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喝酒戲耍 人生樂事

本文已影響 1.37W人 

投壺,顧名思義,就是由遊戲者輪流站在離壺一定距離的地方,用手把箭投向壺中並計算得分的遊戲。這種運動在春秋戰國時期非常流行。當時,諸侯之間友好往來時要投壺,貴族聚會也要投壺,堪稱燕飲必備節目,是愉悅賓客的重要助興手段。

喝酒戲耍 人生樂事

由射禮演變而來

古代射禮

投壺最早由先秦時期的射禮演變而來,射箭是古代優秀男子必備的六藝之一,在很多重要場合,大家都得輪流展示射箭功夫,而且有兩條很重要的成規:

第一是射不中靶的人要罰酒;第二是不會射箭的人不能說你不會,而是要以身體不舒服告假。

南陽漢畫館所藏《投壺圖》

這兩種情況都是很丟面子的,尤其是第二種,所以最初貴族士大夫們還勤加練箭,以免尷尬。但時間長了,有些人確實拉不動弓,總不能回回喝罰酒、請病假吧?身居高位,臉面往哪擱?爲了讓他們不那麼難堪,投壺應運而生。因爲投壺的運動量很小,所以即使你手無縛雞之力,也能參與。

國君之間的賭注

西漢水波紋原始瓷投壺

投壺的門檻雖然很低,但既然是具有一定競技性質的遊戲,輸了是要罰酒的,所以投壺比賽有時也會弄出火藥味來。

據《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公元前530年,晉國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投壺比賽事件,對陣選手分別是晉昭公和齊景公。當時,兩位國君把諸侯盟主作爲投壺的賭注,最後卻打成了平手,一場原本和睦的外交宴會也由此鬧得不歡而散。而這場比賽,也是投壺在史料中留下的最早記錄,在古代體育史上流傳數千年的投壺,就此揭開輝煌一頁。

宴飲玩耍樂無窮

明代《朱瞻基行樂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其實,在絕大多數流行時間內,投壺體現的並不是火藥味,而是一起宴飲玩耍的其樂融融。這一遊戲一來應了射禮的古制,顯示主人盛情待客,可以讓嘉賓多喝酒,二來主賓互動,增加了宴會的喜慶氣氛,所以備受古人歡迎。

春秋戰國以後,除了貴族圈,投壺在民間也開始流行,並在歷朝歷代都涌現出一批准度、花樣令人瞠目結舌的明星投手。比如《西京雜記》說,漢武帝時有一個郭舍人善投壺,可以一矢百餘反。每爲武帝投壺,輒賜金帛。直到清代,仍有一些王公貴族和文人雅士對投壺樂此不疲。

投壺之禮多繁縟

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禮記》中有《投壺》和《少儀》篇,專門介紹投壺的禮數。那時候,一場投壺遊戲的開始,必須是這樣的:賓客來訪,主人拿出箭矢,司射(裁判)捧着計分器中,另有人拿着投壺,主人要客套說:我這有粗陋的弓箭和投壺,不嫌棄的話咱耍一下吧!賓客這時就是急着想玩,也不能立即答應,一定要婉拒兩次,主人第三次邀請時,才能參與投壺。

司馬光《投壺新格》中的'部分投壺之式

投壺開始前,場地邊上的樂人要奏《狸首》。《狸首》是詩經名篇,瑟曲,已失傳。

比賽開始,主賓每人四支箭,主人站左邊,客人站右邊,在距離投壺兩箭半的位置開始投擲。

拿箭的姿勢也有講究,地位高的人才可以把箭擺在地上,投一箭拾一箭,地位低的,必須把所有箭都抱在身上

漢代算籌

主賓每投一箭,就由司射計分,方式是兩方各有一個計分器中,上面有孔,投中了就把相應數量的計分棒算插進去。賓主八支箭都投完算一局,司射要在勝者的計分桶前立一馬,也就是得分的標記。

之後,勝者要賜給敗者罰酒,敗方要跪下受酒,不可抵賴不喝。比賽採用三局兩勝,兩勝就是大贏家,監禮人司正就會隆重宣佈:恭喜贏家。全場喝起慶功酒,然後司射會宣佈,遊戲結束,撤馬,也就是收場。

投壺幾經演變,流傳了兩千多年,一度極爲興盛。之所以如此,首先因爲它是一項古禮,是一種雅緻的娛樂方式。其次,這種娛樂本身可以修身養性,並有健身的意義。但它始終伴隨着一整套繁瑣的禮節。這樣,就使投壺的流傳範圍變得狹窄。隨着西方現代體育的傳入,投壺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投壺之器有講究

乾隆銅投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由於禮數繁多,當時爲一場投壺遊戲服務的人竟有十餘之衆,投壺所用的器具,除了壺、箭矢、中、記分的算之外,還包括各種盥洗用具和酒樽之類,所以是典型的貴族禮儀活動。

明嘉靖清華四仙貫耳投壺

學者們認爲,當時所投的箭矢跟打仗時所用是不同的,沒有箭鏃,即沒有金屬箭頭。矢有三種長度,室內用二尺,大廳裏用二尺八寸,戶外則用三尺六寸的;壺也有講究,必須脰(脖子)修(長)七寸,口徑二寸半,壺高尺二寸,受豆鬥五升,壺腹修五寸,壺內裝有小豆,是爲了防止箭矢投入後彈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