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唐朝人見不着向日葵 明朝人吃不上葵花子

本文已影響 1.43W人 

向日葵

唐朝人見不着向日葵 明朝人吃不上葵花子

豐子愷先生曾寫過一篇《吃瓜子》,幽默地說,“中國人人人具有三種博士的資格:拿筷子博士、吹煤頭紙博士、吃瓜子博士”,“但我以爲這三種技術中最進步最發達的,要算吃瓜子”。豐子愷先生並未言明,此處的瓜子是葵花子、西瓜子還是南瓜子,但如今在瓜子界最爲流行能佔得半壁江山的,當是葵花子了——我們一說瓜子,西瓜子、南瓜子那是要特意說明的,什麼修飾不加,那必定是葵花子。

瓜子就是葵花子,天經地義,以至於讓我們會有一種錯覺,從開天闢地以來,瓜子就是我們中國人的零食,向日葵就是我們中國的作物。古裝歷史劇《隋唐英雄·薛剛反唐》有一幕,薛剛的妻子在向日葵地裏生下了孩子,大片的金黃,場景很美,而且,向日葵的象徵含義是沉默的.愛以及對光明的追求,讓一個新生命在向日葵地裏誕生,景色美,寓意好,稍微有點美中不足的是,這一幕根本不可能發生。

因爲向日葵這種作物,唐朝人沒見過,宋朝人沒見過,元朝人沒見過,明朝人生得早些,也見不着。向日葵原產於美洲,中國的向日葵是從歐洲引入的。明朝嘉靖年間浙江的地方志《臨山衛志》中首次提到了向日葵之名,而萬曆年間的詩人、學者姚旅在他的《露書》中說,“萬曆丙午年(1606年)忽有向日葵自外域傳至。其樹直聳無枝,一如蜀錦開花,一樹一朵或旁有一兩小朵。其大如盤,朝暮向日,結子在花面,一如蜂窩”。據信這是中國人最早的對向日葵的描述。那時的向日葵,還有“西番菊”“西番葵”“迎日花”等名字,基本上屬於觀賞性花卉,反正徐光啓的《農政全書》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沒有提過向日葵,這從側面表明,向日葵和生活離得很遠。

然而,明代的《金瓶梅》和清代的《紅樓夢》書中有大量的吃瓜子的描述,他們吃的是葵花子還是西瓜子、南瓜子,成爲橫跨植物學界和文學界一個饒有趣味的小問題,四川大學的張箭教授認爲是葵花子,南京農業大學的李昕升博士卻認爲只可能是西瓜子。他們探討的一個焦點,就是向日葵何時成爲農作物,甚而成爲大規模種植的農作物。

我比較傾向於李昕升博士的看法。他說,清代康熙前期的《花鏡》中說,“向日葵……只堪備員,無大意味,但取其隨日之異耳”,說明清中期以前,向日葵還是觀賞之用。清末光緒年間的《撫郡農產考略》中說,“牆邊田畔隨處可種”,說明還是種輔助性作物,未大規模栽培,一直到民國十九年黑龍江的《呼蘭縣誌》中,纔有了向日葵“論畝種之”大規模種植的記載。

不禁又要爲古人遺憾一下,這麼大路貨的零食,清朝以前的人都沒吃過。同時也非常好奇,一百多年裏,葵花子是如何戰勝西瓜子和南瓜子,成爲零食界之霸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