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古代知識分子的困境:只有兩條路可走

本文已影響 2.5W人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只有兩條路可走,即入流還是不入流,“登科”還是“不登科”。是做官呢,還是如袁守誠一樣,做一個逍遙自在的民間高人?

古代知識分子的困境:只有兩條路可走

明代版西遊第九回,算命先生袁守誠與涇河龍王打賭,看誰預測的下雨時間和雨量更爲準確。結果龍王作弊,私自調整下雨的“天機”,被天庭問責。他只好求救於唐太宗,可太宗沒有兌現對他的承諾,致使其死亡。心有愧疚的李世民因擔心龍王冤魂不散,特意跑到大相國寺還願,由此得以遇見唐僧,爲西天取經開了一個頭。

可見,所謂的西天取經的壯舉,不過是由袁守誠與涇河龍王的一次打賭所引發的。故而,袁守誠被西遊認爲是所謂的“不登科的進士”——沒有做官,卻做了很大的事業——還是有道理的。

大抵,袁守誠就是西遊作者吳承恩的代言人,如同《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就是作者吳敬梓一樣。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只有兩條路可走,即入流還是不入流;“登科”還是“不登科”;是做官呢,還是如袁守誠一樣,做一個逍遙自在的民間高人?

吳承恩與吳敬梓,都是天賦異常之人,也都是因各種原因不做官的典型。可是,他們只不過是少數人。考科舉做官,對絕大多數讀書人具有一種天然的誘惑力,畢竟他們沒有太多別的出路。渴望着做官,始終貫穿着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整個心路歷程,甚至整部中國古代史。

可是,這種世俗的利益,並非所有人都趨之若鶩。《儒林外史》中的第一完人杜少卿,其家是當地的科舉望族,父祖輩都是高級幹部。可他卻樂善好施,笑傲權貴,視金錢如糞土,跟着感覺走,最後散盡家產,一貧如洗,並遠離故土。但他依然歡歌笑語,至死不渝。

而“儒林”的作者吳敬梓也同樣如此,其祖輩有六人是進士,包括一個榜眼、一個探花。可是,他就是不走科舉之路。最終,吳敬梓與他筆下的杜少卿一樣,都成了世俗中“不可效此兒郎”的不肖子孫。而明代的吳承恩,他的科舉之路也如清代的吳敬梓一樣,蹉跎糾結,屢考不中。幸運的是,他有絕活,早在吳敬梓創作“儒林”兩百年前,就寫出了千古好書《西遊記》。

不過,別看這些不做官的大家死後著作等身,爆得大名。可生前的淒涼與痛楚,又怎是後人所能想象的?《儒林外史》中的周進,參觀嚮往已久的聖地——省城貢院(明清鄉試的考場)——之時,突然鼻滴滿臉,興奮過度,以至於昏死過去,醒來還繼續號哭,滿地打滾,口吐鮮血。當時,周進頭髮鬍子都白了,考了幾十年,居然還只是一個最低等級的“童生”,連秀才都不是。范進更是加強版的周進,他在中舉之前,其岳父胡屠夫把他不當人看,時時挖苦他、羞辱他。中舉之後,年過半百的范進一頭栽進污水溝,差點瘋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