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童話故事

指南車故事

本文已影響 3.65W人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指南車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指南車故事

指南車故事

在很古很古的時候,中國人的祖先還創造使用過“指南車”這一指示方向的工具呢!這項科技成果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那還是在遠古的時候,黃帝爲行“仁道”的事跟主宰南方的炎帝打了起來,結果炎帝失敗了。

炎帝的慘敗,激怒了他的孫子蚩尤。蚩尤聚集好多人馬神獸,假借炎帝的名號,自稱“爲帝”,扛着大旗,殺氣騰騰地朝黃帝的部落撲去。

這是開天闢地以來從未有過的一場惡戰。血流成河,屍首成堆,直打得天昏地暗,山呼海嘯。酣戰中,蚩尤不知道施了一條什麼魔法,竟弄出漫天遍野的大霧來。一時間,白茫茫的大霧包圍了黃帝的大軍,他們只看見或隱或顯、時出時沒、逢人便砍、遇兵便殺的蚩尤,卻辨不出東西南北方向。他們的高強武藝也無法施展,那霧好像白布幔子,罩在他們的四周,束縛着他們的手腳。黃帝站在高大的戰車上,揮舞着寶劍,高聲喊着:“拼命往外衝呀!拼命往外衝呀!衝出去就是勝利!”

可是,誰能衝出去呢!大霧死死地“鎖”住了他們。

黃帝喊得實在是累了,他愁眉苦臉地坐到戰車上。聽着自己的士兵被砍殺的嚎叫聲,黃帝心如刀絞。他鎮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默默地對自己說:“得造個能辨別方向的東西,讓它指引我們出去!”想着想着,他的頭腦中竟出現了一幅清晰的圖畫:一個小人,站在一輛小車上,手指着南方。這車子不論怎樣轉圈,小人手的方向也不變。這時,黃帝的手不知怎麼的開始動作起來,一輛精巧的“指南車”便做成了。在這輛“指南車”的引導下,黃帝率領着他的隊伍,順利衝出了迷霧。

後來,黃帝又重振旗鼓,打敗了蚩尤的軍隊,並把蚩尤的腦袋砍了下來。

這個神話故事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也不知道流傳了幾世幾代,反正直到魏明帝青龍年間(233~236),人們還對這件事津津樂道。不過,談論歸談論,卻一直沒有人動手去複製一個指南車。倒是魏朝的馬鈞,率先邁出了這一步,爲中國古代科技史填補了一頁空白。

指南車簡介

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裝置。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車是利用齒輪傳動來指明方向的一種簡單機械裝置。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從而帶動車內的木製齒輪轉動,來傳遞轉向時兩個車輪的差動,再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出現時間

關於指南車的出現時間,有四種說法:

一、西晉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古籍說黃帝與蚩尤作戰時,蚩尤作大霧,黃帝造指南車爲士兵領路。

二、《古今注》及《鬼谷子》等古籍說周公(即周武王弟)作指南車,是因“越裳氏”來進貢,迷失了歸路,周公造“五乘”指南車,爲他們引路。

三、劉仙洲在所著《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第一編)》中說指南車的發明應以古籍《西京雜記》記載爲據,定爲西漢。

四、王振鐸在所著《科技考古論壇》中說“創造指南車者,當以三國時馬鈞爲可信”,並引《魏略》所記來加以證明。

從現有資料判斷,知指南車的內部結構有兩種可能性:利用齒輪系統之定向性或磁鐵的指極性。若以考古資料爲據可知,中國齒輪出現的時間,在戰國到西漢之間。《宋史》記載了宋代兩種指南車的具體結構,可知宋代的指南車肯定是齒輪傳動系統,依靠機械傳動系統的定向性。則此種指南車出現時間不可能早在齒輪之前。

上述所謂黃帝或周公造指南車之說都不能成立,尤其黃帝發明之說更早於車的發明時間。以劉仙洲所說西漢已有指南車較爲妥當。至於王振鐸主張三國有指南車說,則就更穩妥了,但將這說成指南車出現的時間就保守了些。指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依靠人力帶動行走,連接齒輪傳動木人指示方向的車輛。

關於指南車的發明有許多傳說和記載。據史書記載,東漢張衡(公元78-139年)、三國時代魏國的馬鈞、南齊的祖沖之都曾製造過指南車。《宋史·輿服志》中對指南車的結構和各齒輪大小和齒數都有詳細記載。

現今雖可知宋代兩種指南車的內部結構確是齒輪裝置,與指南針無關,但對其他朝代指南車的內部結構,未見任何古籍及參考資料,也就無法證明其他朝代指南車內部是利用了什麼原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