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史部宋史

《宋史》卷四百九十三 列傳第二百五十二大綱

本文已影響 2.41W人 

  ◎蠻夷一

《宋史》卷四百九十三 列傳第二百五十二

  ○西南溪峒諸蠻上

古者帝王之勤遠略,耀兵四裔,不過欲安內而捍外爾,非所以求逞也。西南諸蠻夷,重山復嶺,雜廁荊、楚、巴、黔、巫中,四面皆王土。乃欲揭上腴之徵以取不毛之地,疲易使之衆而得梗化之氓,誠何益哉!樹其酋長,使自鎮撫,始終蠻夷遇之,斯計之得也。然無經久之策以控馭之,狌鼯之性便於跳梁,或以仇隙相尋,或以饑饉所逼,長嘯而起,出則衝突州縣,入則負固山林,致煩興師討捕,雖能殄除,而斯民之荼毒深矣。宋恃文教而略武衛,亦豈先王制荒服之道哉!

西南溪峒諸蠻皆盤瓠種,唐虞爲要服。周世,其衆彌盛,宣王命方叔伐之。楚莊既霸,遂服於楚。秦昭使白起伐楚,略取蠻夷,置黔中郡,漢改爲武陵。後漢建武中,大爲寇鈔,遣伏波將軍馬援等至臨沅擊破之,渠帥飢困乞降。歷晉、宋、齊、樑、陳,或叛或服。隋置辰州,唐置錦州、溪州、巫州、敘州,皆其地也。唐季之亂,蠻酋分據其地,自署爲刺史。晉天福中,馬希範承襲父業,據有湖南,時蠻徭保聚,依山阻江,殆十餘萬。至周行逢時,數出冠邊,逼辰、永二州,殺掠民畜無寧歲。

太祖既下荊、湖,思得通蠻情、習險厄、勇智可任者以鎮撫之。有辰州徭人秦再雄者,長七尺,武健多謀,在行逢時,屢以戰鬥立功,蠻黨伏之。太祖召至闕下,察其可用,擢辰州刺史,官其子爲殿直,賜予甚厚,仍使自闢吏屬,予一州租賦。再雄感恩,誓死報效。至州日訓練士兵,得三千人,皆能被甲渡水,歷山飛塹,捷如猿猱。又選親校二十人分使諸蠻,以傳朝廷懷來之意,莫不從風而靡,各得降表以聞。太祖大喜,復召至闕,面加獎激,改辰州團練使,又以其門客王允成爲辰州推官。再雄盡瘁邊圉,五州連袤數千裏,不增一兵,不費帑庾,終太祖世,邊境無患。又有溪州刺史彭士愁等以溪、錦、獎州歸馬氏,立銅柱爲界。

建隆四年,知溪州彭允林、前溪州刺史田洪贇等列狀歸順,詔以允林爲溪州刺史,洪贇爲萬州刺史。允林卒,以其子師皎代爲刺史。四月,水斗都虞候林抱義上辰、敘二州圖。

乾德二年四月,溪、敘、獎等州民相攻劫,遣殿直牛允齎詔諭之,乃定。三年七月,珍州刺史田景遷內附。五溪團練使、洽州刺史田處崇上言:"湖南節度馬希範建敘州潭陽縣爲懿州,署臣叔父萬盈爲刺史。希範卒,其弟希萼襲位,改爲洽州,願復舊名。"詔從其請。十二月,詔溪州宜充五溪團練使,刻印以賜之。四年,南州進銅鼓內附,下溪州刺史田思遷亦以銅鼓、虎皮、麝臍來貢。五年冬,以溪州團練使彭允足爲濮州牢城都指揮使,溪州義軍都指揮使彭允賢爲衛州牢城都指揮使,珍州錄事參軍田思曉爲博州牢城都指揮使。允足等溪峒酋豪據山險,持兩端,故因其入朝而置之內地。

開寶元年,珍州刺史田景遷言,本州連歲災沴,乞改爲高州,從之。八年,景遷卒,其子衙內都指揮使彥伊來請命,即以爲刺史。九年,獎州刺史田處達以丹砂、石英來貢。

太平興國二年,懿州刺史、五溪都團練使田漢瓊以其子、弟、女夫、大將、五溪統軍都指揮使田漢度而下十二人來貢,詔並加檢校官以獎之。三年,夷州蠻任朗政等來貢。七年,詔辰州不得移部內馬氏所鑄銅柱。溪州刺史彭允殊上言:"刺史舊三年則爲州所易,望朝廷禁止。"賜敕書安撫之。八年,錦、溪、敘、富四州蠻相率詣辰州,言願比內郡輸租稅。詔長吏察其謠俗情僞,並按視山川地形圖畫來上,卒不許。懿州刺史田漢瓊、錦州刺史田漢希上言,願兩易其地,詔從之。又以知敘州舒德郛爲刺史。

雍熙元年,黔南言溪峒夷獠疾病,擊銅鼓、沙鑼以祀神鬼,詔釋其銅禁。

淳化二年,知晃州田漢權言,本管砂井步夷人粟忠獲古晃州印一鈕來獻。因請命以漢權爲晃州刺史。又以五溪諸州統軍、鶴州刺史向通漢爲富州刺史,從其請也。是年,荊湖轉運使言,富州向萬通殺皮師勝父子七人,取五藏及首以祀魔鬼。朝廷以其遠俗,令勿問。三年,晁州刺史田漢權、錦州刺史田保全遣使來貢。五年,以舒德言爲元州刺史。獎、晃、敘、懿、元、錦、費、福等州皆來貢,上親視器幣以賜之。

至道元年,高州、溪州並來貢。二年,上親祀南郊,富州刺史向通漢上言:"聖人郊祀,恩浹天壤,況五溪諸州連接十洞,控西南夷戎之地。惟臣州自昔至今,爲辰州牆壁,障護辰州五邑,王民安居。臣雖僻處遐荒,洗心事上,伏望陛下察臣勤王之誠,因茲郊禮,特加真命。詔加通漢檢校司徒,進封河內郡侯。

鹹平元年,通漢又言請定租賦,真宗以荒服不徵,弗之許。其年,古州刺史向通展以芙蓉硃砂二器、馬十匹、水銀千兩來獻,詔有司鑄印以賜通展。二年,以下溪州刺史彭允殊爲右千牛衛將軍致仕,以其侄文勇爲刺史。三年,高州刺史田彥伊遣子貢方物及輸兵器。四年,其酋向君猛又遣弟君泰來朝。上溪州刺史彭文慶來貢水銀、黃蠟。

五年正月,天賜州蠻向永豐等二十九人來朝。夔州路轉運使丁謂言:"溪蠻入粟實緣邊砦柵,頓息施、萬諸州饋餉之弊。臣觀自昔和戎安邊,未有境外轉糧給我戍兵者。"先是,蠻人數擾,上召問巡檢使侯廷賞,廷賞曰:"蠻無他求,唯欲鹽爾。"上曰:"此常人所欲,何不與之?"乃詔諭丁謂,謂即傳告陬落,羣蠻感悅,因相與盟約,不爲寇鈔,負約者,衆殺之。且曰:"天子濟我以食鹽,我願輸與兵食。"自是邊谷有三年之積。七月,高州刺史田彥伊子承寶等百二十二人來朝,賜巾服、器幣,以承寶爲山河使、九溪十峒撫諭都監。

六年四月,丁謂等言,高州義軍務頭角田承進等擒生蠻六百六十餘人,奪所略漢口四百餘人。初,益州軍亂,議者恐緣江下峽,乃集施、黔、高、溪蠻豪子弟捍禦,羣蠻因熟漢路,寇略而歸。謂等至,即召與盟,令還漢口。既而有生蠻違約,謂遣承進率衆及發州兵擒獲之,焚其室廬,皆震懾伏罪。謂乃置尖木砦施州界,以控扼之,自是寇鈔始息,邊溪峒田民得耕種。七月,南高州義軍指揮使田彥強、防虞指揮使田承海來貢,施州叛蠻譚仲通等三十餘人來歸。

景德元年,高州五姓義軍指揮使田文鄯來貢。富州刺史向通漢遣使潭州營佛事,以報朝廷存恤之惠。二年,夔州路降蠻首領皆自署職名,請因而命之,上不許,第令次補牙校。是歲,辰州諸蠻攻下溪州,爲其刺史彭儒猛擊走之,擒酋首以獻,詔賜儒猛錦袍、銀帶。儒猛自陳母老,願被恩典,詔特加邑封。十二月,荊湖北路言,溪峒團練使彭文綰送還先陷漢口五十人,詔授文綰檢校太子賓客,知中彭州。其年,懿州刺史田漢希卒,以其子漢能爲刺史。三年,高州新附蠻酋八十九人來貢。五溪都防禦使向通漢表求追贈父母,從之。溪州刺史彭文慶率溪峒羣蠻來朝。又高州諸名豪百餘人入貢。四年五月,以高州刺史田彥伊子承寶爲寧武郎將,高州土軍都指揮使田思欽爲安化郎將。其年,宜州軍亂,朝廷恐宜、融溪峒因緣侵擾,因降詔約勒首領,皆奉詔,部分種族,無敢輒動。

大中祥符元年,夔州路言,五團蠻嘯聚,謀劫高州,欲令暗利砦援之。上以蠻夷自相攻,不許發兵。三月,知元州舒君強、知古州向光普並加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八月,黔州言,磨嵯、洛浦蠻首領龔行滿等率族二千三百人歸順。十月,溪峒諸蠻獻方物於泰山。三年,澧州言,慈利縣蠻相仇劫,知州劉仁霸請率兵定之。上恐深入蠻境,使其疑懼,止令仁霸宣諭詔旨,遂皆感服。四年,安、遠、順、南、永寧、濁水州蠻酋田承曉等三百七十三人來貢。五年,詔:"昨許溪峒蠻夷歸先劫漢口及五十人者,特署職名,仍聽來貢。如聞緣此要利,輒掠邊民充數,所在切辨察之。"其年,夔蠻千五百人乞朝貢,上慮其勞費,不許。又詔:施州溪蠻朔望犒以酒餚。閏十月,五溪蠻向貴升及磨嵯、洛浦蠻來貢。六年,夔州蠻彭延暹、龔才晃等來貢。辰州溪峒都指揮使魏進武率山徭數百人數寇城砦,朝廷不欲發兵窮討,乃降詔招諭。七年,進武詣吏請罪,署爲三班借職,監房州稅,仍賜裝錢。八年,詔中彭州彭文綰歲賜錦袍。

天禧元年,溪州蠻寇擾,遣兵討之。二年,辰州都巡檢使李守元率兵入白霧團,擒蠻寇十五人,斬首百級,降其酋二百餘人。知辰州錢絳等入下溪州,破砦柵,斬蠻六十餘人,降老幼千餘。刺史彭儒猛亡入山林,執其子仕漢等赴闕。詔高州蠻,捕儒猛來獻者厚加賞典。其年,儒猛因順州蠻田彥晏上狀本路,自訴求歸。轉運使以聞,上哀憐之,特許釋罪。儒猛乃奉上所略民口、器甲,詔辰州通判劉中象召至明灘,與歃血要盟,遣之。詔以仕漢爲殿直,儒霸、儒聰爲借職,賜冠帶、緡帛。富州刺史向通漢率所部來朝,貢名馬、丹砂、銀裝劍槊、兜鍪、彩牌等物。詔賜襲衣、金帶、鞍勒馬,並其子光澤以下器幣有差,特許通漢五日一朝。逾月,通漢上《五溪地理圖》,願留京師,上嘉美之,特授通漢檢校太傅、本州防禦使,還賜疆土,署其子光澤等三班職名。通漢再表欲留京師,不允,乃爲光澤等求內地監臨,及言歲賜衣,願使者至本任,並從之。既辭,又賜以襲衣、金帶。三年,通漢卒,以其子光憲知州事。其後,光澤不爲親族所容,上表納土,上察其意,不許。四年,知古州向光普遣使鼎州營僧齋,以祝聖壽。

初,北江蠻酋最大者曰彭氏,世有溪州,州有三,曰上、中、下溪,又有龍賜、天賜、忠順、保靜、感化、永順州六,懿、安、遠、新、給、富、來、寧、南、順、高州十一,總二十州,皆置刺史。而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十九州皆隸焉,謂之誓下。州將承襲,都誓主率羣酋合議,子孫若弟、侄、親黨之當立者,具州名移辰州爲保證,申鈐轄司以聞,乃賜敕告、印符,受命者隔江北望拜謝。州有押案副使及校吏,聽自補置。

彭氏自允殊、文勇、儒猛相繼爲下溪州刺史,至仕漢爲殿直,留西京,後輒遁歸。天聖初,以狀白辰州,自言父老兄亡,潛歸本道,願放還家屬。詔徙其家京師,舍以官第。未幾,儒猛言仕漢逃歸,誘羣蠻爲亂,遣別子仕端等殺之。朝廷嘉其忠,降詔獎諭。時儒猛爲檢校尚書右僕射,特遷左僕射。又以仕端爲檢校國子祭酒,知溶州,加賜鹽三百斤、彩三十匹。彭氏有文綰者,知中彭州,即忠順州也。三年,儒猛攻殺文綰,其子儒索率其黨九十二人來歸,補儒索復州都知兵馬使,餘官爲稟給。五年,儒猛死,仕端以名馬來獻,詔還其馬,命知下溪州,賜以袍帶。七年,遂以其弟仕羲貢方物。明道初,仕端死,覆命仕羲爲刺史,累遷檢校尚書右僕射。自允殊至仕羲五世矣。

仕羲有子師寶,景祐中知忠順州。慶曆四年,以罪絕其奉貢。蓋自鹹平以來,始聽二十州納貢,歲有常賜,蠻人以爲利,有罪則絕之。其後,師寶數自訴,請知上溪州。皇祐二年,始從其請,朝貢如故。既而師寶妻爲仕羲取去,師寶忿恚。至和二年,與其子知龍賜州師黨舉族趨辰州,告其父之惡;且言仕羲嘗殺誓下十三州將,奪其符印,並有其地,貢奉賜予悉專之,自號如意大王,補置官屬,將起爲亂。於是知辰州宋守信與通判賈師熊、轉運使李肅之合議,率兵數千,深入討伐,以師寶爲鄉導。兵至而仕羲遁入他峒,不可得,俘其孥及銅柱,而官軍戰死者十六七,守信等皆坐貶。

自是,蠻獠數入寇鈔,邊吏不能制。朝廷姑欲無事,間遣吏諭旨,許以改過自歸,裁損五七州貢奉歲賜。初輒不聽,後遣三司副使李參、文思副使竇舜卿、侍御史朱處約、轉運使王綽經制,大出兵臨之,且馳檄招諭。而仕羲乃陳本無反狀,其僣稱號、補官屬,特遠人不知中國禮義而然。守信等輕信師寶之譖,擅伐無辜,願以二十州舊地復貢奉內屬。朝廷又遣殿中丞雷簡夫往視之。嘉祐二年,仕羲乃歸所掠兵丁五十一人、械甲千八百九事,率蠻衆七百飲血就降,辰州亦還其孥及銅柱。時師寶已死,遣師黨歸知龍賜州,戒勿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