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史部史記

《徐霞客遊記》遊黃山日記

本文已影響 1.37W人 

(黃山,原名黟山,唐代天寶年後改爲今名。相傳黃帝與容成子、浮丘公同在此煉丹,故名黃山。位於安徽歙縣與太平縣間,面積約154平方公里。黃山風景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最著名。徐霞客在此日記中對黃山鬆及雲海推崇備至。

《徐霞客遊記》遊黃山日記

此記是徐霞客初遊黃山時所作。黃山是他遊白嶽山後所遊覽的'又一名山。該記頗爲詳細地記敘了黃山的幾大旅遊資源和景色特點,如黃山溫泉、黃山鬆等。同時也記錄了一路遊程的艱險,如踏雪尋徑、鑿冰開路等。對天都、蓮花二峯也有側面描繪,對石筍矼、天平矼等勝景讚頌備至。

該記頗能顯示徐霞客寫景狀物的功夫,用詞遣句都很精當巧妙,其章法開合得度、鬆緊適中,對雪光山色的渲染也使具體各景相得益彰。該記可以看作是對黃山勝景的總體描繪,有此基礎,他的第二篇黃山日記便會有更多的餘地來細述黃山天都、蓮花二峯以及黃山霧海。)

初二日 自白嶽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橋。渡大溪,循別溪,依山北行。十里,兩山峭逼如門,溪爲之束。越而下,平疇頗廣。二十里,爲豬坑。由小路登虎嶺,路甚峻。十里,至嶺。五里,越其麓。北望黃山諸峯,片片可掇(duō拾取)。又三裏,爲古樓坳。溪甚闊,水漲無樑,木片彌滿布一溪,涉之甚難。二里,宿高橋。

初三日 隨樵者行,久之,越嶺二重。下而覆上,又越一重。兩嶺俱峻,曰雙嶺。共十五里,過江村。二十里,抵湯口,香溪、溫泉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沿溪漸上,雪且沒趾。五里,抵祥符寺。湯泉(即黃山溫泉,又名硃砂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湯池。池前臨溪,後倚壁,三面石甃,上環石如橋。湯深三尺,時凝寒未解,麪湯氣鬱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氣本香冽。黃貞父謂其不及盤山,以湯口、焦村孔道,浴者太雜遝(tà即雜亂)出。浴畢,返寺。僧揮印引登蓮花庵,躡雪循澗以上。澗水三轉,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龍潭;再上而停涵石間者,曰丹井。井旁有石突起,曰“藥臼”,曰“藥銚”(diào即小鐵鍋)。宛轉隨溪,羣峯環聳,木石掩映。如此一里,得一庵,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其堂。堂中香爐及鐘鼓架,俱天然古木根所爲。遂返寺宿。

初四日 兀(wù)坐(枯坐)聽雪溜竟日。

初五日 雲氣甚惡,餘強臥至午起。揮印言慈光寺頗近,令其徒引。過湯地,仰見一崖,中懸鳥道,兩旁泉瀉如練。餘即從此攀躋上,泉光雲氣,撩繞衣裾。已轉而右,則茅庵上下,磬韻香菸,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舊名珠砂庵。比丘爲餘言:“山頂諸靜室,徑爲雪封者兩月。今早遣人送糧,山半雪沒腰而返。”餘興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臥。

初六日 天色甚朗。覓導者各攜筇(qióng手杖)上山,過慈光寺。從左上,石峯環夾,其中石級爲積雪所平,一望如玉。蔬木茸茸中,仰見羣峯盤結,天都獨巍然上挺。數裏,級愈峻,雪愈深,其陰處凍雪成冰,堅滑不容着趾。餘獨前,持杖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鑿一孔,以移後趾。從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岡,則蓮花、雲門諸峯,爭奇競秀,若爲天都擁衛者。由此而入,絕峴(yǎn大小成兩截的山)危崖,盡皆怪鬆懸結。高者不盈丈,低僅數寸,平頂短髲,盤根虯幹,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間,冉冉(慢慢地)僧一羣從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覓糧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諸庵,俱已下山,後海山路尚未通,惟蓮花洞可行耳。”已而從天都峯側攀而上,透峯罅而下,東轉即蓮花洞路也。餘急於光明頂、石筍矼(gāng又作“槓”,即石橋)之勝,遂循蓮花峯而北。上下數次,至天門。兩壁夾立,中闊摩肩,高數十丈,仰面而度,陰森悚骨。其內積雪更深,鑿冰上躋,過此得平頂,即所謂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峯,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獨聳者,爲光明頂。由矼而下,即所謂後海也。蓋平天矼陽爲前海,陰爲後海,乃極高處,四面皆峻塢,此獨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蓮花二峯最峻,其陽屬徽之歙(shè地名),其陰屬寧之太平。

餘至平天矼,慾望光明頂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xiāo變虛,即肚子很餓),遂入矼後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陽。主僧曰智空,見客色飢,先以粥餉。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睛。”因指一僧謂餘曰:“公有餘力,可先登光明頂而後中食,則今日猶可抵石筍矼,宿是師處矣。”餘如言登頂,則天都、蓮花並肩其前,翠微、三海門環繞於後,下瞰絕壁峭岫,羅列塢中,即丞相原也。頂前一石,伏而復起,勢若中斷,獨懸塢中,上有怪鬆盤蓋。餘側身攀踞其上,而潯陽踞大頂相對,各誇勝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