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範文(通用13篇)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經過時間的打磨,千萬人的口口叮傳,每一句成語又是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瞭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語典故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典故範文(通用13篇)


  成語典故 篇1

  狗尾續貂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叔叔趙王司馬倫野心很大,他趁晉惠帝司馬衷剛即位,國家還不夠穩定的時候,就和手下一起計劃一項陰謀,篡奪了王位。司馬倫在當上皇帝后,竟然胡亂封官,讓他自己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裏的僕人和差役,都當了大官或是成爲他的近侍官員。當時的近侍官員都使用珍貴的貂尾作爲帽子的妝飾,可是司馬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找不出那麼多的貂尾,只好用相似的狗尾代替。

因爲司馬倫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而這些官員既沒有真才實學,又不爲人民辦事,碉知道欺壓百姓,胡作非爲,令老百姓感到非常痛恨,就編了諺語諷刺他們:“貂不足,狗尾續。”

  成語典故 篇2

  有備無患

【拼音】:yǒubèiwúhuàn

【解釋】:患:禍患,災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成語故事】:

有一次,宋、齊等十二個國家聯合攻打鄭國,眼看自己國家的兵力不足,鄭國的國君急忙請晉國調停,晉國也很爽快答應,於是趕緊與十二個國家商量,請他們停止攻打鄭國。十二國家因爲懼怕強大的晉國,雖然心裏非常不願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爲了答謝晉國,鄭國的國君派使者送給晉國許多美女、樂器、樂師等。收到這些禮物,晉悼公十分高興,並且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功臣魏絳。沒想到而魏絳不但一口拒絕,並且還勸晉悼公在國家強盛時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處於危險之中,在享樂時應該想到國家可能碰到的困難和危險,這樣才能隨時做好應付的準備。晉悼公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見。

  成語典故 篇3

  出人頭地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於書讀得多,字也認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讚。在一片讚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之後,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着周朝時史籀創制的字。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麼,便含笑而去。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於是將書房門前對聯的上下聯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爲之昇華,一幅具有遠大抱負的對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憤識遍天下字。”

此後,蘇軾發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對當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準備取爲第一。由於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並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爲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爲第二。等到發榜公佈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裏便有些過意不去。

  成語典故 篇4

  半夜雞叫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裏學雞叫,然後把剛剛入睡的長工們喊起來下地幹活。日子一長,長工們對雞叫得這樣早產生了懷疑。小長工小寶爲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裏,他獨自躲在大車後邊觀察院內動靜,不一會兒,只見周扒皮悄悄來到雞窩跟前,伸長脖子學雞叫,隨後又用棍子捅雞窩,直到公雞都叫了起來,他才離開。

小寶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長工們,大家非常氣憤,都到地裏睡覺去了。天亮後,周扒皮到地裏一看,長工們都在睡覺,他舉起棍子又罵又打。長工們不甘心受壓迫,他們想了個對付周扒皮的辦法:當天夜裏,正當周扒皮在雞窩跟前學雞叫的時候,躲在暗處的小寶喊了聲:“捉賊!”早已準備好的長工們紛紛跑來,對着周扒皮一陣亂打。地主婆聞聲趕來,說明被打的是老東家,大家這才住手,並故意表現出驚訝的樣子。地主婆無可奈何地扶着狼狽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裏去,長工們見狀都高興得笑起來。

  成語典故 篇5

  不求甚解

【出處】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釋義】

甚:很;解:瞭解;理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瞭解一個大概。現多指學習、辦事等不認真;不求深入瞭解。

【成語故事】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爲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裏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爲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閒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着於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爲家裏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裏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成語典故 篇6

  當務之急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問起,現在要知道和要去幹的事情很多,究竟應該先知道和幹些什麼。孟子回答說:“有智慧的人無所不知,但要知道當前應該做的事中最急需要辦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們無所不愛的,但應先愛親人和賢者。又比如古代的聖主堯和舜,尚且不能認識所有的事物,因爲他們必須急於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堯舜的仁德也不是愛一切人,因爲他們急於愛的是親人和賢人。”接着,孟子又從反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喪期,卻對服三個月、五個月喪期的禮節很講究;在長者面前用餐沒有禮貌地狼吞虎嚥,咕哆咕哆地喝湯,卻去講什麼不能用牙齒咬斷乾肉等等,這就是捨本逐末,不知道當前最需要知道和乾的是什麼。”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爲急; 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

【釋讀】孟於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釋義意思是指當前應該做的事情中最急需辦的事。

  成語典故 篇7

  分香賣履

典出《三國志·魏主傳》。

三國時的曹操是當時的一代梟雄。他叱吒風雲,挾天子以令諸侯,縱橫天下三十餘年,才削平羣雄,統一了北方,進爵爲魏王。

曹操晚年,患有嚴重的頭疼病,且經常發作。他頭疼病發作的時候,頭痛得像要裂開來一樣。雖經宮中太醫無數次診療,但毫不見效。後來他把名醫華佗請來診治,華佗認爲曹操的病竈在大腦,需打開腦殼,取出病竈,才能治癒。曹操認爲華佗想謀害他,竟下令將華佗殺死。

華佗死後,曹操的頭疼病無人能醫,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起來。臨終之前,他把曹洪、司馬懿等召到病牀前,囑咐將長子曹丕立爲繼承者,又把自己的侍妾都叫來,吩咐近侍把平日所藏的名香分賜給她們,並囑咐她們說:“我死了以後,你們要勤習女紅,學會做絲鞋的本領,以便將來生活困難的時候,可以賣了自給自足,維持起碼的生計。”

諸侍妾都淚流滿面,哭着答應。

曹操又留下遺言,把衆多侍妾全部遷往銅雀臺居住,讓她們每天在臺中設祭。他又怕自己死後有人盜掘他的墳墓,吩咐在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七十二處疑塚。曹操一一囑咐完畢,長嘆一聲,氣絕而死。

後來,“分香賣履”這個典故,用來形容一個人臨死前對妻兒的留戀、關愛。

  江淹夢筆

典出《南史·江淹傳》:江淹,字文通。“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江淹,字文通,他在南朝時歷仕宋、齊、樑三個朝代,曾擔任侍中、光祿大夫等高官。他在文學上也很有成就,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

江淹少年時,家裏很窮,十三歲那年,父親死了,他靠上山砍柴來供養母親。但他讀書十分刻苦,二十歲時便學有所成,踏上仕途,擔任宋孝武帝劉駿第十一子劉子真的授業老師。孝武帝死後,劉宋王朝內部爆發了一場爭奪帝位的鬥爭,結果湘東王劉彧獲得了勝利。劉子真被殺,江淹便轉投到建平王劉景素門下。

江淹二十多歲時便才華橫溢,文名卓著,寫下了《恨賦》、《別賦》等不朽名篇,很得建平王劉景素的器重。但他少年氣盛,恃才傲物,引起同僚的妒忌,被誣陷入獄。

江淹在獄中抱着一股不平之氣,寫下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詣建平王上書》,爲自己申辯,這篇文章深深打動了劉景素,立即將江淹釋放。

由於江淹的文章寫得如此精彩,下筆如有神助,於是有人傳說,江淹在二十一歲那年,曾經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見到了一個名叫郭璞的仙人,郭璞送給他一支五彩筆。從此,江淹的詩、文、賦便越寫越好,每每提起筆來,文思有似潮涌,寫出的文章也更加文采煥發。

公元479年,劉宋王朝的大臣蕭道成滅宋稱帝,建立齊朝。蕭道成深知江淹的文才,任命江淹爲東武令,齊朝的許多重要文書,多由江淹執筆,顯示了其不凡的寫作功力。

後來,“江淹夢筆”這一典故,用來比喻文才卓著,筆力不凡。

  紅葉題詩

唐寅繪《紅葉題詩圖》

典出《云溪友議》。

唐朝宣宗時,年輕書生盧渥到京城參加考試後,帶着一個僕人外出遊玩。他倆偶然經過後宮外面的一條小河時,盧渥突然發現小河中有一片漂浮的紅葉,葉上隱隱有字,頓時發生了興趣,馬上讓僕人把那片紅葉撈了上來。

僕人把紅葉交給盧渥,盧渥一看,紅葉上題着一首五言絕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讀完詩,心中暗想:

“這紅葉一定是宮中一位很有才氣的宮女題詩後順水漂出來的。這些年紀輕輕的宮女一定很寂寞!”!"

他回到客棧,把紅葉珍藏在衣箱裏。不久,發榜了,盧握渥高中進士,隨即被派到范陽去做地方官。

過了一段時間,唐宣宗看到後宮宮女太多,決定放出一部分宮女嫁人。盧渥也獲准到長安挑選一個宮女做自己的妻子。他趕到長安,挑選了一個文靜而秀麗的宮女回到范陽。他雖然很喜歡她,但又不免想到那個在紅葉上題詩的宮女。

回到范陽後的當天,盧渥就和那宮女成了親。洞房花燭之夜,盧渥又情不自禁地拿出那片紅葉,想對妻子講述紅葉上的詩以極當時撈到紅葉時的情況。不料他妻子一見到紅葉,萬分驚異,吟道: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一聽,上前握住妻子的手,說:

“你就是那個題詩的宮女,真是太巧了!”

“當時我偶然在紅葉上題了首詩,放在河中,沒有想到被郎君撿到,還一直珍藏着,這真是太巧了!”

“這是我們的緣分呀!”盧渥說。

兩人四目相對,無比激動興奮。第二天,盧渥的親友都知道了這件事,他們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有人讓盧渥妻子當場題詩一首驗看筆跡,結果筆跡一模一樣。

後來,“紅葉題詩”這一典故,用來描寫情思、閨怨,也用來描寫良緣巧合。

  樂昌破鏡

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

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政事混亂。陳後主不務政事,沉醉於聲色犬馬之中。

太子舍人徐德言,娶陳後主之妹樂昌公主爲妻,公主姿色絕佳,世間罕有。徐德言知道陳王朝不會長久,社會動亂不可避免,也深爲妻子的命運擔憂,於是對妻子說:

“以你的美貌,國亡後你一定會被權貴之家佔有,我們夫妻情分難以保留。如果我們之間情緣未了,就應該有機會相見,見面時須有一信物。”

於是,徐德言將一面銅鏡破爲兩半,夫婦各執一半,約定以後每年正月十五將破鏡拿到都市去賣,只要一方看到破鏡,就設法尋找。

果然,陳被隋滅後,徐德言夫婦離散,其妻被越公楊素徵入府巾,寵愛有加。徐德言歷經千辛萬苦,跋涉到京城,正月十五日到集市之上,就有一僕人高價出賣破鏡。德言將僕人領至他的住處,講述緣由,將自己所藏半面破鏡合於一處,並在上面題詩一首。

僕人將鏡拿回,陳氏見詩後傷心不已,悲泣不食。楊素弄清事情原委,也有些感慨,於是召來德言,將陳氏歸還給他,夫妻二人終於團圓,返回江南,共度餘生。

後來,“樂昌破鏡”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夫妻離散或分離後又團圓。

  許由洗耳扇面

典出漢·蔡邕《河間雜歌·箕山操》。

帝堯是我國上古時代的部落聯盟首領。這一年,中原連遭水災,帝堯爲此而感到憂心如焚。他感到自己無力治理天下,便想把自己的帝位禪讓給有才能的賢德之士。於是,他向自己的老師尹壽請教,請尹壽舉薦賢人。

尹壽向帝堯舉薦了許由等人,於是,帝堯派人四處去尋找他們,可過了好長時間,卻一個也沒有找到。

又過了一段時間,帝堯終於打聽到許由隱居在箕山,就派使者帶着玉璽來到箕山找到許由,對他說:“我們大王聽說你的賢名,我拿來帝王的玉璽,要把天下禪讓給你,請你不要推辭。”

許由聽了,長長嘆了口氣說:“一個人立下了志向,就會堅如磐石,不可動搖。我志不在天下,而在山水之中。餓了,就上山採些果子充飢,渴了,就捧幾口河水喝。我這樣悠然自得,在這清幽的環境中修身養性,真是其樂無窮。哪裏想求得什麼官職呢?現在你們大王竟想把天下禪讓給我,我怎麼會接受呢?”

使者聽了,知道許由這樣的隱士是決不肯接受禪讓的,就回人向帝堯稟告。帝堯聽了,也只得算了,以後再另擇賢人禪讓。

而許由等使者走後,獨自翻過後山,不覺來到山下的潁水邊上,自言自語地說:“水清如此,而我偏要受這股濁氣,聽這種濁話,我的兩耳,不免污濁了。不如用這清水來洗它一洗吧!”

於是,許由走近水邊,俯身用清水來灌洗兩耳。

後來,“許由洗耳”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以接觸塵俗的東西爲恥辱,心性曠達於名利之外。

  一笑千金

典出《賈氏說林》。

漢武帝與寵妃麗娟一起賞花。

花園中,薔薇花蓓蕾初綻,在微風中輕輕擺動,似乎是在羞澀、多情地笑着。

“你看,花在笑呢!”漢武帝說。

麗娟問漢武帝:“花笑,固然是好看的。但難道能比美人的笑還要好看嗎?"漢武帝說:“花的笑容、當然勝過美人的笑容。”

麗娟聽了,開玩笑地說:“那麼,這花的笑容,也是可以用錢來買的嗎?”

“當然可以。”漢武帝輕鬆地答道。

麗娟聽了漢武帝的話,立即讓侍者取來黃金一百斤,作爲買笑的錢,讓漢武帝高興了一天。

後來,“一笑千金”這一典故,用來形容美女之笑,或用以比喻買笑追歡。

  成語典故 篇8

  【東施效顰】

西施有心痛病,總是皺着眉走路。村子裏的人見到西施楚楚可憐的樣子,都覺得西施更加美麗了,對她的美貌讚不絕口。

村子裏還有一個女子名叫東施,模樣長得非常醜陋,她看見後,認爲西施那種樣子非常好看,於是就模仿着西施,也捂着心口,皺眉蹙(cù)額地走在村莊裏。

可是,事與願違,人們見了她那種怪模樣都避得遠遠的。後來人們用“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

  成語典故 篇9

懸樑,語見《太平御覽》卷61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打瞌睡),懸頭至屋樑以自課”;刺股,語出《戰國策·秦策一》:“(蘇秦)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課。伏而誦之。簡練以爲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成語典故 篇10

  小巧玲瓏

【注音】xiǎo qiǎo líng lóng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詞人辛棄疾在瓢泉別墅開山路時發現一座石壁,他喜歡它的高峻就取名蒼壁。消息傳出後,很多人來參觀,結果他們嘲笑辛棄疾吹牛騙人。辛棄疾當衆作詞迴應他們:“莫笑吾家蒼壁小,稜層勢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

【出處】莫笑吾家巷壁小,稜層勢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 宋·辛棄疾《臨江仙·戲爲山園壁解嘲》詞

【解釋】小巧:小而靈巧;玲瓏:精巧細緻。形容東西小而精緻。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東西小而精緻

【英文】toy

【近義詞】玲瓏剔透、短小精悍

反義詞】龐然大物、碩大無朋

【成語例句】

◎ 除了這些不同的表而外,瑞士人還擅作小巧玲瓏的表。

◎ 精瘦的男人是在山窪裏發現那座小巧玲瓏的宅院的。

◎ 小金是那種年輕小巧玲瓏中年發胖的身材,骨骼小,肉多,整個人成了一個圓滾滾的樹樁。

◎ 我是一隻精工製作、小巧玲瓏的放大鏡,剛剛走出工廠,就被陳列在商店櫥窗裏。

◎ 那隻小巧玲瓏的姬蜂,象喜歡梳妝打扮的少女一樣,正安詳地在竹籠角落裏梳理自己的觸鬚。

  顧頭不顧尾

【拼音】gù tóu bù gù wěi

【成語故事】王熙鳳連了宗的遠方親戚王狗兒,生了一兒一女,家裏靠種農活爲生,王家祖上也是京官,後家道衰落。王狗兒不如意在家生悶氣,岳母劉姥姥數落他:“你皆因年小時候,託着老子孃的福,吃喝慣了,如今所以有了錢就顧頭不顧尾,沒了錢就瞎生氣。”

【典故】你皆因年小時候,託着老子孃的福,吃喝慣了,如今所以有了錢就顧頭不顧尾,沒了錢就瞎生氣。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

【釋義】形容做事或考慮事不仔細周到。

【用法】作賓語、分句;指考慮不周

【相近詞】顧前不顧後

【相反詞】瞻前顧後

【成語造句】

◎ 他這是顧頭不顧尾,頭戴棉帽,腳穿拖鞋。

◎ 毛澤東像孩子一樣喜形於色:"殺你個顧頭不顧尾!"最初勸說毛澤東遊泳,並非一帆風順、直截了當。

  天馬行空

【注音】tiān mǎ xíng kōng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西域大宛國出產一種名馬可以日行千里,被稱爲“西極天馬”或“天馬行空”。漢武帝派使臣帶上金銀珠寶去換這種千里馬,大宛國國王毋寡殺了使臣侵吞財物。漢武帝大怒,派李廣利率軍討伐大宛國,取得西極天馬3000匹。

【出處】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衆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元·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

【解釋】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用法】作謂語、定語;比喻才思敏捷

【相近詞】揮灑自如、龍飛鳳舞

【相反詞】束手束腳

【成語造句】

◎ 儘管這只是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但是這種負面訊息還是被大腦儲憶。

◎ 自從有了文燕,我才知道,我原來那曾一度洋洋自得戀戀不捨的天馬行空的單身生活,如今纔算是河伯見了東海。

  鐵面無私

【拼音】tiě miàn wú sī

【成語故事】王熙鳳酒後無德大罵平兒,事後覺得自己的行爲過火,就向平兒道歉。李紈、探春等來拜訪她們,她們與王熙鳳說已經成立一個海棠詩社,要求增撥開銷,並拉王熙鳳入社,做一個鐵面無私的“監社御史”。王熙鳳看出了她們的目的,也只好做順水人情了。

【出處】我想必得你去作個‘監社御史’,鐵面無私纔好。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

【解釋】形容公正嚴明,不怕權勢,不講情面。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講情面

【相近詞】明鏡高懸、大公無私

【相反詞】結黨營私

【成語例句】

◎ 對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不管是什麼人,不管他屬哪個單位,不論他的職位高低,都要鐵面無私,執法如山。

◎ 會議強調指出,對這種頑固搞不正之風的人,必須鐵面無私地進行查處,以保證整黨不走過場。

◎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鐵面無私的刑警隊長有時卻不重小節,甚至是知法犯法。

◎ 對各級幹部的職權範圍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種條例,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

◎ 廉政監督小組:鐵面無私司漢守邁出的第一步是成立廉政監督小組。

  黃耳傳書

【拼音】huáng ěr chuán shū

【成語故事】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陸機離開家鄉浙江會華亭到京城洛陽做官。他很久沒有收到家信,就寫好一封信裝入竹筒套到獵犬黃耳的脖子上,讓它送到浙江老家,聰明的黃耳一路風塵僕僕地趕到會華亭並索取回信,來回只用25天時間。

【典故】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爲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爲常。 《晉書·陸機傳》

【釋義】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爲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傳遞家信

【近義詞】黃耳寄書

  蝸角鬥爭

【拼音】wō jiǎo dòu zhēng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有一隻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爲爭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爭,有時竟伏屍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

【典故】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 戰國·宋·莊周《莊子·則陽》

【釋義】蝸:蝸牛;蝸角:比喻極微小的境地。比喻爲極小的事而引起大的爭執。

【用法】作賓語;指爲極小的事而引起大的爭執

【相近詞】蝸角之爭

【成語舉例】蝸角鬥爭,左觸右蠻,一戰連千里。 宋·辛棄疾《哨遍·秋水觀》詞

  成語典故 篇11

  典源出處

漢·劉向 《說苑·善說》:“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於流水之上。大夫擁鍾錘縣,令執桴號令,呼誰渡王者於是也?楚大夫莊辛過而說 (悅) 之,遂造託而拜謁,起立曰:‘臣願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莊辛遷延沓手而稱曰:‘君獨不聞夫鄂君子皙之泛舟於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 極芘, 翠蓋而(xi) 犀尾, 班麗袿(gui) 衽,會鐘鼓之音畢,榜枻(yi) 越人擁楫而歌。歌辭曰:‘濫兮抃草濫予,昌枑(hu) 澤予,昌州州,諶(kan) 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chan) 秦逾,滲惿(ti) 隨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試爲我楚說之。’於是乃召越譯,乃楚說之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悅) 君兮君不知。’於是鄂君子皙乃揄(yu) 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鄂君子皙親楚王母弟也,官爲令尹,爵爲執珪,一榜枻越人,猶得交歡盡意焉。今君何以逾於鄂君子皙,臣何以獨不若榜枻之人,願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進之曰:‘吾少之時,亦嘗以色稱於長者矣,未嘗遇僇(lu) 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後,願以壯少之禮,謹受命。’”

  釋義用法

鄂君子皙爲楚王母弟,年少貌美,划船的越人見其美,作歌誇讚他,鄂君子皙對他們表示親近,“舉繡被而覆之”。後用此典指美男; 也用來指以色事人的男寵等。

  用典形式

【繡被】 唐·李商隱:“錦帷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宋·劉騭:“霓裳猶未解,繡被已成堆。”明·陳子龍:“何堪繡被焚香夜,面面衡湘帶曉風。”

【鄂舟】 清·黃景仁:“記鄂舟雨夜,同眠繡被; 彭城佛寺,相贈檳榔。”

【同繡被】 清·鄭燮:“南堂夫人賜金兕,北堂相公同繡被。”

【奉繡被】 南朝梁·吳均:“願言奉繡被,來就越人宿。”

【妒鄂君】 唐·溫庭筠:“博山香重欲成雲,錦段機絲妒鄂君。”

【詠鄂君】 唐·皮日休:“連錢錦暗麝氛氳,荊思多才詠鄂君。”

【鄂君船】 唐·陸龜蒙:“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明·徐:“隔岸數聲湘女瑟, 中流千里鄂君船。”

【越鄂裘】 宋·劉筠:“夕勁淮陽桂,晨悽越鄂裘。”

【翠被君】 宋·蘇軾:“我遊清潁尾,想見翠被君。”

【舟中鄂君】 唐·韓翃:“春風落日誰相見,青翰舟中有鄂君。”

【繡被留歡】 金·元好問:“繡被留歡香未減,錦書封淚紅猶溼。”

【繡被掩口】 宋·吳邁遠:“幽芳遠客悲如何,繡被掩口越人歌。”

【鄂君繡被】 宋·錢惟演:“鄂君繡被朝猶掩,荀令薰爐冷自香。”清·錢謙益:“鄂君繡被歌誰和,且試燈前一局棋。”

【越人翠被】 唐·顧況:“越人翠被今何夕,獨立沙邊江草碧。”

  成語典故 篇12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

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

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成語典故 篇13

來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是指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