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子部道家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二天地

本文已影響 1.53W人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郭雲:“均於不為而自化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郭雲:“一以自得為治。”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本於有德而成於自然。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成雲:“玄,遠也。玄古聖君,無為而治天下,自然之德而已矣。”蘇輿雲:“玄字句絕,與下文‘玄德'之玄同義。”以道觀言而天下之君正,郭雲:“無為者自然為君。”郭嵩燾雲:“ 言者,名也。正其君之名,而天下聽命焉。故曰名之必可言也,衷諸道而已矣。”以道觀分而君臣之義明,郭雲:“各當其分,無為位上,有為位下也。”以道觀能而天下之官治,郭雲:“官各當其所能則治。” 以道泛觀而萬物之應備。宣雲: “泛應不窮。”故通於天地者,德也;郭雲:“萬物莫不皆得,則天地通。”行於萬物者,道也;成雲:“至理無塞,恣物往來同行,故曰道。”宣雲:“道蓋義字之訛。”上治人者,事也;成雲:“事事有宜而天下治。”能有所藝者,技也。郭雲: “技者,萬物之末用也。”技兼於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郭雲:“天道順則本末俱暢。”故曰:“古之畜天下者,畜,養。無欲而天下足,無為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成雲:“ 老子曰:‘我好靜而民自正。'”記曰:釋文:“書名,老子所作。”“通於一而萬事畢,成雲:“一,道也。事從理生,理必包事,本能攝末,故知一,萬事畢。語在西升經。”無心得而鬼神服。 ”以無心得者,無不服也。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二天地

夫子曰:司馬雲:“莊子也。一雲:老子也。”宣雲:“孔子也。下言‘夫子問於老聃 '可知。”“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成雲:“刳,去也,洗也。法道之無為,洗去有心之累。”無為為之之謂天,上為去聲。成雲:“率性而動,天機自張。”無為言之之謂德,成雲:“應答無方,物來斯應。”愛人利物之謂仁, 成雲:“心無偏執,措其性命。”不同同之之謂大,郭雲:“萬物萬形,各止其分,不引彼以同我,乃成大耳。”行不崖異之謂寬,宣雲:“和光同塵。”有萬不同之謂富。故執德之謂紀,成雲: “能持以前之德行者,可謂羣物之綱紀。”蘇輿雲:“ 故字疑衍。”德成之謂立〔一〕,成雲:“德行既成,方可立功濟物。”循於道之謂備,成雲:“循,順也。順於虛通,德行方足。”不以物挫志之謂完。成雲:“一毀譽,混榮辱,不以物屈,其德完全。”君子明於此十者,則韜乎其事心之大也,成雲:“韜,包容也。”俞雲:“事心,猶立心也。禮郊特牲鄭注:‘事,猶立也。'呂覽論人篇‘ 事心乎自然之塗',亦以事心連文。”沛乎其為萬物逝也。成雲:“ 逝,往也。為羣生所歸往。”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於淵;不利貨財,不近貴富;宣雲:“不以物累身。”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壽夭俱忘,窮通不足言矣。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郭雲:“皆委之萬物。”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郭雲:“忽然不覺榮之在身。”顯則明,萬物一府,成雲:“忘於物我。”死生同狀。”成雲:“冥於變化。”

〔一〕“立”原作“力”,據集釋本改。

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釋文:“廣雅雲:‘漻,清貌。'”金石不得,無以鳴。金石不得其和不鳴,亦道之見端也。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感而後應。萬物孰能定之!推此而言,萬物 應感無方,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恥通於事,抱樸以往,羞通於庶務。蘇輿雲:“素逝,即山木篇‘晏然體逝 '之意。‘ 通於事'與‘通於神'對文,恥字疑誤。”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故其德廣,本原既立,智可通神,故德能廣被。其心之出,有物採之。非感不應。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成雲:“道能通生萬物,故非道不生;德能鑒照本原,故非德不明。老經雲‘ 道生之,德畜之'也。”存形窮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蕩蕩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此謂王德之人。郭雲:“忽、勃,皆無心而應之貌。”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宣雲:“道不在形勢故。”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宣雲:“道又非寂滅故。”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宣雲:“至不測矣,而物由此出。”神之又神,而能精焉。至無方矣,而精不可掩。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非有而求無不給。時騁而要其宿,行遠而其歸可會。大小、長短、修遠。”宣雲:“‘修遠'當作‘遠近'。大而小,長而短,遠而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