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成語故事

半途而廢示例

本文已影響 1.37W人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成語半途而廢和一毛不拔的故事,故事情節精彩,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故事,僅供廣大讀者閱讀和參考。

  (一)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

解釋:

半路上停下來不再前進。比喻做事有始無終。

這個成語來源於《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塗(即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東漢時,河南郡有一位賢慧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是樂羊子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爲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捨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污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一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着問他爲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纔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纔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

妻子接着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

[-(@_@)-]

  (二)一毛不拔

出處《孟子·盡心上》

楊子取爲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爲之。

釋義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

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釐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幹不幹?”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離滑釐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爲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