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中國四大造字法

本文已影響 2.65W人 

古老的漢字生生不息,從形成、發展到形成文字體系,其間經歷了漫長的歷程。而造字法作爲漢字文化長河中磨礪的珍珠,在歷史的積澱下也更加璀璨奪目。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中國四大造字法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國四大造字法

漢字是表意系統的文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圍繞字形所形成的字形、字義、字音之間的關係,決定了漢字造字的基本方法。只有把握了字的造字法,纔有可能對字義作較深入的瞭解,同時,也只有真正弄清了漢字的造字法,才說得上深入瞭解了漢字的基本特點。

數量衆多的漢字是用什麼方法造出來的呢? 東漢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裏總結了前人造字經驗,特別是周禮中“六書”的提法。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所謂“六書”就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六種造字方法。這六種造字法是古人在研究漢字的基礎上歸納整理出來的。根據一般的解釋,“六書”當中,轉註、假借只是漢字的兩種用字的方法。因而,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我們通常提到的四種造字的方法

  一、象形

象形就是用文字線條或筆畫描摹事物形狀或特徵的一種造字法。用這種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這裏所說的象形 ,是就古漢字來說的。現代象形字經過逐步演變,改變了原字的形體,已完全失去了象形特點。象形這種造字方法最古老。象形字跟圖畫很相似,人們一看就知道它表示什麼。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象形字當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例如:“大”字,原來是像一個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狀,手足展開,就表示“大”的意思了。這種從名詞推廣到形容詞的造字法,是後來發展出來的。

象形屬於“獨體造字法”。它同圖畫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本質的區別。象形字只是記錄語言的一種形象符號,不同於圖畫,不可能也不需要畫得很細緻,它只需要把某一種事物的特徵表現出來就行了。

象形字都是獨體字,常常是構成其他非象形字的基礎。這種造字法的侷限性很大。因爲宇宙間的事物無限紛繁,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徵都造一個象形字,況且,很多複雜的事物難以象形,很多抽象的概念又無形可象,即使畫得出,這種依樣畫葫蘆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因此在數以萬計的漢字中,象形字總共只有300多個(《 說文解字》裏的象形字只有364個,只佔全書所收9353個漢字的4%左右),而且這300多個象形字絕大部分造於遠古時代,秦以後兩千多年來造的象形字,只有“傘” “凸”“凹”等幾個。

  二、指事

指事一般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上指示性符號或用純符號組合來創造新字的方法。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簡單的符號(最常見的符號是“、”和“—”),用來指示所要說明的事物。例如:“刃”:在刀口上加一點,指出刀刃的部位。“本”:在木下面加一短橫,指出這兒是樹根。“末”:在木上面加一短橫,指出這兒是樹的末梢。“寸”:在手腕上加一短橫,表示手下一寸的地方。“甘”:在口字中加一短橫,表示口中含着甜美的東西。這類指事字都是指示事物的具體部位的,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事符號來表示詞義的。這類指事字是指事字的主體,在所有指事字中佔絕大多數。

(二)、用純粹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成了圖形,就是象形字了)來指明或象徵某種事物、某種意義。例如:二(上)(下)“上”和“下”都是以一條長橫線表示位置的界限,線上加一短橫表示“上”,線下加一短橫表示“下”。其他如表示抽象的數目的“一”“二”“三”等字都屬於純粹符號性質的指事字。在上述兩類指事字中,第二類數量極少。

指事字同象形字一樣,一般都是單一的形體,不能再分爲兩個字,屬於“獨體造字法”。它與象形字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比繪畫更抽象的東西 不成圖形的純粹符號。指事字雖然可以表示某些概念,但是也有很大的侷限性。因爲只有極少數的意義才能用指事的方法表示出來,而且絕大部分指事字的基礎是造字有許多侷限的象形字,所以,雖然用指事方法造了一些新字,卻因爲基礎薄弱,先天不足,數目很少。漢字中用指事方法造出來的字最少,在《說文解字》中指事字總共只有125個。可見指事造字法只是漢字中的一種輔助性造字法。

  三、會意

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獨體字),按意義組合起來表示一個新意義的造字方法。用會意方法造的字,就是會意字。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表示分解;“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

會意字是合體字,它以兩體爲基本形式,三體、四體的較少,五體以上的更少。會意字有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偏旁組合起來的,叫同體會意字。例如:從:兩人前後相隨,表示跟從。比:兩人後向並立,表示比較。北:本即“背”字。兩人相背而立,表示方向相反。衆:三人重疊,表示衆多。林:雙木重疊,表示樹林。森:三木重疊,表示樹木很多炎:二火相重,表示烈火旺盛。友:兩手相助,引申爲朋友。晶:三日重疊,表示光亮。也有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偏旁組合起來的,叫異體會意字。這類會意字較多,例如:休:人靠着樹,表示休息。採:上爪下木,表示手在樹上採摘東西。炙:把肉放在火上烤,引申爲烤熟的肉食。看:手搭在眼上,表示觀看。又如:人言爲“信”,小土爲“塵”,日月爲“明”,大力爲“夯 ”,少力爲“劣”,不正爲“歪”,不好爲“孬”,不用爲“甭”,山石爲“巖”,合手爲“拿”,兩手中分爲“掰”,等等。

語言中有許多抽象的詞無法用象形、指事方法造出字來表示,會意造字法正好彌補了它們的不足。會意法造出的新字,是用已有的象形字或指事字作構成材料的,這樣不僅提高了象形字和指事字的使用率,充分發揮了舊有文字的作用,而且用原來人們就熟悉的符號構成新字,容易爲社會接受,有利於人們學習掌握,因此也就容易流傳、推廣。

會意字的結構方式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的組合,其組合方式靈活多樣。例如“看”字, 由上、下兩個偏旁組合而成;“初”字,由左、右兩個偏旁組合而成;“匠”字,由內、外兩個偏旁組合而成;“晶”字,由上、下、下三個偏旁組合而成;“解”字,由左、右上、右下三個偏旁組合而成;“寒”字,由上、中上、中下、下四個偏旁組合而成,等等。組合形式的多種多樣,就使會意字的數目比起象形字、指事字來要多得多。在《說文解字》裏,會意字有1167多個。會意造字法比象形、指事造字法前進了一步,我們今天簡化漢字,有時也還在使用會意方法,例如“筆”“體”“淚”“陽”“陰”等等。

但會意字也有嚴重缺點:會意字的表意是造字人主觀規定的,缺少客觀標準。比如“休” 字,表示人在樹旁休息的意思,可是人休息不一定在樹旁,在樹旁也不一定就是休息;同時,會不會使人誤會作“木頭人”呢?又如兩“人”在“土”上爲什麼一定是“坐”呢?不可以是 “蹲”或是“站”嗎?更主要的是,會意同象形、指事一樣,還是隻能純粹地表意,造字的侷限性仍然很大。因此,現行漢字中象形、指事、會意這三類字加起來只佔10%左右。

漢字發展到這一步,還不能滿足表示的需要。因爲有些意思畫三四個圖還不能解決問題。要是畫五六個或七八個圖才能解決問題,那就不像一個字,倒像是一幅畫了。爲了記錄漢語的需要,我們的祖先想到文字既然是記錄說話的,說話又跟聲音有關,那麼文字是不是可以把聲音記下來呢?於是就又發明了一種半意半音的造字方法,大大發展了漢字,這就是形聲。

  四、形聲

形聲是一種半意半音的造字法。既把表示聲音的.聲旁和表示意義的形旁搭配起來表示新意義的造字方法。表示意義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義類屬;表示聲音的部分叫“聲旁”或“聲符”,其作用是標明字的讀音。利用形旁和聲旁組成的字就是形聲字。例如“柑”便是一個形聲字,“木”是形旁,表示“柑”字字義所屬的類別;“甘”是聲旁,表示“柑”字讀“甘”的音。

形聲字同會意字一樣,都是合體字。但形聲和會意的組合方式大不一樣,組合部分的作用也不相同。會意字裏每一個偏旁都是表意成分,它是會合兩個意思來形成一個新的意思;形聲字裏一般只有一個偏旁是表意成分,另一個偏旁是表音成分。會意字裏表意成分的意義同該字字義關係直接,是新字字義的有機組成部分;形聲字裏只是形旁跟字的意義有一定的聯繫,起提示新字字義範圍和類屬的作用,而聲旁與字義無關。

形聲字中形旁和聲旁的組合方式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左形右聲:如校、哼、蝗、城、爬、胸、河、獷。 2右形左聲:如功、期、剃、頂、欣、鳩、領、切。

3上形下聲:如草、笆、景、罵、宇、窺、崇、零。 4下形上聲:如盒、盲、煎、恩、梨、斃、裂、堡。 5外形內聲:如固、近、府、廈、衷、裹、閣、病。 6內形外聲:如聞、悶、問、閩、辨、辯、辮、哀。 這六種組合方式可以概括爲左右、上下、內外三種關係,其中左形右聲的佔多數,上形下聲的也較常見,內形外聲的字數最少。就各個具體的字來說,形旁和聲旁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口”和“今”兩個偏旁,左右組合成爲“吟”,上下組合成爲“含”;“召”和“叨”、“杏”和“呆”、“裹”和“裸” 、“集”和“椎”、“部”和“陪”等都是靠組合位置變化成爲不同的字,不能任意更動部位。需要指出的是,隨着漢字的演變,有些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已經產生了變異,必須仔細識別。例如“修”的形旁到了右下角,“旗”的聲旁也到了右下角,“荊 ”的形旁到了左上角,“穎”的形旁到了左下角等。還應注意的是,形聲字中還有“省形” 和“省聲”的現象。“省形”就是省略形旁的筆畫,例如“星”的形旁“日”是“晶”的省略;“弒”的形旁“殺”是“殺”的省略。“省聲”就是省略聲旁的筆畫,例如“恬”的聲旁“舌”是“甜”的省略;“炊”的聲旁“欠”是“吹”的省略。

在形聲造字法中,形聲字的形旁一般都是利用原來的象形字;聲旁可利用原來的象形字(如“護”),也可以利用原來的指事字(如“村”)或會意字(如“睬”),還有一些是利用另一個形聲字(如“院”) 。聲旁和形旁採取上述多種結構方式,可以創造大量的形聲字。同一形旁,加上不同的聲旁,或同一聲旁,加上不同的形旁,都可以構成許多新字。這種很高的能產性,解決了象形、指事、會意造字法難於解決的需要創造無數圖形符號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漢字記錄漢語的功能。另外,形旁和聲旁的出現,還使大批漢字在偏旁系統上聯繫起來,加強了漢字的系統性。形聲字一出現,就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據統計,在殷周的甲骨文和金文裏,形聲字只佔20%左右,到了東漢,《說文解字》裏的形聲字已 有近7700個,佔82%強,而在現行漢字中,形聲字已佔90%以上。形聲字大量增加,成爲漢字 發展的主流。

形聲造字法照顧到了語言的音和義兩個要素,所造的字半表意半表音,能幫助瞭解這類字的義類和字音。形聲字的構造也比較簡單清楚,既不必像象形字那樣去艱難地描摹實物,也不會像會意字那樣讀不出音,意義還頗費猜測。因此,形聲造字法是一種比象形、指事、會意三種純粹表意的造字法更優越更先進的造字方法。形聲字是表意漢字向着表音方向發展的一個極爲重要的進步因素。但是,形聲字也有嚴重的缺陷和較大的侷限性。從現代漢字的實際來看,一方面,不少形旁由於字義的演變使其表意作用逐漸減弱了。例如“物”字以“牛” 作形旁,“騙”字以“馬”作形旁,“獨”字以“犬”作形旁,等等。類似這樣的形聲字,它們的意義,已經不能完全甚至完全不能根據形旁來確定了,它們的形旁基本上已失去了表意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古今語音的變化等原因,聲旁的有效表音率也逐漸降低了。例如“ 河”“海”二字,“河”與聲旁“可”,讀音不很相諧;“海”與聲旁“每”,讀音也不相同。這就是說,大多數聲旁已經不能準確地表示或根本不能表示形聲字的讀音了。

以上所說的是漢字的四種造字方法。可以看出,不論哪一種結構方式,都帶有表意成分,這也進一步證明漢字是表意文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