什麼感情?(對祖國的思念)其實,在生活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事物觸動我們的思緒,比如擱置在箱底的一個布娃娃,一輛玩具車,甚至一本書,一支筆,都可能引起我們的對往事的回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感受一棵老橡樹給作者的觸動。

二、聽老師範讀,注意朗讀技巧。

朗誦技巧:①停頓 ②重音強調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③速度表現激動、憤怒等內容速度較快;悲傷失望、哭泣等內容速度較慢。

④語調升降就是抑、揚、頓、挫的搭配。

高升調,表示鼓勵、號召、反問等感情;

降抑調,表示果敢、堅決、自信等感情;

平直調,表示一般敘述、冷淡、莊嚴;

曲折調,表示懷疑、諷刺、雙關等複雜的感情。

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

(第一次齊讀)

情感要充沛:對老樹要深情,對樵夫要立場鮮明。

三、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和朗誦,你能不能理解

詩人爲什麼會發出“樵夫,別砍那棵樹”的呼喊?

明確: 因爲詩人與老橡樹有深厚的感情。

2、詩中哪些句子表現了詩人與老橡樹之間的深厚感情?

在文中圈劃句子。

按詩節可以歸納爲4方面

我和老樹關係久遠 。 名揚四海,根深葉茂。

老樹見證美好往昔。 我與老樹血脈相連。

(老樹是作者往昔生活的一個背景,它承載着作者和親人溫馨生活的記憶)

3、老橡樹在作者心中是什麼形象?

(老橡樹成了庇護者,是歡樂的源泉,是美好生活的見證者,朋友、親人)

4、爲了保護這麼一棵意義重大的老橡樹,作者在詩歌中多次呼喊“樵夫,別砍那棵樹”,作者勸說的態度、語氣有什麼變化?

平和真誠,老樹和我關係久遠。(娓娓敘說)

動情責問 名揚四海,根深葉茂 讚美老樹,責問樵夫

苦苦懇求 回憶老樹見證美好往昔

嚴厲警告 直訴衷情,血脈相連,情感強烈

平和勸說——動情責問——苦苦懇求——嚴厲警告

隨着他對老橡樹感情逐漸深入,對樵夫態度就愈加強硬。

(作者把對老樹的深情轉化爲誓死保衛它的力量)情感逐步昇華

朗讀要求:

你還要將它砍下?(反問)加重語氣,高升語調。

流淚懇求。(語速較慢,語調低沉)

嚴厲警告,(語調下降、擲地有聲、表明堅決態度)

展示學習成果,請一生讀。

五、小結

作者強烈要求保護這棵老橡樹,實際上是想要留住些什麼東西?

保留對美好往事和珍貴情感的記憶。(對先祖的.記憶,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童年生活記憶。)珍視那些承載了自己情感和記憶的事物!

六、拓展延伸:

這首詩自1830年發表以來一直很流行。當時美國正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狂飆突進的時期。先進技術帶動整個國家從傳統農業社會走向現代工業社會。工業和城市的擴張破壞了鄉村的景象,現代文明強烈衝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在新事物層出不窮又轉瞬即逝的時代,人更加懷念往日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生活,所以人們就特別珍愛這首詩。

其實我們中國現在也處在類似的歷史階段,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我們在現代化的路上一路狂奔。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有那麼一天,

當門前的大樹被移走之後,你還記得回家的路嗎?

當古街、老房子被拆遷的時候,我們到哪裏去尋找往日生活的痕跡呢?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個短片,這個短片是陳凱歌導演拍的《百花深處》,故事講的是北京老居民馮先生請幾個工人幫他搬家的故事。這個馮先生是個瘋子。請大家思考影片和詩歌的內在聯繫。

1、你能理解這個短片的內容嗎?爲了建設新城區,老城區的小巷、四合院都被拆遷了,而老居民卻仍然對過去那些老屋舊巷記憶猶新,念念不忘。

2、歌和短片的共同點:

都表達了對承載人類情感和記憶的事物的珍視。

(百花深處是馮先生生活過的地方,寄託了他對往日生活的記憶:

正如老橡樹是作者往日生活的見證者,它承載着許多美好的記憶)

3、片通過哪些事物來表達馮先生對往日的追憶?

大樹、花瓶、鈴鐺和水墨畫裏場景

4、詩歌和短片中的事物有什麼不同遭遇?

橡樹還在,作者勸說樵夫,希望能拯救它。

百花深處衚衕和那些四合院,已經被移爲平地,只留下馮先生無限哀婉和落寞。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們享受到了現代化的便捷和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但是許多類似老橡樹,百花深處衚衕這樣承載這人類情感和記憶的事物正在逐步消失,傳統生活和現代化進程是否完全對立呢?我們該如何保護它們呢?

文化宣傳、立法、實際保護(城市規劃時保留他們、修繕、維護)

1、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它的老城區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由於免受戰爭的破壞而保存良好,現在保持着古香古色的風格。這裏有中世紀建築物,街道狹窄,一派古城風貌。老城的中央廣場還保留着一口古井,據說這是幾百年前供居民飲用的惟一一口淡水井。夕陽西下時,夕陽年齡的人們在握手樓下沉思、發呆的生命狀態。

2、臺灣路的保護3、歐洲許多城市保留存儲了大量歷史記憶的老街舊巷,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他們甚至有法律規定,不能隨意改變建築的外觀,即使是私人住宅。

4、桂溪花園裏的廟。

文化保護:

免費開放博物館,讓人們瞭解過去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貌。

國家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被設爲法定節日,

這些都是是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尊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我們保護老橡樹、保護古街舊巷、重視傳統節日,

實際上是對我們傳統生活方式的尊重和關照!

總結:通過剛纔的探討,我們再回頭來看課文裏的詩歌,如果還有人把這首詩的主題僅僅理解成宣傳環境保護,你有什麼看法呢?

(它喚起了人們對往事的追憶,對先人的懷念,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童年生活的嚮往。對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的留戀,對鄉村生活、傳統生活的珍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節家庭聚會,夏夜庭院樹下乘涼聊天)

八、佈置作業:

如果說老樹是作者美好生活的記憶,建築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記憶,

那麼,有沒有什麼事物承載着你的情感和記憶呢?請自擬題目,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抒發你的感受。

  教學反思:

因本校學生素質相對較好,本詩也淺顯易懂,所以設計時課內講解安排20分鐘,課外拓展20分鐘。本節課基本完成了預定的各環節,學生朗讀、思考、感悟形成了層次,預設的“自然事物——人文建築——文化遺產——傳統生活方式”形成了認知上遞進的思路,讓學生對《樵夫,別砍那棵樹》一文傳遞的對傳統生活方式的珍視有較深刻的認識。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一些缺憾:

1、短片中那棵樹這一意象沒有充分比較、挖掘。

2、談保護古建築之後沒有聯繫實際對學生行爲加以指導。

3、老師講解多,給孩子的空間不夠,尤其最後一個問題,因擔心時間不夠倉促而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