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鼎最初很普通:用來燉煮和盛放魚肉 和鍋差不多

本文已影響 2.16W人 

後母戊鼎

鼎最初很普通:用來燉煮和盛放魚肉 和鍋差不多

說起鼎,大部分人都知道,和“鼎”有關的成語、俗語一口氣能說出一串,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人聲鼎沸、鼎力相助、三足鼎立、楚王問鼎、問鼎中原、春秋鼎盛等。另外,在中小學的歷史教材中都有“鼎”的身影,像“世紀寶鼎”“後母戊鼎”等,便是“鼎”在人們心目中的最初印象。在大型的紀念活動或極重要的外交往來中互贈禮物時,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器物。還有,許多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也少不了鼎。比如,《楚漢傳奇》第八集中,一個村姑抱着有四隻腳、形狀類似鼎的容器去河邊洗衣服。鼎是我國青銅文化時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視爲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也是神祕、貴重的禮器。這是字典中對鼎的有關釋義。那麼被賦予顯赫、尊貴等意義的器物怎麼會成爲村姑的洗衣盆?好在不是,我只是想說鼎怎麼會在國人的文化中有這麼重要的地位。

鼎,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並不是偶然形成的。作爲至尊至貴的王者之器的鼎,最初是很普通的,普通到什麼地步呢?只是個烹飪的東東,和現在的鍋差不多,用來燉煮和盛放魚肉。當然,還有個更重要的用途是專門祭祀或典禮。許慎在《說文解字》裏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新石器時代有陶鼎,黏土燒製的。夏商周是青銅時代,青銅鼎是一種比較高級的餐具,是夏商周各級貴族的專用品,就像歐洲人喜歡用銀製餐具一樣。鼎從誕生起,就被賦予了特殊的地位——作爲禮器,普通人是很難享用到的。“鼎鐺玉石”“鐘鳴鼎食”等成語就說明了古代貴族生活的奢侈。那時的王公大臣喜歡吃肉,經常用鼎煮,不同種類的肉放在大小不一的鼎裏,煮熟後直接吃,想到古籍中的.“列鼎而食”,那場面也真夠壯觀的。商、周時代,青銅鼎多作爲祭祀的禮器,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資源,只有帝王將相有能力鑄造,鼎就此成爲貴族地位和階級的象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