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史部周書

《周書》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

本文已影響 3.07W人 

  蘇亮(弟湛 讓) 柳虯 呂思禮(崔騰董紹) 薛憕 薛置 李昶(檀翥) 元偉

《周書》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

蘇亮,字景順,武功人也。祖權,魏中書侍郎、玉門郡守。父祐,泰山郡守。亮少通敏,博學,好屬文,善章奏。初舉秀才,至洛陽,遇河內常景。景深器之,退而謂人曰:"秦中才學可以抗山東者,將此人乎。"魏齊王蕭寶夤引爲參軍。後寶夤開府,復爲其府主簿。從寶夤西征,轉記室參軍。寶夤遷大將軍,仍爲之掾。寶夤雅知重亮,凡有文檄謀議,皆以委之。尋行武功郡事,甚著聲績。寶夤作亂,以亮爲黃門侍郎。亮善處人間,與物無忤。及寶夤敗,從之者遇禍,唯亮獲全。及長孫稚、爾朱天光等西討,並以亮爲郎中,專典文翰。累遷鎮軍將軍、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岐州大中正。賀拔嶽爲關西行臺,引亮爲左丞,典機密。

魏孝武西遷,除吏部郎中,加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大統二年,拜給事黃門侍郎,領中書舍人。魏文帝子宜都王式爲秦州刺史,以亮爲司馬。帝謂亮曰:"黃門侍郎豈可爲秦州司馬,直以朕愛子出蕃,故以心腹相委,勿以爲恨。"臨辭,賜以御馬。七年,復爲黃門郎,加驃騎將軍。八年,遷都官尚書、使持節、行北華州刺史,封臨涇縣子,邑三百戶。除中書監,領著作,修國史。亮有機辯,善談笑。太祖甚重之。有所籌議,率多會旨。記人之善,忘人之過。薦達後進,常如弗及。故當世敬慕焉。十四年,除祕書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尋拜大行臺尚書,出爲岐州刺史。朝廷以其作牧本州,特給路車、鼓吹,先還其宅,並給騎士三千。列羽儀,遊鄉黨,經過故人,歡飲旬日,然後入州。世以爲榮。十七年,徵拜侍中。卒於位。贈本官。

亮少與從弟綽俱知名。然綽文章少不逮亮,至於經畫進趣,亮又減之。故世稱二蘇焉。亮自大統以來,無歲不轉官,一年或至三遷。僉曰才至,不怪其速也。所著文筆數十篇,頗行於世。子師嗣。以亮名重於時,起家爲黃門侍郎。

亮弟湛,字景俊。少有志行,與亮俱著名西土。年二十餘,舉秀才,除奉朝請,領侍御史,加員外散騎侍郎。蕭寶夤西討,以湛爲行臺郎中,深見委任。及寶夤將謀叛逆,湛時臥疾於家。寶夤乃令湛從母弟天水姜儉謂湛曰:"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爲身計,不復作魏臣也。與卿死生榮辱,方當共之,故以相報。"湛聞之,舉聲大哭。儉遽止之曰:"何得便爾?"湛曰:"闔門百口,即時屠滅,云何不哭。"哭數十聲,徐謂儉曰:"爲我白齊王,王本以窮而歸人,賴朝廷假王羽翼,遂得榮寵至此。既屬國步多虞,不能竭誠報德,豈可乘人間隙,便有問鼎之心乎。今魏德雖衰,天命未改。王之恩義,未洽於民,破亡之期,必不旋踵。蘇湛終不能以積世忠貞之基,一旦爲王族滅也。"寶夤復令儉謂湛曰:"此是救命之計,不得不爾。"湛復曰:"凡舉大事,當得天下奇士。今但共長安博徒小兒輩爲此計,豈有辦哉。湛不忍見荊棘生王戶庭也。願賜骸骨還舊裏,庶歸全地下,無愧先人。"寶夤素重之,知必不爲已用,遂聽還武功。寶夤後果敗。

孝莊帝即位,徵拜尚書郎。帝嘗謂之曰:"聞卿答蕭寶夤,甚有美辭,可爲我說之也。"湛頓首謝曰:"臣自惟言辭不如伍被遠矣,然始終不易,竊謂過之。但臣與寶夤周旋契闊,言得盡心,而不能令其守節,此臣之罪也。"孝莊大悅,加授散騎侍郎。尋遷中書侍郎。孝武初,以疾還鄉里,終於家。贈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雍州刺史。

湛弟讓,字景恕。幼聰敏,好學,頗有人倫鑑識。初爲本州主簿,稍遷別駕、武都郡守、鎮遠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及太祖爲丞相,引爲府屬,甚見親待。出爲衛將軍、南汾州刺史。治有善政。尋卒官。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涇州刺史。

柳虯,字仲蟠,司會慶之兄也。年十三,便專精好學。時貴遊子弟就學者,並車服華盛,唯虯不事容飾。遍受《五經》,略通大義,兼博涉子史,雅好屬文。孝昌中,揚州刺史李憲舉虯秀才,兗州刺史馮俊引虯爲府主簿。既而樊子鵠爲吏部尚書,其兄義爲揚州刺史,乃以虯爲揚州中從事。加鎮遠將軍,非其好也,遂棄官還洛陽。屬天下喪亂,乃退耕於陽城,有終焉之志。

大統三年,馮翊王元季海、領軍獨孤信鎮洛陽。於時舊京荒廢,人物罕極,唯有虯在陽城,裴諏在潁川。信等乃俱徵之,以虯爲行臺郎中,諏爲都督府屬,並掌文翰。時人爲之語曰:"北府裴諏,南省柳虯。"時軍旅務殷,虯勵精從事,或通夜不寢。季海嘗雲:"柳郎中判事,我不復重看。"四年,入朝。太祖欲官之,虯辭母老,乞侍醫藥。太祖許焉。久之,爲獨孤信開府從事中郎。信出鎮隴右,因爲秦州刺史,以虯爲二府司馬。雖處元僚,不綜府事,唯在信左右談論而已。因使見太祖,被留爲丞相府記室。追論歸朝功,封美陽縣男,邑二百戶。虯以史官密書善惡,未足懲勸。乃上疏曰:

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記事而已,蓋所以爲監誡也。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彰善癉惡,以樹風聲。故南史抗節,表崔杼之罪;董狐書法,明趙盾之愆。是知直筆於朝,其來久矣。而漢魏已還,密爲記注,徒聞後世,無益當時,非所謂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者也。且著述之人,密書其事,縱能直筆,人莫之知。何止物生橫議,亦自異端互起。故班固致受金之名,陳壽有求米之論。著漢魏者,非一氏;造晉史者,至數家。後代紛紜,莫知準的。

伏惟陛下則天稽古,勞心庶政。開誹謗之路,納忠讜之言。諸史官記事者,請皆當朝顯言其狀,然後付之史閣。庶令是非明著,得失無隱。使聞善者日修,有過者知懼。敢以愚管,輕冒上聞。乞以瞽言,訪之衆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