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梁山好漢用什麼喝酒

本文已影響 1.47W人 

導語: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每一位都是英雄豪傑,那麼他們喝酒的時候又是怎麼喝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梁山好漢用什麼喝酒

杯是古人常用的酒器,大小形狀多種,與現代人所用的大致相同,都屬於小型酒器。樽也屬此列。《水滸》中多見此兩種酒器,大多是文人、官僚、富豪、婦女及酒店所用。除了顯示斯文,用此酒器也限制了酒量,不過也切合了這些人的身份。比如京師名妓李師師在與宋江、燕青飲酒時用的就是這種杯,而且是金盃,這就反映出她的氣質和風度。

  碗——酒量大的漢子常用

碗是盛菜飯的食器。用碗盛酒喝,大多是酒量較大的漢子所爲。《水滸》裏武松最愛用碗。景陽岡打虎如此,快活林打蔣門神亦如此。武松出身平民,又愛喝酒,酒量又大,用杯當然不過癮,用碗喝酒正符合其海量,又顯出其英雄豪氣。平日,我們在電視裏、生活中常見用碗喝酒的場面。

  角——用角不顯俗氣

角這種酒器定名於商代,它是由盛酒器發展爲飲酒器的。角腹圓平底,口部呈前後兩隻尖角形,前腳略高,後腳稍低,旁有把手,下有三足。整體形狀與爵相似。古書曰:“一升曰爵……四升曰角”(《周禮·考工記·梓人》),可見角比爵大。用角飲酒者,大多是酒量大的豪爽之客,又不顯俗氣。《水滸》裏大多是拿角當盛酒器用。如渭州城魯達與史進、李忠相見,邀至潘家酒樓一次要了四角酒,不過角只用來盛酒,最後酒還倒在碗裏。魯達等三人是用碗喝,落落大方,又不失豪爽。

  盞——多是有錢人家所用

盞,是一種淺而小的酒器,大多是有錢人家所用。《水滸》裏魯達在代州雁門縣大財主趙員外家,金翠蓮父女就用盞待客,既文雅,又顯出身份。正因爲盞小,三人只有“慢慢地飲酒”,也真難爲魯達了。又比如“武松大鬧飛雲浦”裏,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三人很得意地在飲酒作樂,用的就是盞。因爲他們安排了不少殺手在僻靜處夥同押送公人一起去殺掉武松,正等着報喜呢,他們用這種盞飲酒,慢慢地消耗着時間。

  鏇——爲酒保溫或降溫

鏇是溫酒的器具,內外兩層。內層盛酒,外層盛水,爲酒保溫或降溫。魯智深離開五臺山來到桃花莊劉太公家吃飯時,“莊客鏇了一壺酒”。時間是陽春三月,天較冷,喝冷酒傷人,故用熱水保溫。而武松發配到孟州時間是7月,正是暑天。施恩派人送來“一大鏇酒”,正是用冷水放在鏇中降溫。這裏提到壺,壺是盛酒用的。日常生活中也常見,這裏不多贅述。

  桶——能放在桌上的小桶

桶在《水滸》中出現了三次。一次是魯達出家後,一下子在廟裏住了四五個月,“口中淡出鳥來”,想找酒喝,剛下山就碰到賣酒人,一腳踢倒賣酒人,一會就喝下了一桶酒;第二次是在五臺山下小鎮,用狗肉蘸蒜泥下酒,先喝了十來碗,還不解饞,又喝了一桶纔回山;第三次是吳用說三阮撞籌時,在石碣村小酒店裏,吳用及三阮兄弟也是打了一桶酒放在桌上吃。這桶酒能放在桌上,想必就不太大。再說,我們也不要以爲這桶就像水桶那麼大,如跟水桶一般大小,這一桶酒賣也不好賣,拿也不好拿。所以《水滸》裏所說的桶,只能是能放在桌子上的這種小桶。據悉,浙江至今還盛行一種叫做“催桶”的`酒器,用鐵皮和錫加工製成,有一斤桶、二斤桶、五斤桶和十斤桶等規格。《水滸》裏的桶大概就屬於此類。

  好漢們喝的是什麼酒呢?

從《水滸傳》中看,提到的酒有“白酒”、“清酒”、“渾酒”、“老酒”、“水酒”五種。

可以肯定地說,這些酒的度數都不高。這與當時的釀造工藝、水平有關,大多是榨制的。何以爲證呢?《水滸》“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一回裏就有答案。魯智深第二次下山打了禪杖後,到處買酒喝,人家都不賣,然後看見“遠遠地杏花深處,市梢盡頭,一家挑出個草帚兒來。智深走到那裏看時,卻是個傍村小酒店”,這裏有八句詩描寫這小酒店,其中兩句曰:“破甕榨成黃米酒,柴門挑出布青帘。”榨制酒是讓原料發酵後榨成,水分含量高,酒的度數相應就低,實際上是水裏多了幾分酒味,絕不像現在的酒,是經過糖化發酵,利用蒸餾方法制成。蒸餾過程中,絕大部分的水被蒸發,剩下的是酒之精華酒精了,其純度自然高。

如果武松、魯智深喝的是蒸餾酒,早就酒精中毒了,那還鬧什麼五臺山、打什麼虎?特別是武松,喝那十八碗,如果是純度高的酒,上山後必然醉倒,早成了老虎的口中餐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